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恰逢人民空軍建軍69周年紀念日,也是第12屆珠海航展的最後一天,臨近中午,4架殲-20戰鬥機飛到會場,以意想不到的形式展示着自己的實戰化能力,數以萬計的公眾面前,它們公然“炫腹”,首次公開展示主彈艙和側彈艙,與此同時,一個長期圍繞着軍迷的謎團就此解開。
這一次,殲-20多機編隊低空通場,2架殲-20還打開了主彈艙和側彈艙,主彈艙裝有4枚霹靂-15新一代中距空空導彈、側彈艙裝有2枚霹靂-10新一代格鬥空空導彈,從藍色的塗色來看,都是訓練彈,除了無法真正發射、沒有戰鬥部,導引頭和實彈是沒有差別的,可供飛行員模擬發射訓練。
殲-20的主彈艙的尺寸、設計和F-22“猛禽”比較接近,但側彈艙在打開並將格鬥空空導彈伸出後可關閉,這一設計減少了側彈艙打開後的氣動干擾、減小阻力,增大了霹靂-10的導引頭捕獲範圍,是比F-22更為優秀的側彈艙設計。
殲-20的主彈艙,從霹靂-15的彈射式掛架布置位置來看,的確只能夠掛載4枚,這一點,比起能夠掛6枚AIM-120C的F-22是要差一點的,但從諸多網友發回的高清晰照片來看,殲-20主彈艙在4個中距彈掛點之間還留有一個掛點,應該是重型空地精確打擊武器的掛點,也就是說,殲-20主彈艙是留有6個掛點的。
暫時只能掛4枚霹靂-15,其實不是因為殲-20的彈艙小了,而是因為霹靂-15的彈徑大了。
霹靂-15是霹靂-12之後國產第四代先進中距空空導彈,其最大的變化是採用了雙脈衝固體火箭發動機,可在空中多次點火,大大增加了導彈的有效射程,其有效射程可達150公里左右,達到了霹靂-12(約80公里)的1倍左右,和美軍最新的AIM-120D有的一拼,與此同時,為了能夠在殲-20和FC-31的主彈艙中使用,霹靂-15的彈翼翼展要明顯比霹靂-12短。
不過,從之前披露的照片來看,霹靂-15的彈徑和霹靂-12是一致的,根據出口型的SD-10A的數據是203mm,而AIM-120系列一直都是178mm,這就是為什麼霹靂-15的彈翼翼展已經夠短了,殲-20彈艙也不比F-22小卻只能裝4枚的原因,霹靂-15現身也有好幾年了,最早是在殲-11B上進行測試的,它也不是為殲-20單獨開發的,也是殲-10C和殲-16的標配中距攔射武器,為了滿足射程的高要求,其體積是偏大的,也反映了在空空導彈固體火箭發動機技術上,中美存在差距。
但不要緊,因為殲-20這次大方“炫腹”也顯示其主彈艙實際上是有6個掛點的,這也為其掛載比霹靂-15更先進、體積更緊湊的新一代中距空空導彈留有空間,這一點,中國也會緊隨美國的發展步伐,下一代中距空空導彈體積會更小,比如明明只能掛4枚AIM-120的F-35,目前洛馬正在規劃為期安裝一種射程包線可覆蓋格鬥與中距空空導彈的CUDA新型空空導彈,可掛12枚之多。
事實上,要知道國產殲-10戰鬥機自從2003年進入我軍領先試用後,一共使用了3代雷達制導中距空空導彈呢,最早的殲-10隻能掛半主動雷達制導的霹靂-11,後來主動雷達末制導的霹靂-12成為標配,殲-10C開始能夠掛載霹靂-15了。
因此,現在只能掛4枚霹靂-15對於殲-20來說也不要緊,留有空間,為未來更先進的下一代“霹靂”上機,只不過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