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殲6曾被一問題困擾7年 最後靠美軍F4殘骸幫大忙
送交者: 三把刀 2017年10月24日23:10:40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001.jpg

  10月18日,日本航空自衛隊百里基地第302飛行隊的一架F-4EJ改戰鬥機在準備起飛的時候起火。當時還有日本網友拍攝到了自衛隊飛行員從座艙逃離的場面。在中國軍迷大談殲-20的五代機時代,F-4這種落後的二代機,似乎要是不出事故早就沒了存在感。但實際上,F-4不但是二代機的經典,而且還對中國航空技術有非常大的幫助。

002.jpg

  中國戰機擊落美軍F-4C

  當然這不是美國的援助,而是中國的戰利品。從1965-1967年,我軍相繼擊落3架美軍F-4B、1架F-4C戰鬥機。特別是1965年4月9日美軍1架F-4B在和我軍戰機空戰中自擺烏龍,被己方導彈擊落1架。這架F-4B殘骸被打撈後,就被運往國內進行研究。儘管美軍戰機被我軍擊落,但應當承認在航空技術上,當時中美差距不是一般的大。美軍在F-4上的很多技術和設計思路,有的被中國借鑑,有的甚至在幾十年後才仿製成功。

003.jpg

  今天我們說的,就是F-4殘骸對解決中國殲-6戰機“飄擺”問題的貢獻。殲-6戰機是我軍在上世紀60-70年代的主力戰機,擊落美軍各種飛機22架,曾被喊出“殲六萬歲”的口號,但是在1963年大量投產之後,卻經常發生“飄擺”問題。

  所謂的“飄擺”問題,就是當飛行員將駕駛杆在中立位置小量地前後移動,飛機不能隨飛行員意志均勻地改變飛行狀態,而是忽上忽下地向前飛行,猶如海上輕舟上下飄蕩前進,被飛行員稱作“飄擺”。產生這一現象時,飛機杆力很輕,如果小量移動駕駛杆,飛行狀態不覺得有所改變。但是,當駕駛杆移動到一定位置時,飛行的狀態便會突然改變並超過要求狀態(即過調)。調整這一過調現象,一般需要反向移動駕駛杆,但又會出現反方向過調。這樣反覆修正就會出現縱向不穩定現象,甚至愈修正愈嚴重。

004.jpg

   據部隊反映,縱向不穩通常是在500-700公里/小時作編隊、轉場、水平攻擊、瞄準以及保持一定升降率的穿雲上升與下滑時出現。因為在這些課目飛行時,必須使駕駛杆作小量修正。在大速度飛行時,沒有出現過這一縱向不穩現象。飄擺問題出現後飛行員難以進行水平瞄準、照相和攻擊,長期飛行會使飛行員感到頭暈、噁心。殲-6飛機長期存在的飄擺和抖動問題,一直困擾着製造和使用部門,在1964年廠房甚至有數百架戰機積壓無法裝備部隊,還驚動了一些中央領導同志。

  為了消除這一問題,廠家、設計單位和部隊一起,進行了大量的研究。首先認為是飛機操縱助力器的問題,在更換助力器後有了很大改善基本上消除了飄擺問題,但同時埋下了產生可能發生的扯動(倒杆)的隱患。第二就是在殲-6水平尾翼大軸一端加摩擦式阻尼器來防止抖動,但效果有限。

005.jpg

  後來飛行設計人員研究認為,將液壓助力器頭部的搖臂加長,是解決“飄擺”問題的好方法,因為這樣能夠最大程度消除平尾抖動。但這種方法只是論證,能不能解決問題,當時航空設計經驗不足的中國人還沒有這樣的底氣。不過中國設計人員在1968年考察回收的F-4B殘骸的時候,卻赫然發現該機平尾和副翼助力器的搖臂比殲6機上的搖臂長,這就證明F-4飛機就是採用增大搖臂的辦法來解決高速飛機縱向穩定性問題。這就加強了中國研究人員的信心。最終中方在1970年研製出長搖臂助力器安裝到殲-6飛機上,終於解決了困擾廠家和部隊數年的“飄擺”問題,歷時7年左右。

006.jpg

  軍用航空領域,需要高度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後來者模仿先進者的技術和設計很正常,蘇聯、美國都學習過德國,中國學習仿製蘇聯、美國,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只有不斷的學習積累,才能有後來的發展、騰飛和反超。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6: 菲律賓事件背後真相曝光
2016: 美媒:X-37B成中俄反衛星武器剋星 兩國
2014: 《今日關注》 20141023 中國全面推進依
2014: 《黨建網》刊發周小平文章證實:美國房
2013: 與F15先進攻擊鷹排名並列 中國迎來三代
2013: 真急了:美大使將就購買中國導彈與土耳
2012: 華爾街日報:中國取代美國成為全球最大
2012: 關於中朝界河中的島嶼歸屬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