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AMD的中國之路
送交者: bebe99bebe 2005年02月25日10:41:49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看後感慨萬千的文章----AMD的中國之路! 從憤怒的桑德斯到恬淡的郭可尊,從當年仙童三分到華夏雙雄爭鬥。33年來,AMD一次次奮力舉起手中的武器,一次次折戟沉沙,悲愴的AMD註定要生存在英特爾的陰影中?是一次偶然的機遇讓AMD看到了改變命運的希望,並且是競爭對手主動送上門來。在中國,AMD的悲愴而堅韌無比的隊伍能找到英特爾的命門嗎?

  英特爾與AMD的世紀悲歡   10年時間,50億美金,安騰處理器讓英特爾一腳踩空,摔倒在發展史上最困惑的戰略迷途中。將槍口對準RISC的英特爾最終被AMD以“皓龍”包抄了後路。2004年8月,英特爾“抄襲”AMD推出可擴展至64位的新至強處理器。英特爾開始放棄獨來獨往的技術路線,委婉地接受了安騰暫時失敗的命運……

  2004年9月23日,北京,北京國際俱樂部,AMD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海克特.魯伊茲博士2年內第3度訪華的專場新聞發布會。

  在向中國希望工程捐款後,魯伊茲不太標準的少先隊隊禮不僅讓凝重的現場氣氛得到極大放鬆,也充分表明他最近心情不錯。而魯伊茲將象徵AMD大中華區(含中國大陸、香港和台灣)大權的印章交付給AMD中國公司總裁郭可尊的行為,無不表明他對中國市場的決心和信心。郭也至此榮升AMD大中華區總裁,兼中國公司總經理。

  雖然AMD中國公司依舊低調處理魯伊茲此次的中國之行,但從行程安排來看,人們完全可以想象他在人民大會堂遍請中國合作夥伴時的志在必得,以及與中國官員再次會晤時的意氣風發。或許此時,33年來AMD與英特爾血淚搏殺的記憶正變得越來越淡泊。

  一個時代的結束

  事實上,與英特爾酣戰33年,AMD一直沒有翻過身來。在中國,英特爾的強勢與AMD的衰微可從兩個場景中得到最佳驗證:一個是2002年7月9日嘉里中心“安騰盛世之聲企業動力之源”音樂會上高朋滿座,一個是2003年12月9日魯伊茲的落寞和因失望而匆匆離去的身影。前者是國內企業眾星捧月般地迎接英特爾營造的“安騰盛世”幻夢,後者是AMD建立中國公司的功虧一簣。

  2002年6月29日,網上突然出現服務器廠商浪潮推出安騰2服務器的消息,自稱其率先發布的服務器系全球第一款安騰2產品。此時距離英特爾在中國正式推廣安騰2處理器還有10天的時間。按照業內一慣的做法,應當是英特爾發布新產品在前,OEM廠商發布產品在後。浪潮的做法引起整個業界的震動和競爭對手們的憤怒,隨即各大網站紛紛登出對浪潮的質疑:沒有雞哪來蛋?英特爾也是心有不滿。

  同年7月9日,浪潮、聯想、方正、寶德以及百餘位國內外著名高科技企業高層雲集嘉里中心,朝賀英特爾在中國正式啟運安騰2。幾乎所有的國內外服務器廠商都紛紛表示要推出安騰2服務器產品,一時主賓都沉浸在皆大歡喜中,“安騰盛世”似乎指日可待。

  這絕對是一個英特爾一手遮天的時代,人人都以與英特爾有染而榮耀無比。可更讓AMD心酸的還在後面。

  2003年3月,AMD高調發布了64位皓龍處理器,在這款能夠將AMD導出30多年陰霾的產品發布會上,沒有中國政府官員到場,紫光、夏新、曙光等合作夥伴也悉數缺席——沒有一家國內廠商願意站出來與AMD合作。

  在2003年12月的第一天,AMD在北京的工作人員開始向媒體發出消息:AMD全球CEO魯伊茲將於9日來華宣布成立AMD中國公司。但在一周之後的發布會上,記者們見到的是一個雙眉緊鎖面帶倦意的老頭,而魯伊茲也根本沒有宣布AMD中國公司成立,甚至連提都沒提就悻悻而歸。乘興而來的魯伊茲沒有想到AMD中國方案意外受挫,這對他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原定3個小時的發布會被縮減到1個半小時。這太出乎魯的意料,也讓他失望到了極點。2004年5月19日,當AMD中國公司真正成立的時候,這個老頭拒絕來中國。

