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現代戰爭航母地位至關重要?馬島海戰粉碎其海面神話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16年10月03日22:35:5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如果從1910年10月美國“伯明翰”號巡洋艦放飛“寇蒂斯”雙翼飛機開始算起,世界航母的發展已經歷百年曆 史。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帝國海軍第一艘航空母艦“若宮丸”載機四架於1914年9月攻擊德國軍隊,首開艦載機空襲之先河。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戰,航母大 顯神威,全面戰勝了以戰列艦和巡洋艦為代表的“大炮巨艦”主義,從此確立海上主導地位。在二戰結束時各類航母數量達到頂峰,至少在100艘以上。然而,航 母的地位並非一成不變!正如發生在距離二戰爆發幾乎20年前(1921年)的美國“切薩皮克灣轟炸”預示了“大炮巨艦”主義的終結那樣,英阿馬島之戰則動 搖了航母的主導地位。

  1921年7月21日,八架馬丁MB-2雙翼轟炸機在美國航空兵悍將米切爾指揮下,只用了20分鐘就將停 泊於美國東海岸切薩皮克灣的、曾經參加過日德蘭海戰的、排水量2萬多噸的“奧斯特弗里斯蘭”號戰列艦作為靶艦炸沉到了海底,與其緊鄰的另兩艘驅逐艦也作為 靶艦被炸,並在隨後10分鐘雙雙沉入海底。在“賓夕法尼亞”號戰列艦上觀戰的將領們被這一壯觀的場景驚得目瞪口呆。他們意識到:玩具似的轟炸機竟然輕而易 舉地、迅速炸沉了海上霸王戰列艦,這意味着“大炮巨艦”時代即將過去了!這或許是美國隨後加緊發展航母的重要動因,也是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中毫髮無損的美國 航母能夠在珊瑚海、中途島、馬里亞納群島等一系列太平洋戰役中取得輝煌勝利的重要原因。在航母凌駕於一切的今天,米切爾將軍的豪言依然振聾發聵:“我們能 夠摧毀或者炸沉當今存在的任何艦船。”將軍的豪言,差一點應驗在八十年代英國參加馬島之戰的航母艦隊身上。

001.jpg

  MB-2雙翼轟炸機實施了首次對艦轟炸

   英阿馬島之戰,雖然英國“無敵”號和“競技神”號航母,以及阿根廷僅有的“五月二十五日”號航母均投入了作戰,但是關於航母命運的看點卻並不在航母本 身,而應聚焦在距離英國航母特混編隊20海里外、擔任防空雷達哨任務、被“飛魚”導彈擊沉的英“謝菲爾德”號導彈驅逐艦。

  關於“飛魚”擊沉“謝菲爾德”,劉亞洲空軍上將在其30年前著名的報告文學《這就是馬爾維納斯》中有很生動的描寫。其基本過程是:

   

1982年5月4日上午11:00,“謝菲爾德”獲得通報並在其防空雷達上顯示:其海域上空有阿根廷飛機活動。但“謝菲爾德”的艦長自信本艦將安然無 恙:其雷達觀察半徑為400公里,阿根廷最新式的空對艦導彈是從法國購買的“飛魚”導彈,最大射程僅為70公里。一旦阿方發射導彈,“謝菲爾德”上的“海 標槍”導彈作出反應只需40秒鐘,大大超過敵機和導彈的速度。更何況“謝菲爾德”另裝備了電子干擾系統,可作最後的質心反導規避。

 

  幾分 鍾後,阿飛機在雷達屏幕上消失了。就在“謝菲爾德”的艦長慶幸該飛機可能是已返航的阿偵察機時,一場厄運已降臨該艦。原來,他將一切都估計錯了:該敵機不 是偵察機,而是攜帶“飛魚”導彈的“超級軍旗”式噴氣戰鬥機;飛機在雷達上的突然消失並非遁去,而是阿飛行員將飛機降到了令人難以想象的高度——離海面只 有十米,以超低空、利用地球曲率的雷達盲區進入攻擊區域。11時10分,一枚“飛魚”從“超級軍旗”腹下呼嘯而出。“飛魚”飛得更低,只高出浪尖約l-- 2米,似一道閃電,以超音速直奔“謝菲爾德”。“飛魚”在飛行時採用慣性導航,等到接近目標後才啟動主動雷達搜尋裝置。當目光炯炯地掃視海空的“謝菲爾 德”的艦長,突然發現“飛魚”時,他唯一來得及做的就是急呼:“隱蔽!”話音剛落,“謝菲爾德”即被“飛魚”擊中起火。

002.jpg

  被“飛魚”擊中起火的“謝菲爾德”

