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三,一變計劃,果斷攻擊開封
那位說了,背水一戰、破釜沉舟,夫置之死地而後生。嘿嘿!粟裕被置之於死地也不是頭一回了,化解之道還是有的。若是按出征前與軍委制訂的計劃執行,直撲邱清泉的第五軍,等於是自投羅網,拼光老本兒拉倒。國軍十個整編師的藍箭頭都指向了同一個目標,粟裕再打誰的主意都沒什麼勝算,更別說是實力最強的整五軍。這時,好歹是能號令華野全軍的代司令了,給在山東的許譚兵團發電,讓拉過來一個縱隊幫一把。那邊直接就回絕了:東兵團正集中力量打兗州,分不出兵力。這不是和孟良崮上國軍的張靈甫師長向李天霞師長求救時的戲碼演的一樣了嗎?
在關鍵時刻,還是有頭腦清醒的將領的。粟裕找正在逼近開封的陳士榘通電報商議,決定由南北對進打邱兵團改為攻擊開封城,而且不是佯攻,是真攻真打。為什麼要如此調整?第一,一兵團面對兩倍兵力的敵軍,一旦開戰,必定就是拼血本;第二,魯西南多是山地,並不利於大兵團的運動戰,機動性太差,要大戰也得換個地方;第三,正好利用國軍兵鋒指向魯西南的一兵團之時,開封城不受關注,可以攻其不備、又攻其必救,一舉拿下;第四,攻取開封對陳士榘所率的三縱和八縱來說正是發揮其強項。
這就是一個稱職的前線指揮員要做的事,打仗要緊,別管它戰無不勝的是啥思想了,那時候就是林副統帥親自來指揮,恐怕也顧不上高舉他的“紅寶書“。兵者,生死存亡之道,將在外君命當然有所不受。就這樣,陳士榘就認認真真地打起了開封府。
攻城,是攻堅戰,是陳士榘的強項。老陳在建國後官拜三星上將軍,被委任工程兵司令,祖上兩代都是前朝的工程兵將領。並且麾下的三縱、八縱里有許多來自山東的礦區。這些來自礦區的兵屬於工人階級,在當時也應該算是高科技人才了,不僅會扛槍甩手榴彈,挖溝撬磚頭、點火搞爆破更是他們的看家本事。攻克洛陽就是陳士榘干的活兒,在豫西其它地方也沒有少幫劉鄧啃骨頭、砸核桃。當然,並不是說陳士榘的能耐大、更不是說劉鄧的中野無能,而是在千里躍進大別山時,劉鄧的大炮重兵器都扔在了黃泛區。後來在淮海戰役的中期,中原野戰軍把包括陳誠的“土木系“ (十八軍、十一師)在內的黃維兵團圍困在了雙堆集之後,也是得請陳士渠帶兵前來攻堅。總之,開封城被順利攻下,幹掉一個整編第66師和若幹個地方保安旅。
開封戰役的勝利可圈可點之處甚多。
首先是前線指揮員粟裕能順應戰局雙方態勢的變化,這是他抓住的本次戰略行動中的第一個戰機。從敵方來看,其決戰兵鋒均指向了魯西南的剛過河的華野葉、王、陶三個縱隊,而開封方面兵力守備較為薄弱,而且未曾想陳唐兵團會突然兵臨城下。從己方來看,第三兵團的兩個縱隊從中原野戰軍的豫南前線歸建,正在從許昌向東北方向的運動中,折向正北方向直接攻擊開封並不增加多少周折。
其次是粟裕臨機處置之果斷。在直接對華野各縱隊下達作戰命令的同時,粟裕才向軍委和中野劉、陳、鄧發電告知。而軍委也能放下身段,配合前線的指揮,並令中野予以配合。這樣的操作方法在和平時期是不可想像的,但在戰時卻是必須的,因為各級指揮員都面對的是同一個強大的敵人,即代表國民政府的蔣軍。敵人的強大使得一些人不得不放棄尊貴、面子、官位,更顧不得政治正確。
其三,開封戰役並不是孤立的,而是在華野的統一部署之下,蘇北兵團同時在隴海路的徐東段發起進攻,山東兵團也同時合圍兗州,南邊的中野部隊在打襄樊,這些多點同時出擊造成了一種戰略欺騙,以致於直到開封告急,國軍統帥部才意識到這個省會城市得保一下,那豈不是黃花菜也涼了。另外,除了華野的部隊之外,中野也投入了這場大戰。南線主力負責拖住胡璉的第十八軍,中野九縱在鄭州與開封之間的中牟縣境打阻擊。
其五,開封是民國期間的河南省省會,也是中原戰場上國軍的補給站,攻克開封,又讓華野順勢撈了一把。
到此為至,華野小勝一把,但仍有一半的兵力還沒有亮相登場。國軍方面也還沒有完全展開。真正的會戰還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