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三大挑戰要求中國重向海洋 |
送交者: 佚名 2005年07月12日10:36:1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三大挑戰要求中國成為海洋強國 --------------------------------------------------------------------------------
對600年前一次壯舉的紀念,成為中國發展戰略轉向的航標。昨天,在對鄭和下西洋的隆重紀念里,中國度過了有史以來的第一個航海日,21萬艘運輸船舶齊聲鳴笛一分鐘,各港口和航行船舶旗幟飛揚。與其說慶典儀式是在向600年前的偉人致敬,不如說是中國向海洋挺進的預演。擁有1.8萬公里海岸線和300多萬平方公里管轄海域的中國決定“水陸並進”,其實是時勢的必然選擇。 陸權利益是中國主要利益的時代已經過去 在幾千年的歷史中,中國的主要利益均通過陸權就可得到,這是科技條件所限和中國地理形勢所致。中國西邊有喜馬拉雅山和崑崙山為天然屏障,東面是大海,在航海出現之前也是天然保護,因此中國古代形成了對“外”防北方、對內控制關中中原為要的陸權理論,這一理論不但被認為在軍事上有效,在經濟上也適用———中國不需要海上資源養活自己。 鄭和壯舉時,中國並未有定型的海權理論,鄭和之後,海權更是被束之高閣。甲午海戰前,陸權已不足以維護中國利益,但雖然理論上知道了海權的重要性,卻因為政治的落後在對日戰爭中被一擊而潰。從此救亡圖存成為中國的首要任務。再後來,由於國內事務纏繞和國力的不夠強大,在理論和實踐上,海權都處於被冷落的地位。 改革開放後,中國與外部的經濟聯繫越來越緊密,海洋經濟和相關的造船等產業也迅速強盛起來,伴隨着生產力的發展,海權重新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而近年的態勢表明,海權對中國的重要性一點也不亞於陸權,這要求傳統的陸權國家———中國,必須在海權上有所作為。 三大現實挑戰要求中國必須從海洋大國成為海洋強國 全方位對外開放格局形成後,中國對外經濟貿易迅速發展,這雖然“盤活”了中國經濟,卻也導致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越來越高,而在國內統一大市場形成為時尚早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對海外市場的依賴將會持續加深,這當中最重要的是能源輸入。中國面臨的第一個挑戰是如何安全地從海上將原油運回國內,以緩解能源短缺對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制約。從紅海經印度洋然後通過馬六甲海峽到太平洋、從地中海到大西洋再經巴拿馬運河與東線會合,是海上最重要的航道,也是中國能源輸入的主要通道,但我們還不能有效防範可能的不安全因素。 第二個挑戰是中國近海,主要是台海和東海。台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但是在台島內和國際上,都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想通過包括軍事手段在內的動作以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對此我們必須警惕。在東海,日本正在對中國的海洋權益公然挑戰,同樣值得警惕。 第三個挑戰是針對中國的海外僑民的。隨着中國國力的增強,僑民地位漸漸提高,但仍然不時受到排華濁浪的襲擾,蒙受了從生命到財產的巨大損失。於情於理,作為母國的中國都應當對僑胞們表示適當的關懷。 近代以來,無數的史實已經證明,海權關係國家興衰,因此中國必須為自己爭取屬於自己的海上權利。 中國的第一個航海日不應只是海洋知識的普及日,還應是國民海洋意識的普及日。而走向海洋,不但是中國發展的需要,也是鍛鑄新時代中國人精神的需要。重新喚回我們祖先曾有的敬業獻身、忠心報國、敢為人先的偉大精神,發揚崇尚和平、敦信修睦的偉大信念,是中國走向真正繁榮的內在條件。 作者:徐立凡)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4: | 中國軍方:深空組網準備太空反擊戰 | |
2004: | 在美國看電影《華氏911》 | |
2003: | 中國經濟強大了,為何企業沒有強大? | |
2003: | 李慎之大師是如何“戰死”的——兼論中 | |
2002: | --朝鮮戰爭--1zt | |
2002: | --朝鮮戰爭--2z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