  命運轉換

  不同的開局給英特爾和AMD帶來的是截然相反的兩種命運。幸好,這種情形沒有固定下來,反倒隨着時間的流逝,英特爾和AMD正在“換位”。

  2004年,英特爾期待的“安騰盛世”最終未能實現,從問世之日迄今,安騰受到的是越來越多的批評與質疑。歷史機緣給英特爾開了一個巨大的玩笑。

  也許是英特爾太着急,也許安騰2處理器太超前了。拋棄了X86體系架構的安騰2既不能兼容已經廣泛應用的32位系統,英特爾又不能拿出更多適合於安騰2系統的應用——安騰2被懸在了市場的真空中。雖然英特爾耗費巨資對安騰2進行市場推廣,中國用戶對價格便宜的安騰2的需求仍然微乎其微。

  安騰2出世便陷入長久的苦難中。2003年4月22日,AMD推出了可向下兼容32位的皓龍處理器。

  有着不同技術思路的兩大處理器在中國市場上開始了命運交換:安騰逐漸被打入冷宮,皓龍卻一路飆升。這時的輿論對安騰越來越不利,國際上開始有人預測:“英特爾可能將會在2005年的適當時候終止對安騰的研發。”英國《金融時報》稱英特爾與其在安騰上苦撐,還不如現在就做了斷。Sun公司更是語帶調侃地表示:“我們屬於現在,安騰屬於未來。兩者根本不在同一個時空。”

  Sun公司網站同期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4年第2季度,皓龍的銷量是安騰的10倍。英特爾的希望最終被殘酷的現實擊了個粉碎。不僅如此,皓龍還在關鍵時刻贏得了IBM和Sun的認同,甚至連安騰締造者之一的惠普公司也宣布推出AMD 64位服務器。

  惠普的倒戈讓英特爾心情複雜。2004年2月27日,英特爾首席執行官克雷格.貝瑞特放棄了安騰芯片獲得廣泛支持的最後希望,轉而推出可擴展至64位的新至強處理器。本來是以開放系統對抗封閉系統的安騰,因為缺少板卡廠商以及應用軟件廠商的廣泛支持,不得已成為高端計算領域內的第二個“封閉系統”。

  在歷史上,每一次,當AMD傾其全力擴張市場份額的時候,總會遇到英特爾大幅降價和技術升級的強大阻擊,AMD也總是鎩羽而歸。但這一次,AMD爭取到了一個例外。

  魯伊茲關鍵時刻再訪華

  2004年AMD中國公司取得的進展給了在4月份才加入AMD的魯伊茲一個不錯的開始。因此在魯氏最近一次的訪華中,他宣布了AMD公司大中華區總部在北京正式成立。此前,AMD只在香港有遠東辦事處負責協調在華業務。

  建立大中華區後,AMD將通過進一步整合為包括扶植合作夥伴、研發製造、本地化人才在內的三大部分,實現“根植中國”的目標。

  從去年起,曙光、方正、聯想等公司先後成為AMD的合作夥伴,因此“服務合作夥伴,幫助他們成功”成為AMD在華的重要策略和主要任務之一,AMD還將進一步加大與聯想等眾多夥伴的合作,並擴大市場。此外,AMD近年在中國的投資也在加大,包括建立和擴大內存、CPU封裝廠以及在北京設立實驗室。郭表示未來AMD還將加強本地化生產研發實力,形成南方生產、北方研發的格局。其本地化人才的策略規劃是,未來AMD大中華區的中高層領導人將都使用中國的本土人才。

  據悉,AMD將在今後幾個月對大中華區進行重大架構改革,重新整合三地資源,努力實現AMD的本地化管理。AMD加強了在中國市場的力度,芯片廠商的競爭自此升級為全方面的對抗,並將其全球的競爭熱點轉移到了中國。

  郭可尊:穿行在黑暗的英特爾森林中

  從現在起,AMD生死成敗,很大程度都要維繫在替魯伊茲在中國衝鋒陷陣的郭可尊身上。與AMD前總裁桑德斯的張狂相比,一直躲在媒體後面的郭可尊極盡陰柔堅韌之性情。從上任之日起,郭就開始為AMD的中國江山殫精竭慮,從最初最不出名的江西晨創一直到中國最大的電腦廠商,其間包括曙光、方正、紫光、夏新、海信和聯想,AMD正在構築屬於自己的勢力範圍。

  AMD開始顯露山水

  郭可尊與魯伊茲曾共事摩托羅拉,因為這層關係,榮升AMD一把手後的魯伊茲請來郭出任AMD(中國)掌門人。魯伊茲曾說過,“跟英特爾比我們不能硬碰硬,但是我們比英特爾更聰明”。郭可尊對此心領神會,並在此信念的指引下,AMD收服了國內半數重量級PC廠商。但是,面對英特爾的鐵蹄,郭可尊所營造的是堅實的銅牆鐵壁,還是一圈脆弱的藩籬?

