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戰爭而戰爭,值得嗎?
(●作者率性而為,為公務員,台中市人,大畢。)
率性而為
華盛頓郵報引述美國五角大廈官員的話,發表了一篇“中共可能兩年後攻台”的報導。相信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不過我把這篇報導前前後後仔細拜讀了五遍之多,着實令我匪夷所思的是,我看到的全是中共致力於軍事現代化的進展和成果,但找不到這篇報導寫出了任何一個中共動武的理由。
中國人民解放軍受到第一次波灣戰爭的影響,為了進行一場“高技術條件下的現代化戰爭”,近年來大幅增編國防預算,不斷研發、購買高科技武器系統,這是眾所周知的事,無需多加贅述。但要不要攻台?何時攻台?關鍵決定因素絕對是國際環境及兩岸之間的局勢,而非軍事力量。如果中共不惜代價,不顧國際輿論,現在就可以攻台,不用等到兩年後。為什麼沒有行動?個人認為原因有五:
第一、中國仍然需要全球的資金及技術,創造更好的投資環境,吸引更多的外資以增強其總體國力,如此方能支持其邁向區域強權之路。
第二、除了軍事行動之外,中共已對台發動“心理戰”、“媒體戰”、“經貿戰”、“法律戰”、“外交戰”。在上述手段尚未收效前冒然動武,是非常不智之舉,無論對中共本身及東亞局勢的穩定可說百害而無一利,更直接挑戰了美國的利益。
第三、“反分裂法”在我看來,是中共為避免中美台三方誤判情勢而劃下的一條底線,其企圖取得兩岸現狀定義權的企圖心不言可喻。因此只要“聯美制台”的戰略運用得當,兩岸雙方也不至於片面改變台海現狀,戰爭爆發的可能性就會降低。
第四、古語云:“眾怒難犯”。中共目前正全力營造理性溫和的國際形象,也全力要使讓國際社會了解,中國的和平掘起,不啻是對亞洲,甚至於對全球來說都是正面的。並極力淡化“中國威脅論”的影響,加上二○○八奧運舉辦在即,中共怎會甘冒大不諱而對台動武,讓長期以來的努力毀於一旦。
第五、中共的戰略假想敵是美國而不是台灣,中共也明確的了解到若不放棄武力犯台,就要有跟老美打一仗的心理準備。因此是否有攻台的能力,應該是以有沒有能力把“首戰當決戰”,並排除美國的干預,或在美國介入前解決台灣問題,而不是僅就台灣本身的防衛力量做評估標準。
孫子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為不得已。戰爭是政治的延續。戰爭是保護及取得國家利益的手段,而且是最不得已的手段。以現代戰爭形態而言,任何國家的領導者決定發動一場戰爭,我想軍事實力的強弱都不會是最主要的考慮因素。好比武俠小說的情節,練武之人終其一生都在打打殺殺,為的只是證明自己是武林高手。有必要嗎?能得到實質的利益嗎?倘若按照五角大廈“我比你強,我就可以打你,我就要打你”的邏輯推論,為何美國出兵伊拉克,會搞得自己灰頭土臉眾叛親離,在國際上幾乎陷入孤立無援的窘境?
“超限戰”的作者,喬良和王湘穗兩位解放軍空軍大校明白指出,美軍最大的盲點,就是已經陷入軍事科技的無底洞而無法自拔。當然,也唯有不斷的發動戰爭,美軍才能證明他們存在的價值,進而捍衛那天文數字的國防預算。然而中國的軍隊向來都是“謀略型”的軍隊,不是“力量型”的軍隊。東方政治領導者的思維模式也迥然不同於西方的政治領導者。綜合以上所言所得到的結論,軍事力量的強大並不足以構成發動戰爭的理由。因此我很難不聯想到華盛頓郵報這篇報導,有替美國政府向台灣遊說之意。這又不禁讓我想起,如果319槍擊案是一部廉價小說的話,那五角大廈官員的這一席話,或許可以寫成一部廉價的戰爭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