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與川普政府做交易 李內閣絕口不提中國製造2025(圖)
送交者: 中國海軍 2019年03月05日16:02:5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與川普政府做交易 李內閣絕口不提中國製造2025(圖)

文章來源:  於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人立場!

 在連續3年力推“中國製造2025”後,李克強此次避免了再度使用這一名詞(圖源:AFP)

北京時間3月5日上午,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交出一份兩萬多字的政府工作報告。值得注意的是,不出外界所料:在2018年迄今中美貿易博弈依舊尚未塵埃落定的背景下,李克強內閣主動剔除了引起美國敵意的龐大計劃——中國製造2025年。

經多維新聞查核,這份2萬多字的李克強內閣共工作報告全文已經沒有了“中國製造2025”的字樣,而只是在擘畫2019年工作重點的章節輕描淡寫地使用了“中國製造”一詞,就中國傳統產業升級表示“提升產品和服務品質,讓更多國內外用戶選擇中國製造、中國服務。”

這一變化是否意味着中國政府在中美貿易戰的壓力下已經徹底“中國製造2025”計劃?

從2015到2018:“短命”的中國製造2025

早在李克強內閣第一次上台執政之前,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粗放性以及在國際分工(尤其是高端製造業)的不利地位已經越發顯現,中國經濟增速的持續放緩成為最觸手可及的表徵。但與此同時,中國製造業經歷數十年的發展,也的確奠定了一定基礎。所以,李克強內閣上台後強勢介入經濟活動,包括裁汰落後產能,迫使經濟結構性調整和產業升級。

“中國製造2025”便是在此背景下出現的由中國國務院工業和信息化部力推的製造業升級計劃。具體來說,它萌生於2014年甚至更早的階段。在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明確表示,“引導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支持企業打造自主品牌和國際營銷網絡,發展服務貿易和承接服務外包,提升中國製造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鼓勵通信、鐵路、電站等大型成套設備出口,讓中國裝備享譽全球”。

次年(即2015年),“中國製造2025”戰略首次出現在李克強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當時,他披露將啟動實施“中國製造2025”,讓中國製造業向中高端轉移,“推動產業結構邁向中高端。製造業是我們的優勢產業。要實施‘中國製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能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加快從製造大國轉向製造強國。”也正是在2015年,李克強內閣發布《中國製造2025》方案,並成立國家製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

在隨後的2016年、2017年以及中美貿易戰爆發前夕的2018年“兩會”上,“中國製造2025”一直李克強所作政府工作報告的當然內容,每年保持3到4次的出現頻率,可見其決策層中的戰略地位。

比如在2018年中國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強提出:

加快新舊發展動能接續轉換。深入開展“互聯網+”行動,實行包容審慎監管,推動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廣泛應用,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傳統產業深刻重塑。實施“中國製造2025”,推進工業強基、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等重大工程,先進製造業加快發展。

加快製造強國建設。推動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發展,實施重大短板裝備專項工程,推進智能製造,發展工業互聯網平台,創建“中國製造2025”示範區。大幅壓減工業生產許可證,強化產品質量監管。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進與國際先進水平對標達標,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來一場中國製造的品質革命。

然而,也正是在2018年,“中國製造2025”戰略實施的外部環境急劇惡化。從外界披露的信號看,美國從一開始便將其視為中國挑戰自己科技強國地位甚至“稱霸”未來的野心計劃。於是,2018年年中,中美貿易戰因為背後的科技領先地位之爭而不可避免地爆發。先是中國通訊產業巨頭中興舊案重提,被美國扼住了核心芯片來源,隨後,特朗普政府(Donald Trump)藉口中國政府對美國在華公司採取強制性技術轉讓以及其他違規的行政措施,導致中美貿易逆差缺口巨大,試圖迫使中國政府放棄“中國製造2025”的企圖。及至全球5G技術的領軍公司中國華為遭遇指控,其首席財務官孟晚舟至今扣押於加拿大,中美博弈至今前景難測。

“中國製造2025”可謂樹大招風,儼然成為中美博弈提前預演的引信。

“中國製造2025”遭拋棄?

自2018年12月1日,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在阿根廷達成談判解決爭端的共識後,中美在北京、華盛頓順舉行了7輪高級別會談。直到2019年3月1日前夕,中美雙方尚未就最終的和解協議文本達成完全共識。消息稱,即將在中國“兩會”後啟程訪問意大利、法國的習近平將在3月27日與特朗普會晤於美國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正式簽署中美貿易協議。

外界判斷這份和解協議事實上在北京做出了相當多讓步的背景下達成的,特朗普周圍的那些鷹派代表一直對“中國製造2025”抱持深深的敵意,必須置之死地而後快。

的確,中國官方控制的媒體似乎的確中美嘗試接觸的時候便有意識地降低了“中國製造2025”的聲調。《華爾街日報》2018年12月的一則報道甚至認為中國會主動修改這份野心勃勃的計劃。

不過,即使中國會修定這份計劃,也不意味着它的戰略方向出錯。事實上,中國製造業升級是不可避免的經濟發展規律。這是後發國家所必然會走的路。即便中國在4年前沒有提出“中國製造2025”,中國產業升級的方向也不會因為美國的抗議而逆轉。

正如多維新聞此前在中美貿易博弈的關鍵時間節點刊文《北京觀察:中南海擬定對美21字方針》試圖澄清的那樣,無論是中國國內經濟轉型的需要,還是中國產業在世界產業價值鏈的上游攀升,中國製造2025所要達到的目標都是中國不會放棄的。如果中國真的放棄了中國製造2025背後的實質訴求,那麼中國的發展將無以為繼,勢必葬送中國的發展前途。這肯定是中共不能容忍的。實際上,所謂放棄的或者說在中國官方宣傳中消失的只是中國製造2025這個名詞,其實質內容是不會放棄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8: 崛起於民間的激進左派素描
2018: 解放軍巨野攻堅戰為何得到劉伯承鄧小平
2017: 中國高鐵軍事意義有多啊大 我軍1天內可
2017: 美專家推演中日海上衝突:日軍風光不再
2016: 2500餘噸俄羅斯小麥經海路運往朝鮮
2016: 澳大利亞國防白皮書對中國的啟示
2015: 深度:蘇35較殲11B有技術上的領先 但中
2015: 深度:中國購瓦良格號航母艱難回國路
2014: 中國空軍自用型殲31今年亮相 第二個裝
2014: 美媒:俄出兵烏克蘭將是災難 最好情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