  2002年11月,郭可尊初上任時的AMD在中國品牌電腦市場上一無所獲。為了打贏“處女”之戰,郭可尊不惜遠赴千里出現在名不見經傳的江西地方電腦品牌——晨創的新品發布會上。因此,和AMD首次展開合作的是晨創電腦,並非一年之後才牽手夏新和紫光。

  對夏新和紫光來講,與AMD的合作純屬於低價考慮,並無“看低”英特爾之意。事實上,二者的實力不足以引起英特爾的注意,自然不在英特爾的“金光”輻射之下,而英特爾根本就不認識新上市的夏新和紫光;對於AMD而言,籠絡住這兩個“小字輩”收穫到的也不是大規模進入中國電腦市場的歷史榮耀。此時的AMD離打開英特爾中國陣營的缺口還非常遙遠。

  英特爾(中國)是一架精密儀器,它不會輕易犯任何哪怕是細微的失誤。十幾年來,它建立起來的市場攻防體系非AMD朝夕之功即可撕破。從技術研發、產品更新、市場推廣、渠道運作等方面來看,在各種規則的名義之下,金山一般的英特爾給生態鏈下的OEM廠商們豐厚的利益引誘。當利潤逐漸削薄的PC業變得愈發困窘時,英特爾的“銀彈攻勢”越發成為各PC廠商欲罷不能的魔咒。

  在此大背景下,郭可尊以及整個AMD在中國市場上要做的就是:穿過一片足以讓自己窒息而亡的英特爾黑森林,而其中的每一步都可能招致失敗。

  據本刊記者調查,紫光筆記本雖然已有9年歷史,但不曾從英特爾處拿貨,紫光最新的廣告也並未標明“Intel Inside”標誌,這意味着紫光拿不到平均高達50%的英特爾廣告返款,廣告返款是英特爾將現金直接劃到PC製造商的賬戶上。2003年,紫光一口氣推出3款採用AMD處理器的筆記本產品,隨後又推出了英特爾處理器的筆記本產品。此時市場上開始有傳言說紫光被迫撤掉AMD筆記本產品的平面廣告計劃是有競爭對手在背後施壓搗鬼。

  如果傳言屬實,AMD遭遇到英特爾的黑手顯然太早,而英特爾對AMD的警惕也實在太出人意料。

  夏新在AMD和英特爾之間的競爭當中更無準確定位。雖然在第一批筆記本中夏新選擇了AMD產品,但夏新設在上海的IT事業部的相關人員給《IT時代周刊》記者的答覆是,夏新與AMD的關係沒有那麼密切。

  事實的確如此。在推出安裝有AMD產品的筆記本後,夏新隨即推出採用英特爾處理器的產品。更讓人捉摸不準的是,剛剛上市的夏新V3系列筆記本竟然採用全美達處理器。

  曙光帶來新希望

  AMD第一次在中國市場上圈到的只是兩個沒有成熟戰略合作計劃的合作夥伴。而在遇到曙光後,AMD邁出了在中國市場上重要的一步。

  不受“Intel Inside基金”和英特爾“市場基金”控制的曙光集團自詡的天命是在中國推廣64位服務器,而曙光也是主流品牌中惟一不以英特爾架構服務器為主的服務器廠商。在正值服務器市場越發嚴峻的時刻,一時上不了規模的曙光急於尋找契機,以既要避免躺在戴爾、惠普和IBM的刀下,又要趕超排在前面的聯想、浪潮、方正和寶德等本土服務器廠商。就在這個時候,2003年3月,AMD推出了第一款皓龍處理器。

  依據慣例,在發布這款處理器之前,AMD會把芯片送到各主要服務器廠商進行樣品測試。身份自由的曙光對歷史上首款能向下兼容的64位處理器芯片產生了濃厚興趣。經過測試後曙光發現AMD的技術性能非常出色,並讓曙光從中看到了更長遠的未來。就在當年的第二季度,曙光開始考慮與AMD合作,並與AMD進行密切的技術接觸。在接觸過程中,曙光才發現以前不曾了解的這家美國公司比想象的強大得多,技術實力非常出眾。

  趁熱打鐵,郭可尊力促魯伊茲在2003年3月拜訪了曙光高層。之後從4月到7月,雙方在技術和商務等方面進行了詳細溝通,最終在雙方的市場推廣上達成協議。

  談判並非一帆風順。一位曙光前員工向《IT時代周刊》透露,曙光內部當時關注的焦點是AMD會提供多少資源支持曙光,“其中包含資金和處理器的價格。一度傳出中斷的消息。”據他介紹,在AMD與曙光共同啟動為“紅色網格”服務的中國第一台10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的項目中,曙光共採用了2560顆AMD的皓龍處理器,“而這些處理器不是以超低價格購得,就是免費獲得。”

  在繼曙光的“紅色網格”之後,2003年8月,曙光正式推出基於皓龍處理器的服務器產品,這是全球第一家支持該處理器的服務器廠商。為此,AMD與曙光共同制訂詳盡的市場推廣計劃,這意味着AMD開始進入中國的企業計算領域。AMD在華取得第一個巨大勝利。