  官兵們與大火搏鬥了五個小時後,艦長下令棄艦。這艘價值二億多美元的、英國最新式的導彈驅逐艦,在划船離去的水兵們的皇家海軍軍歌聲中徐徐沉入海底。

   沉沒的“謝菲爾德”在海上消失了,但作為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它的名字將被人們所銘記。其給人們的啟示,遠遠超過它生存的價值。一枚價值僅二十萬美元的 “飛魚”輕易地對沖了身價二億美元的“謝菲爾德”號,折損比為1:1000;被擊沉船雖非航母,但暴露了大型水面艦隻的內在脆弱性,從而引起人們對未來海 戰中航母霸主地位的懷疑,筆者更認為這可能從根本上動搖了航母霸主地位的根基。不妨回望英國人對這場戰爭的反思。倫敦國防戰略研究所一位專家說:“它的沉 沒是現代海戰的轉折點”。英軍在戰後所

  做的重大教訓報告中,列在最前面的,是“水面艦船面對反艦導彈和潛艇的種種弱點。”英國歷史學家 約翰·齊根爵士(Sir John Keegan)在其著作《海軍榮譽的代價》(ThePrice of  Admiralty)中,更是直白地指出這種弱點無可補救(irremediable),他說,福克蘭群島之戰“暴露出水面艦船無可補救的弱點,它擋不住 反艦導彈,尤其擋不住潛艇。”事實上,是役,阿空軍為避火力,實施超低空近距離突襲並屢屢得手,但炸彈帶遲發引信,擊中船身後未及引爆,英軍許多艦船因此 逃過浩劫。英軍後來發現,擊中英軍艦船的炸彈中有13枚沒有爆炸。據稱,馬島之戰後升任英國皇家空軍元帥的克雷格說:“只要其中六個引信引爆,我們就輸 了。”拉美國家許多專家對阿根廷輸掉馬島之戰扼腕不已,烏拉圭一名飛行員說:“如果炸彈都引爆,也許英國艦隊會走上另一條命途。”對英阿馬島之戰的分析, 還有更多的並非虛幻的“假如……也許”。例如,假如阿根廷及時從法國或者秘魯獲得更多的“飛魚”導彈;假如兩架攜帶“飛魚”導彈的“超級軍旗”戰機沒有誤 將英一艘運輸艦當作體積相仿的英航空母艦“無敵”號並將之擊沉;假如……,也許,歡呼勝利的就是這場戰爭的另一方。

003.jpg

  阿根廷A-4的掠海轟炸

  再向前追溯,在二戰期間,作為航母之間首次正面交鋒的日美太平洋珊瑚海戰役中,交戰雙方在大約1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打了整整5天,除了飛行員,雙方自始至終沒有見面,開創了海戰新紀元。

   而馬島之戰中“謝菲爾德”號被擊沉則向我們預示:在導彈戰、信息戰、太空戰時代,未來的海戰將越來越多地表現為超視距戰,由信息化控制的武器平台(可能 在雷達、聲吶作用距離之外)將對航母構成難以估量的潛在威脅,用導彈、制導魚雷等伺機而動攻擊航母僅僅是諸多可能作戰樣式的一種而已!

   從軍事史上看,不同時代的兵器,不僅是逐次替代的,同時也是針對上一代武器的——理解這一點至關重要。在陸地,步槍針對長矛、大刀,機槍針對步槍,大炮、 坦克針對輕武器,反坦克火箭或導彈則是針對坦克的;在海上,大炮巨艦針對木帆軍艦,航空母艦針對的是大炮巨艦,而未來更先進的導彈、制導魚雷等信息化武器 必定是航母的剋星!

  兵器和戰法演變,從來就是一代更比一代強;預示一種武器或武器平台主導地位的興衰,原本並不需要像英阿馬島之戰這樣 的戰例,甚至不需要“切薩皮克灣轟炸”那樣的打靶試驗。但是,如果實戰戰例都不能喚醒戰爭觀念的轉變,則將是一代軍人的悲哀。觀念落後的一方必將在未來戰 爭中慘敗,留下青史笑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5: 變天啦!假共習近平繼捧出袁騰飛之後獨
2015: 修身是很簡單的事, 是諸位自己把修身問
2014: 日稱中國艦載導彈難過實戰關 三大性能
2014: 中國試射DF-31B洲際導彈
2013: 土耳其防空導彈招標內幕驚天曝光
2013: 中國能超越美國成為航天界老大嗎?
2012: 這是我軍的什麼飛機?用簡單問題考一下
2012: 朝鮮日報:美國欲插手亞洲領土糾紛 牽
2011: 殲20批量成軍讓華盛頓炸開了鍋!
2011: 人民日報社論:把握中國發展繁榮的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