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英國《金融時報》:人民幣貶值三重衝擊波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15年08月11日23:39:3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2015年08月12日 06:34 AM

人民幣貶值三重衝擊波

 

該來的終究來臨。

中國央行8月將人民幣匯率中間價下調1000點,中間價一般是官方制定,引導市場成交價格,這意味着人民幣中間價一次性貶值1.9%,創下歷史紀錄,引發各方關注,甚至有分析報告評論說是瘋狂的一天,當晚國際市場也大幅波動,道瓊斯指數早盤跌去200點。

瘋狂麼?也不盡然,這只是開始,甚至算是中國央行的小試牛刀。中國央行以及官方評論指引都強調本次貶值制度意義,即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邁進市場化方向,這並無新意的表態也讓部分評論者認為中國為了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而主動靠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評價體系,也有人認為貶值是為了拉動出口。

這些觀點不無道理,但是只是道出事實的一個側面。首先,匯率高低是貨幣常態,很難作為改革與否標誌,以行政手段靠近市場價格並不意味着匯改制度的市場化。

關於IMF在2015年能否最終接納人民幣為SDR不談,SDR本身就是略顯過時的制度安排,在未來國際金融動盪之中,其作用遠不如各國央行貨幣互換,換而言之,未來能夠真正充當國際社會最後貸款人的角色,很可能是央行貨幣互換網絡,SDR的角色與作用並不清晰。

其次,中國經濟放緩已是不爭事實,近幾個月的出口數據也持續低於市場預期,相信這也是促成央行考慮貶值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實際上,今天的貶值幅度難以真正提振出口,尤其伴隨着中國製造業成本正在向美國靠攏,其提振效果也需要更長時間來體現。

第三,對於中國經濟而言,隨着前期資本市場動盪,目前更為急迫的問題在於金融穩定,因此從更直接也更重要的角度而言,調整匯率很大程度是為了降低金融與資金外流等方面的不穩定因素。

人民幣穩定與否決定着人民幣資產價格,而人民幣資格變動又反作用於人民幣匯率面,維繫二者之間紐帶主要就是資金流動情況;無論國內匯率還是資產變動,都與資本流動相連。2005年之後,人民幣名義匯率升值3成,而實際有效匯率則更為驚人,綜合計算下來,從最低點到上月,其對全球主要貨幣實際升值幅度接近6成。即使考慮到中國相對競爭力同期也上揚,但這顯然不足以抵消升值帶來的影響。

其結果如何?一方面,中國出口競爭力大受打擊,從之前大幅度擴張全球出口份額到今年出現出口份額縮小;另一方面,按照別國貨幣購買力來評估,人民幣資產普遍高估,後者隱含着資金外流的潛在巨大壓力。也正因此,從去年到現在,中國資本外流情況日趨嚴重,摩根大通分析師曾經估算中國過去五個季度的資本流出超過5200億美元。資本外流最開始只是涓涓細流,如果形成趨勢,那麼將可能出現千里潰提的趨勢。早在6月股市動盪後,我就在專欄《中國應為金融衝擊未雨綢繆》中強調穩定人民幣的重要性。

目前看來人民幣中期貶值或許無可避免,問題在於如何損失最小化?經濟是基於預期的遊戲,匯率趨勢尤其如此。過去十年,是中國匯改的十年,也是人民幣強勁升值的十年,一旦升值預期逆轉為貶值預期,那麼人民幣或會有陷入貶值預言自我實現的危險。

從國際視角來看,貶值大軍中人民幣不是特例。亞洲貨幣過去一年已經貶值不少,馬來西亞貨幣今年甚至超過1成,歐洲貨幣也一路貶值,目前強勢主流貨幣唯有美元。美元強勢對於全球資本流動來說不是好消息,這意味着資本不斷從新興市場回流美國,一旦美聯儲今年實現加息,那麼這對於全球市場尤其新興市場將都是一個黑色新聞。

從歷史來看,亞洲金融危機之後,新興市場國家如果學習到什麼,那就是以天量外匯儲備作為資本流動的屏障,力圖以此抗拒外部金融衝擊,這無可厚非,尤其對於出口依賴大的亞洲國家更是如此。中國目前擁有接近四萬億外匯儲備,位列世界之首。對央行而言,這一外匯儲備並非央行淨資產,對應地央行發行了等量人民幣貨幣,換言之,央行持有的外匯儲備實際上屬於全體中國民眾,央行僅是代為持有,也因此不得不面對人民幣兌換的請求。以目前資本外流規模,中國的外匯儲備尚可以應付,如果繼續擴大,那麼中國央行必須有所準備。

山雨欲來風滿樓,對於中國而言,目前更應該乘現在手中有籌碼優勢重新定位人民幣的價格。如果人民幣貶值無可避免,那麼避免貶值預期的自我形成將是重中之重。或許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效仿90年代一次性貶值,例如將人民幣出其不意一次性貶值10%左右,這提前鎖定了外流資金未來一兩年的貶值預期,使得大部分資本迫於成本不得不繼續留在境內。當時,中國朱鎔基主導下通過一次性貶值獲得經濟出口競爭力,這對於亞洲國家一方面是一次成本衝擊,另一方面也幫助中國在面對亞洲金融危機衝擊時維持了穩定。

值得強調的是,央行必須不僅考慮政策的第一層次影響,還必須考慮其產生的第二衝擊波,甚至第三衝擊波。8月一次性中間價貶值2%,官方用意在引導中間價和成交價靠攏,使得人民幣匯率接近均衡價格,但中間價的調整有可能對離岸人民幣交易造成衝擊,導致離岸人民幣匯率進一步貶值,再度形成低於央行中間價的局面。這一價差的持續存在,有可能引導資金繼續外流。進而,價格基於比較,隨着人民幣的貶值,大宗商品價格、其他新興國家貨幣都可能遭受衝擊,這些資本市場上的動盪可能削弱人民幣貶值的正面效果,反過來對人民幣造成進一步貶值的壓力。這些變化也會對國內金融環境造成影響,銀行間市場、債券市場都可能感受到這一影響。這樣,央行需要綜合考慮這些衍生影響,最大限度用好手中的政策組合,防止貶值預期的螺旋狀自我實現。如果單純地期待市場平行貶值2%就自動停留於此,有可能是過分理想化的期待。

金融市場是一連串反應的結合,在全球資本回潮加劇的狀態下,人民幣貶值將是大事件。A股監管當局在清查股市場外配資的時候,大約沒有仔細設想過由此導致的連鎖反應。但無數歷史先例表明,對泡沫市場實施緊縮措施,難度之大,不亞於撤除類型不明的炸彈引線。人民幣匯率也存在類似高估泡沫,央行對此採取行動十分有必要,但前車之鑑不遠,央行也必須充分意識到其中的風險,做好萬全應對。

(註: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作者近期出版《凱恩斯的中國聚會》,郵箱xujin1900@qq.com,@徐瑾微博,微信公號econhomo)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4: 反美先鋒逃命時仍首選美國,有點黑色幽
2014: 領先印度多遠?中國真實國力讓印度傻眼
2013: 我入役僅兩月補給艦被派亞丁灣凸顯遠洋
2013: 打得好!新疆警匪衝突 公安拔槍當場擊
2012: 諜獲我二炮絕密文獻,美國為何不喜反惱
2012: 中國宇宙雷達系統將成美空天飛機剋星
2011: 德國之聲:美國要求中國提供航母項目信
2011: 灣灣廣告幻想圖:擊中大陸新航母
2010: 長津湖與砥平里:再見了朝鮮
2010: 遺憾啊!廣大“愛國者”的鎮靜藥“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