  AMD革命尚未成功

  AMD的好運沒能得到很好的延續。

  在進行對同方的公關時,郭可尊碰到了“軟釘子”。不僅如此,同方還在今年向外界表明了忠於英特爾陣營的心跡。同方將拒絕AMD的理由歸結為“AMD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向同方提供長期支持。”同方的行動表明自己不相信AMD的實力。

  在笑納同方的忠心之餘,英特爾投桃報李,給了同方不小的財力支持,並在2004年對同方的研發、產品、市場、銷售和培訓上都加大了投入。雙方的來往更加密切,關係日復一日升溫,甚至超越英特爾在國內的最大合作夥伴——聯想。

  6月4日,同方出人意料地推出了PIV 2.8G的電腦,價格僅是4999元,聯想在2周之後才能推出同等價位的產品。顯而易見,英特爾別有用意地把天平傾向了同方。沒有英特爾的特殊價位,同方不敢有如此大膽的市場行為。而借英特爾的特惠,同方在這次促銷中嘗到了不小的甜頭。

  與同方一樣態度堅決的還有浪潮電腦。2000年的浪潮還在生產基於AMD處理器的電腦,當時雙方的合作關係還算融洽。

  第2年,浪潮PC的市場情況發生巨變,巨資推廣的家用電腦的失敗將浪潮電腦推向了死亡的邊緣。2001年年終,浪潮集團將浪潮服務器與浪潮電腦進行了合併,浪潮服務器一直處於英特爾陣營,浪潮電腦此時也完全放棄了與AMD的合作。

  一浪潮前員工向《IT時代周刊》透露,當時英特爾與浪潮北京公司達成了基於廠商層面戰略合作的LTA合作關係(Long Term Assignment)。依據該合作關係,英特爾在一些特供型號的產品上給了浪潮最大限度的優惠,同時給了浪潮足夠多的補貼。該員工總結說:“浪潮與英特爾的關係除了商業合作,還有情感在裡面。”

  正是這種應用在教育行業的處理器使得浪潮電腦在教育行業中逐漸強大起來,並打下了浪潮電腦向其他行業滲透的堅實基礎。因此,浪潮不止一次向外表示,浪潮電腦絕無選用AMD處理器的可能。

  雖然一向支持英特爾,但浪潮服務器的“站位”還是顯得比浪潮電腦靈活得多,因為前者在業界的影響力遠勝後者。久在英特爾掌控之下浪潮服務器難免想奪取更大的自主權。

  2004年5月26日,浪潮接待了郭可尊一行。代表浪潮出面的是剛從海外請回的首席科學家莊文君。莊、郭二人原為中國科學院計算所同事。

  據本刊記者查證,郭可尊前後2次訪問浪潮北京公司,其間涉及到雙方在個別項目和領域的合作,特別是高性能計算領域的合作。

  然而,郭可尊前腳剛離開浪潮,緊跟着後腳來的是網上對此次秘密造訪行動的披露,其間用語多是含糊不清,欲說還休。業界分析是浪潮故意透露了該信息,其用意是藉此向英特爾施壓。

  幾個月之後,事實證明郭可尊對浪潮的公關以失敗收場。浪潮集團推出的不是安裝AMD處理器的產品,而是基於英特爾新至強的服務器。這款服務器成為AMD同類產品的死對頭。

  在DIY市場的爭奪

  當年的仙童衰落之後,便一分三處,英特爾與AMD各得其一,雖然同宗同源,英特爾卻與AMD展開了曠日廝殺。AMD是一個弱者,幾乎所有的人都認為它遲早會被英特爾擠出局。

  處理器市場上除了英特爾便是AMD、威盛(位於台灣的全球第三大芯片製造商,具有完整的CPU研發和生產能力)工藝和全美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即使如此,AMD的日子也異常艱難。作為一個處理器生產商,AMD依然需要靠閃存來扭虧,在中國市場上數量龐大的家用電腦市場以及數量更龐大的行業電腦市場上幾乎看不到AMD的影子,而獲利豐厚的筆記本處理器領域基本是英特爾的“家天下”。在服務器市場上,只有曙光在支撐AMD。DIY市場不足以成就AMD對抗英特爾的夢想。

