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國產四代隱形戰機殲-20已成中國空軍當之無愧的戰鬥機“頭號代言人”,而且就世界範圍來說,美國製造的F-35隱形戰機從去年開始擴散的速度越來越快,範圍越來越廣,但還是應該看到,各國空軍現役主力戰機還是三代機(含3.5代)。所以,擁有三代機數量有多少,仍是衡量一國空軍戰鬥力的重要標準之一。中國空軍自1992年引進蘇-27戰機後進入三代機時代。直到26年後的今天,公開資料顯示,中國空軍約有2000架戰機,其中三代機占比仍不到50%,也就是說不到1000架。
僅從絕對數字來看,900多架三代戰機已經是很龐大的規模,與俄羅斯空天軍三代機數量基本持平,超過歐洲主要空軍強國,以及日本等周邊國家。不過從我國國防實際需求,以及遼闊的領空空域來看,不到1000架的現代化戰機數量顯然還很不夠。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空軍超過一半的現役戰機還是二代機,其中約70%是只能近距離格鬥,沒有超視距空戰能力的殲-7系列戰機。也就是說,時至今日中國空軍還有大幾百架空中交戰距離只有20-40公里的老式戰機。
這在世界空戰已經進入超視距時代三四十年之後,是一個很大的現實困境。不說龐大的、亟待更換的二代戰機機隊,中國空軍三代機機隊已有幾十架戰機因機身壽命到期,大部分已先於那些殲-7、殲-8二代機退役。所以對中國空軍而言,一邊要加快退役早已不適合現代空戰的二代機,一邊三代機都已出現到期退役的情況。甚至在必須優先退役的殲-7機隊中,還有大約七八十架殲-7G這樣機齡才10餘年的“新造機”。
所以,儘管有消息稱目前我國航空軍工三代(含3.5代)戰機的年產量約為80架,但面對1000餘架二代機,以及早期引進的約76架蘇-27SK單座、蘇-27UBK雙座三代機壽命到期的現狀,仍使中國空軍戰機更新換代的步伐顯得還不夠快。
目前看來,空軍換裝流程大致是這樣:新生產的3.5代戰機殲-10C、殲-16等裝備某支部隊後,如果該部原來裝備的是殲-7早期型號戰機,那麼舊機就直接退役;如果原裝備2005年後生產的殲-7G這樣的二代機,或者是有超視距空戰能力的殲-8,那麼這些舊機還會轉交給其他部隊繼續使用。
所以我們會看到,在中國空軍戰鬥序列中殲-10C、殲-16、蘇-35等3.5代戰機部隊越來越多的時候,仍會有一些部隊接裝“新機”的報道,說的卻是換裝“二手”殲-11、殲-10三代機,甚至是殲-7G、殲-8DF/F這樣的二代改進型戰機。
這雖然有航空軍工3.5代、三代小改型(比如殲-11B)戰機相對年產量還不夠多的原因,但恐怕更多地還是與中國空軍換裝思路、飛行員改裝新機培訓等息息相關。
從換裝思路來看,在四代隱形戰機已在別國空軍(就是美國啦)服役多年之後,近年呈現出加速裝備的明顯態勢。據美國空軍發布的截至2016年數據顯示,其目前共有F-16、F-15兩大系列三代(3.5代)戰機約1504架,F-22、F-35兩型四代機約250架。2017年到現在,美國空軍又接收了幾十架F-35戰機。因此僅四代機數量,美國空軍就已經是中國空軍的近40倍。而三代機數量,美國空軍是中國空軍的近1.6倍,多出500餘架。
中國空軍目前接收的四代隱形戰機殲-20可能還不到10架。但是在實際使用過四代機後,中國空軍對更加擴大四代機在所裝備戰機中的占比,還是以相對少量四代機(比如200架),加上更多數量3.5代機(比如超過600架)組成未來戰鬥機機隊,看來還在認真權衡之中。
如果將相對有限經費主要用於訂購殲-20戰機,由於單價較貴而使得訂購數量肯定不如3.5代戰機那麼多,也因此中國空軍整個戰機機隊規模會精簡很多;如果以殲-20與其他國產3.5代機搭配裝備,可以保持空軍戰機機隊規模相對目前不會縮小多少,但是3.5代戰機面對四代機時的作戰效能拿什麼補上?
如果這些問題權衡完畢、論證清楚了,可能中國空軍戰機的更新換代規劃將會是另一種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