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艘菲律賓軍艦訪問了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
菲律賓海軍的萬里遠航,在10年前估計是難以想象的。要知道,當時的菲律賓海軍中,1520噸“坎農”級驅逐艦和763噸“孔雀”級巡邏艇,就是其全部實力。作為二戰時代的老兵,“坎農”級別說遠航俄羅斯,就是去近海巡弋一圈都有可能散架。而當時菲律賓海軍的“新銳”,但是2500英里的巡航距離和缺少補給艦也限制了“孔雀”級北上的可能性。所以,此次菲律賓海軍的遠航,至少證明菲律賓海軍的在近些年來有了巨大進步。 不過,菲律賓的進步,卻在某種程度上映襯了俄羅斯在海軍方面的“衰落”。此次,訪問俄羅斯的是菲律賓海軍的最新LD-501“塔爾拉奇”號。作為菲律賓海軍歷史上最大的軍艦,該艦是印尼以其裝備的“望加錫”號為原型,再結合菲律賓的實際需求而建造的一型兩棲船塢登陸艦。改艦長約123米,寬21.8米,吃水6米,標準排水量7200噸,滿載排水量10300噸。
當然,除了萬噸排水量之外,改艦其他的指標似乎都顯得平庸無奇。比如,艦載武器只有艦首安裝的一門76毫米主炮,以及在艦艉左右舷的2門25毫米副炮,再加上數挺機槍。這樣的武備對於“萬噸艦”來說只能是聊勝於無。除了武器平淡無奇之外,在航速方面“塔爾拉奇”號絕對符合運輸艦的標準,改艦的最大航速16節,巡航速度只有13節。
就這樣一艘性能平淡無奇的軍艦,卻因為其“萬噸”艦的名聲,就足以讓如今的俄羅斯海軍感到汗顏。要知道,時至今日,俄羅斯海軍除了新研製的核潛艇,以及續造蘇聯時代遺留下來的“彼得大帝”號核動力巡洋艦之外,再沒有建造過一艘排水量超過萬噸的水面艦艇。最新型的22350“戈爾什科夫”級護衛艦不過5000噸,11711型“伊萬·格連”級登陸艦排水量不過6600噸。
如果說,如今的俄羅斯海軍如今的尷尬,是因為經濟衰落引發的綜合性問題的話。那麼在兩棲戰艦方面,無論是曾經雄極一時的蘇聯紅海軍,還是如今衰敗不堪的俄羅斯海軍,都是那麼的羸弱。蘇聯時代的海軍,在西方各國大力發展兩棲攻擊艦和兩棲船塢登陸艦之時,蘇聯只是研製了“蟾蜍”級和“伊萬·羅戈夫”級兩種兩棲戰艦,雖然“伊萬·羅戈夫”級的排水量達到了14000多噸。但是,這兩型戰艦似乎並沒有擺脫老式的“坦克登陸艦”的設計理念。逐漸與當時的西方國家在遠程投送能力方面,距離越拉越大!
之所以造成這樣的結果,一方面是因為蘇聯時期沒有足夠的遠洋經濟利益。於是,在蘇聯海軍的戰略任務中,對於遠程兵力的投送並沒有太多的要求,那麼也就缺乏發展兩棲艦船的動力。另一方面,是蘇聯海軍裝備發展戰略限制了兩棲戰艦艇的發展。要知道,在蘇聯時期兩棲艦船在蘇聯海軍中的排位不僅遠遠落後於核潛艇和海軍航空兵,就是在水面艦艇中葉派在巡洋艦、驅逐艦、航母之後,甚至排位還不如水雷戰艦艇。
或許,就是因為蘇聯時代的“戰略失誤”,這不僅造成了紅海軍時代兩棲作戰能力的匱乏,同樣也給今天俄羅斯發展兩棲作戰艦艇埋下隱患。因為,俄羅斯不僅沒有獲得足夠的兩棲艦船,更缺乏相關的技術積累。所以,當經歷了2008年俄格戰爭和2015年俄羅斯出兵敘利亞之後,俄羅斯發現兩棲作戰的重大作用。但是,所能設計建造的不過是“伊萬·格連”級這樣的兩棲戰艦。而且,在俄羅斯歷經14年的時間,將這型軍艦建造出來之後,卻發現除了兩棲攻擊艦不強調的“火力”之外,在兩棲作戰方面依然還沒有放棄傳統的“搶灘登陸”。
雖然,俄羅斯已經開始重視兩棲艦船的發展,但是由於歷史欠賬太多,想要一蹴而就無異於天方夜譚。所以,出現菲律賓海軍“塔爾拉奇”號訪問,而造成的“打臉”尷尬,估計在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