  鑑於在品牌電腦市場上備受英特爾明目張胆的打壓,在DIY市場上英特爾又悄無聲息卻把市場守得密不透風,AMD惟一存在的理由就是低價。這只是人們能看到的局面。在神州數碼介入AMD產品分銷之前,AMD的渠道體系在中國處於一片混亂之中,AMD在中國大陸沒有建全的分銷體系,而英特爾卻擁有5家強勢的大分銷商,其中就包括英邁國際和鐳射。在賴以生存的DIY市場上,AMD的水貨大行其道,AMD沒有任何渠道獲得來自市場一線的情況,更無法得知用戶的需求,沒有分銷體系,更沒有服務體系,AMD的內部人士表示有心為用戶提供服務用以維護AMD在DIY用戶心目的形象,但是,AMD在進入中國多年後依然沒有這個力量。而每當新款產品面世,英特爾就會拿出殺手鐧,將已經準備好的針對性產品對AMD進行圍剿,而AMD的策略就是不得不把價格再進一步降低,這直接導致AMD的贏利一直處於虧空狀態。英特爾的降價通常是策略性的。英特爾用升級和系列化持續控制處理器的市場主導,新的系列產品更主要表現在主頻的提高,但新的產品總是以較高的價格推向市場,這部分是英特爾壟斷利潤的主要來源。而老產品就成了打壓競爭者的工具。通過降價,迫使競爭者面臨空前的市場風險和壓力。不同定位的產品上採用不同的定價策略,降低AMD的市場競爭力。從中高端產品上比較,英特爾價格更高。在低端產品上,如賽揚和低端奔騰系列產品兩者價格相差無幾。由此可見,一方面英特爾在中高端產品上賺取最大的壟斷利潤,一方面在低端市場採取策略性低價銷售方式打擊對手。利用一小部分的犧牲獲取更高的整體利潤,以達到保障其壟斷利潤的目的。

  到2003年,英特爾占有80%的市場,而AMD只有可憐的7%,且兩者的銷售額更相差10倍以上。

  但一切都隨着K5、K6、K7和K8的出現而發生改變。在英特爾對面的AMD一步一步逼近對手。而神碼的加盟,讓AMD看到了翻盤的轉機。最近,魯伊茲為AMD制定了如下目標:爭取今年年底在低端服務器市場的份額達到10%;在未來5年中,爭取在企業PC市場的份額達到30%,在個人PC業務上爭取達到50%。

  AMD和神碼的相互提攜

  和公關OEM廠商的失意相比,AMD的最得意之作當屬與神州數碼的合作,這種合作帶給AMD實實在在的收益。

  在AMD與英特爾的早期鬥爭中,因為後者的窮追猛打,AMD在中國最大的市場不是在品牌電腦市場,而在於DIY市場。在與神州數碼合作之前,AMD中國市場處於失控狀態。當時,AMD在中國的代理不是香港公司就是駐港外企。這些代理商在香港向AMD訂貨,然後分給內地公司銷售。這樣的銷售流程,使得處於銷售鏈頂端的AMD公司不能及時掌握底端的中國市場動向,甚至對自己的代理商在哪裡都不知道,更沒有力量和渠道對終端的客戶提供服務。同時,AMD的水貨充斥大陸市場,其產品的真偽一時難辨。

  2003年,AMD負責中國銷售業務的魯仲(音)找到神州數碼前高級副總裁毛向前,表達了欲與神碼合作的意向。神碼在與AMD充分接觸後成立了專門的事業部進行運作。為此,郭可尊數次造訪神碼。在雙方正式合作之後,神碼立刻以點面結合的思路進行渠道建設,在面上鋪就了遍及全國的渠道體系,在點上建立了不下500家直銷店面。有了神碼強大的號召力,AMD產品分銷商的數量從第1季度的11家迅速增加到第3季度的85家。同時,神碼為AMD建立了800 Call Center系統,為最終客戶提供售後服務和產品真偽辨別服務。據神碼產品經理李剛透露,自神碼實現代理以來,AMD每個季度的銷售增長率都超過了100%。李剛向本刊記者出具的賽迪市場調查數據顯示,AMD在2002年DIY市場上的占有率為13.5%,2003年則上升到23.5%。AMD能夠取得這樣的業績,李剛認為神碼功不可沒。

  於是,AMD對神碼感激不盡。據神碼內部人員統計,郭可尊前後4次到達神碼。2004年9月21日,魯伊茲親自登門拜訪神碼以示謝意,之後便親臨科貿電子市場感受神碼帶來的DIY市場熱潮。

  聯想事件說明什麼

  據悉,楊元慶在內部會議上一提到英特爾就十分激動和憤慨,而在指責聯想低價電腦的發布會上,楊旭表現同樣如此。然而,至今沒有人知道AMD是靠什麼打動了聯想。但不管其間細節如何,聯想是真真切切地給了AMD一個機會。

  英特爾的“金元”戰略

  歷史將AMD推向了另一扇歷史之門。聯想控股旗下,郭可尊代表AMD聯姻神碼,但誰也沒想到,郭可尊的最經典之作卻發生在聯想身上,聯想把朝向英特爾的大門轉向了AMD,這把郭可尊在中國的輝煌推到了頂點,也是AMD中國事業史上的最高峰。於是,在9月23日的媒體招待會上,魯伊茲的臉上終於露出久違的笑容。

  1990年代初期,英特爾需要扶持個別本土PC廠商以制衡IBM 、惠普等具有全球性生產和市場能力的跨國公司,並促使他們跟隨英特爾的產品升級計劃。英持爾選擇了聯想。

  從1994到1996年,聯想迅速發展成為中國內地銷量最大的電腦製造商,不僅打敗了眾多的國際廠商,也將其他本土PC品牌遠遠拋在後面。到了1999年,聯想對英特爾處理器的採購量幾乎相當於其他廠商的總和。聯想藉助英特爾成就了國內PC第一品牌的霸主地位,而英特爾也藉助聯想在中國成功書寫了摩爾定律,英特爾控制了中國PC產業的“芯”跳頻率。

  英特爾的精明和強大體現在它對各廠商操縱的得心應手上。英特爾的戰略意圖在於中國市場全局,因此,聯想不過是英特爾中國大局中的一顆棋子。十幾年來,英特爾通過控制各廠商的產品數量、推出檔期和價格,把握這些沒有核心技術的OEM廠商的生產和產品命脈,在中國建立起以聯想、方正、同方、TCL等直供客戶為基礎的壟斷體系。

  知名IT評論人士方興東在《挑戰英特爾》一書中披露,長期以來國內眾多PC廠商對英特爾言聽計從,從不敢與其他處理器製造商(包括AMD)合作。方興東在文章寫道:“英特爾帝國的龐雜以及戰略的制定和實施的精密程度不亞於國家機構。英特爾在中國市場推廣上與廠商的捆綁,提供了均值達到50%的經費支持,在市場、宣傳、運營乃至到管理等多方面對國內廠商進行全面滲透,英特爾藉此取得了主導權。”

  “Intel Inside基金”並不是英特爾控制國內廠商的全部。據一位從事該基金管理的人員告訴本刊記者,英特爾眾多部門都有權向國內電腦廠商制定資金支持計劃。比如,某PC廠商所制定的產品推廣方案,如果符合英特爾方案部門的計劃,英特爾就會給該廠商以資金支持。他指出:“基於此,國內廠商的價格談判權在英特爾的廣告支持、銷售價格返點中受到削弱,他們在市場運作上也只能處於協從狀態。英特爾的態度影響着廠商的市場份額和競爭關係。另一方面英特爾幕後扶持國內廠商抵制跨國公司的競爭,在中國形成了嚴密的壟斷體系。”

  而2004年,伴隨英特爾左右的聯想第一個站了出來,做出了讓英特爾感到不可思議的事情——大規模推出採用AMD處理器的“圓夢”系列電腦衝擊未曾開發過的鄉鎮市場。

  無休止的報復

  2004年是被PC業界公認的“死亡之年”。在這一年,中國所有PC廠商利潤都跌到了最低點。越來越多的企業一邊忙於不堪目睹的價格戰,一邊竭力遊說英特爾提供更優惠的處理器價格。英特爾為維護壟斷利益始終不肯讓步,於是造成PC銷量攀升利潤卻在一路下滑的市場悲劇。即使如亞太區PC老大的聯想也不例外。6月3日,聯想集團在香港聯交所公布其剛過去一年的財年業績,其純利只微升3.5%,聯想股票價格應聲而落。

  據了解,聯想曾和英特爾有過多次溝通,但是英特爾堅持表示不希望聯想推出低端產品。面對英特爾價格政策的毫不動搖,在戴爾和國內廠商的夾擊之下,聯想把目光投向了價格更低AMD。雖然聯想對與AMD的合作保持低調,撤銷了與AMD合作的新聞發布會,並且一再強調只是個別產品線的合作,但還是在業界掀起了軒然大波。

  作為英特爾國內最大客戶,聯想的倒戈讓英特爾失去了一統江山的機會。當然,聯想也深知背叛英特爾必然會遭受打擊,其手段包括不乏暫停報銷廣告費、供貨時間推遲和減少銷售價格返點等。而市場上也確有傳言說英特爾準備斷掉聯想的廣告返款。

  一切都再清楚不過,聯想此舉將直接危及英特爾的中國市場份額和高價策略,也揭開中國PC廠商和上游廠商討價還價的序幕。不僅如此,英特爾合作陣營的變化預示着它在中國多年構建的、對國內PC廠商的絕對壟斷地位開始動搖。

  習慣了中國廠商對自己言聽計從的英特爾公司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國市場上的反叛。情急之下,英特爾公開指責聯想推出2999元的產品不能滿足用戶基本應用需求。英特爾中國公司總裁楊旭認為“這是聯想對客戶不負責任”。

  在引導輿論譴責聯想的同時,英特爾不忘採取市場還擊行動。6月17日,在英特爾的直接授意下,七喜、神舟、八億時空、新藍等PC市場上的二、三線品牌將P IV 2.8G主流配置的台式電腦降到成本價甚至更低,部分機型跌價高達1000元。英特爾以降價阻止聯想與AMD聯手可能出現的市場連鎖反應。同時,為了進一步打壓AMD,2004年7月末,英特爾又一次調整了產品價格,8月底將包括採用新型命名規則的P IV等芯片的價格全面下調。

  除了以降價方式打壓AMD,英特爾也以同類產品抵制AMD。8月5日,就在聯想啟動了“鄉鎮電腦普及計劃”的第二天,浪潮發布了更讓人瞠目結舌的冰點價格——1999元。浪潮採用的是英特爾處理器。1999元的電腦將顯示器的選擇權利交給了用戶,單純主機的更換顯然更加靈活,更能減輕購買者的負擔。英特爾借浪潮的1999元對抗聯想的2999元。看來,英特爾認為浪潮的戰略不比聯想的“鄉鎮攻略戰”遜色。

  英特爾對聯想的懲罰還沒有到此為止。在迅馳二代推廣上,英特爾意外地選擇了新近涉足筆記本業務的海爾,而非國產筆記本老大的聯想。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並不是沒有迴旋的餘地,聯想的品牌影響力和強大的渠道能力還在震懾着英特爾。雙方的合作也許會因為對方的一絲妥協而馬上複合。英特爾對抗皓龍的新至強第一時間就交給了聯想,而聯想在上海高調發布英特爾處理器的高端電腦都是這樣一個信號。AMD在聯想身上到底能收穫多少,現在還是一個未知數。

  英特爾全力以赴抗AMD

  如果不是聯想,英特爾也不用緊張,但是歷史將這一角色賦予了聯想。聯想的城頭上同時插上正在市場上拼得你死我活的兩家廠商的旗幟,最可怕的結果是可能會打破英特爾中國十幾年的辛苦布局。

  合縱聯橫新攻勢

  其實,英特爾對聯想的打壓不是第一次。4年前,為制衡勢力正在膨脹的聯想,英特爾扶持過TCL,聯想與英特爾的罅隙出現在P III處理器上。

  1999年,英特爾推出的P III處理器由於涉及安全問題,聯想遭遇退貨和庫存壓力。“P III”事件後,聯想與AMD、威盛都進行了接觸。事後,聯想內部有消息傳出,稱聯想可能與AMD進行合作。同時,威盛總裁陳文琦特意訪問了聯想,雙方宣稱將展開進一步合作。英特爾戒心由此而生,並決定在中國本土為聯想培養一家競爭對手,TCL電腦隨後進入了英特爾的視野。

  進入2004年,始終伴隨在英特爾左右的是同方電腦。在對待聯想2999元電腦的態度上,同方發出了與英特爾相一致的聲音,公開指責聯想推出的是“不負責任的產品”。

  英特爾的“金手”點遍了國內所有有影響的電腦廠商,甚至讓從未在筆記本市場上有過作為的海爾挑起英特爾迅馳二代的重任。儘管海爾此前進軍台式機的行動以草草收兵告終,但英特爾對海爾依然信心十足。

  與此同時,英特爾也不忘拉攏兼容機製造商,以擴大“英特爾體系”商家數量。在成都,英特爾通過產品支持,報銷近7、8成的廣告宣傳費,將八達、道洋、合誠和佳業等4大兼容機製造商拉進這個體系。

  在輿論爭奪上,英特爾的功力更遠非AMD可比。英特爾意識到從今年上半年開始,市場風頭將不再屬於自己。於是在年初就規劃了覆蓋全國160個城市的全國科普教育活動,並適時選擇在聯想和AMD共推低價電腦之時啟動該活動。英特爾藉此向業界傳達的觀點是:性能優先於價格。這顯然與聯想和AMD的低價策略不同。

  數字化新謀略

  英特爾顯然在從不斷追求速度提升的摩爾定律向不斷尋找新的應用領域和市場方向轉變。這是多年來英特爾首次開始從高速飛馳的摩爾定律上停下腳步,這一點英特爾與AMD不謀而合。

  7月27日,英特爾在上海向200多家國內外企業布道數字家庭,以壯大成員隊伍。這是英特爾在華的第3次大規模擴員行動。芯片巨頭英特爾把近期工作的重點完全放到了數字家庭之上,以此為研發者免費提供測試軟件包與開發文檔,甚至技術基金,實現幫助研發出可行產品的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等承諾,試圖將中國企業重新攬入麾下。

  國內廠家方正、夏新首先與英特爾簽定了全面合作計劃。27日,英特爾公司與夏新電子在上海簽署合作諒解備忘錄,雙方約定將在3C領域(無線通信、數字家庭及移動計算)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的產品技術合作。英特爾將拿出最新的CPU芯片與夏新合作開發筆記本電腦,同時雙方還將合作開發智能手機。一個星期以前,英特爾與方正科技也簽署了類似的諒解備忘錄。

  英特爾還將眼光放在了更長遠的對潛在用戶的培育上。8月20日,在英特爾科普活動成都站開幕的前一天,由英特爾(中國)有限公司贊助的活動——“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也在成都開幕了。這個創新大賽是目前國內面向在校中小學生規模最大、層次最高、最具導向性的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之一。英特爾方面非常重視。對英特爾來說,這種對“娃娃們”潛移默化的影響,其作用不可限量的。也是英特爾多年來始終保持行業地位的重要方式之一。

  而這一切,都將AMD打得措手不及,英特爾的手腕至少是AMD現在扳不動。

  結束語

  在黑暗中穿行了33年,AMD依然沒能走出英特爾的勢力範圍,而2004年發生在中國龐大電腦市場上的一切,讓AMD又一次站到了嶄新的路口。也許,從今年開始,AMD將打破與英特爾幾十年中從沒有改變過的競爭格局;也許,AMD會一鬆手又重回艱苦命運。不管出現什麼樣的結局,它都必須要接受現實,沒有別的,因為他選擇的對手是英特爾!

  我們首先祝賀桑德斯,雖然他在任時沒有看到中國市場上天平向AMD傾斜,但事實已然發生改變,我們希望他不再憤怒,不再張狂,而是靜下心來細細品味魯伊茲和郭可尊帶來的驚喜;同時我們也祝福郭可尊,這個頑強的東方女性最偉大之處就在於她將生命和事業傾注在AMD,這足以引起IT產業對她不滅的景仰。

  但是無論怎樣,我們一切美好的祝願都要服從無情的市場準則

附錄:AMD的CPU一直以性價比著稱,在綜合性能上同一檔次的CPU,AMD 的價格要比 Intel 英特爾 要低很多,少則200多,多則500多甚至更多!在這之中可以看出 英特爾的 CPU 的暴利,而中國市場上用的最多的低端 賽揚系列 處理器更是高頻低能,比起價格更低的 AMD 的獨龍差了不少,就連 英特爾的 高端處理器 奔4 也是同樣的情況,比和他同一檔次的 Athlon XP 價格高了幾百元,性能卻相差只有一點點,而且同一價格的 AMD XP 系列比英特爾 CPU 在綜合性能上又要強一些!這是我用 AMD 處理器的感受,我喜歡換更換 PC 配件,算是個普通的DIY 吧,真是感慨 英特爾的暴利經營。。。。。。。。大家可以去網上找找關於 CPU 性能測試的內容,再對比下價格,就知道了,對於配電腦的朋友,我給大家一個建議(不是班門弄斧,我還沒那個水平):

傾向於玩遊戲和上網的朋友,可以選擇 AMD 的CPU ,因為 AMD 的CPU 在遊戲性能和浮點運算能力上強 英特爾 很多,包括 一些 3D 設計的朋友!而且AMD 價格更低

傾向於辦公,數碼音頻製作的朋友可以選擇 英特爾,他在這方面比較強!包括圖形設計方面和壓縮處理方面!

英特爾的處理器,價格高,性能低。與AMD的相比,基本上是屬於垃圾一類。網民自行實測的結果轉載如下:

AMD 1700+和P4-1.7G(DELL)兩者性能差距分別實測如下:

1. 使用WindowsXP的科學計算器計算40,000的階乘,20秒與37秒(CPU時間) 2. 用Ghost軟件對5GB硬盤數據備份(高倍壓縮),14分鐘與44分鐘 3. Superπ計算(1.2中文版),104萬位,1分40秒與2分04秒

P4差的讓人不敢相信,但事實就是如此!

================================== 公布測試用電腦配置如下:

AMD Athlon 1.33G,(未超頻使用,性能略低於AMD 1700+),VIA 芯片組, 256MB SDRAM 內存, 40GB硬盤, Geforce II 顯卡

P4-1.7G, DELL Dimension 4500,845GL 芯片組, 256MB DDR內存,40MB 高速硬盤,集成顯卡。

歡迎各位網友做同樣測試以驗證本人的結論!使用WinXP科學計算器計算階乘運算40,000!(n!)時候,請打開Windows 任務管理器,並在“查看”中的“選擇列”中選定“CPU”時間。在計算過程中如果出現運算時間長的提示,可以不理,按“繼續”即可,不影響CPU時間統計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4: 最新型主戰坦克--中國豹開始列裝部隊
2004: 陳水扁的公投就是希特勒的公投
2003: 中國如何抓戰略機遇,避戰略風險
2003: 神秘的遠洋作戰核心--中國航母呼之欲出
2002: 警惕一個軍事法西斯化的中國
2002: 江山又有文痞出----觀蘆笛的《於“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