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國中段反導"利劍"磨了不只十年 為何僅試驗了5次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21年02月07日17:25:3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中國國防部宣布,中國昨天(4日)在境內進行了一次陸基中段反導攔截技術試驗,試驗達到了預期目的。國防部稱,這一試驗是防禦性的,不針對任何國家。

  大過年的發布這種消息,中國人民顯然是很高興的。所謂平安是福,一種能攔截核導彈的春節禮物,還有比這更平安的祝福嗎?

  [旁觀者拍攝的反導試驗視頻截圖]

  導彈攔截分成上升段、中段和末段。上升段攔截,就是在導彈從地面起飛到進入宇宙、發動機關機的整個過程。尤其是在大氣層內飛行的階段,導彈飛行速度比較慢、巨大的火焰提供了良好的瞄準條件。但是,要想實施上升段攔截,必須接近到發射點100千米之內,否則導彈就飛進宇宙、開始中段飛行了。美國一度非常傾向於上升段攔截,提出了波音747機載激光炮、“全球鷹”帶AIM-120導彈等方案,主要打擊對象是朝鮮和伊朗的導彈計劃。不過即使是這兩個國家,也能開闢出100千米縱深的發射陣地來,不會容忍美國導彈攔截機繞着自己的領空線轉悠,更不要說深入領空威脅發射陣地了。所以,目前美國主要依靠宙斯盾戰艦上的標準3導彈負責上升段攔截。

  然後就是中段攔截,中段指的是導彈末級發動機關機之後、再入大氣層之前,在宇宙空間裡飛行的階段。其實只有中遠程導彈乃至洲際導彈才擁有真正意義上的中段,短程導彈即使短暫進入宇宙空間,也很難為中段攔截提供時間窗口。更何況伊斯坎德爾、M-20這樣的短程導彈還要利用氣動效應做彈道機動,根本就不進入宇宙。要想實施中段攔截,難度非常巨大。

  [中段攔截的原理]

  想要實施中段攔截,首先要具備遠程的宇宙空間監視能力,畢竟看不見就打不着。這一般用兩種方式來實現:巨型陸基相控陣雷達或者空間監視衛星。需要強調的是,這裡說的空間監視衛星並不是僅僅是紅外導彈預警衛星。紅外預警衛星可以發現上升段的導彈,但是當彈頭進入宇宙空間,就變成了一個冷物體,需要用另外的手段把它從複雜的地球背景中提取出來。可見光、紫外探測都是可選的方案,但難度極大。在巨型雷達方面,中國早在上世紀70年代就建造了7010雷達,經過多年不懈努力,這一領域的技術已經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當然,除了美國、俄羅斯和中國,其他國家也不會去考慮巨型雷達這樣的奢侈品。日本的反導試驗,是依託美國雷達系統實施的。

  [中國最早的相控陣雷達7010]

  其次是要具備強大的通信、決策、指揮、控制等體系。這些體系往往藏在幕後,很難為普通人所認識。然而它就像計算機的主板一樣,不可或缺。在這裡需要解釋一下“控制”這個詞彙。打仗不就是把敵人消滅掉就好了嗎?但是在現代戰爭的語境下,各方需要對投入的資源、交戰的過程、造成的後果,特別是可能的平民傷亡和環境破壞,做出嚴格的限制,否則打贏了仗也要吃虧。在反導這件事上,在擊落對方核彈頭之後,需要讓它墜毀到大海、荒漠或者其他地方,不傷及自己和非參戰方,否則會在內政外交上帶來巨大麻煩。這套系統同樣是吞金獸。

  最後就是攔截彈了。這其中的難度是顯而易見的。核導彈的來襲速度已經很快,要在極短的時間裡給攔截彈裝訂諸元,從零高度發射出去,用更快的速度進入宇宙,在茫茫宇宙里找到不過一米多長的核彈頭,然後準確地把它撞個粉碎。這不但需要高精度的制導導航控制技術,也需要極強的變軌機動能力。從昨晚圍觀者拍攝的視頻可以發現,攔截彈在高空忽然從垂直彈道轉向水平彈道,然後用側向推力實施彈道修正,再加速飛行,敏捷度之高讓人瞠目結舌。充分證明了中國科學家們的真本領。

  [美國的GBI攔截彈]

  那麼,美國同行們也做到了同樣的事情嗎?他們在形式上當然是做到了,但所研製出來的“地基攔截彈”(GBI)不算太好用,攔截試驗成功率大概只有一半。雖然每次試驗失敗都有自己的理由,但是我們看一下總承包商的名字,就能判斷其中的管理問題相當嚴重——沒錯,是波音公司。

  最後是末段攔截,是彈頭進入大氣層之後的攔截過程。著名的“薩德”、“愛國者”PAC3都工作在這個階段。末段攔截對於戰略導彈防禦來說並不是很有利,即使攔截成功,也會在自己的領土上造成相當嚴重的核污染。因此,它更適合於攔截搭載常規彈頭的中短程導彈。

  根據新聞報道,從2010年以來,中國一共進行了5次中段攔截試驗。應該說頻率並不高,這與中段攔截試驗成本高昂有直接的關係。要知道,中段攔截的“靶子”也不是紙糊的,除了沒有核彈頭,靶彈就是一枚完整的洲際導彈。中國對這種規模的大型試驗,是非常謹慎和節儉的。另外,我們很少聽到國內關於上升段攔截或者末段攔截試驗的消息,這或許是因為中段反導要在宇宙空間裡進行,必須對國際社會作公開說明。大氣層內的活動就無需通告全球了。

  [《現代防禦技術》雜誌的官方網站]

  最後要強調一下,中國並不是最近財力充裕了才着手研製反導系統的。不但有早年的640工程,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更是自1973年開始就一直在主辦一本核心學術期刊,在很長間裡一直叫做《戰略防禦》,現在的名字叫《現代防禦技術》,這本期刊關注的重點之一就是國內外的導彈防禦技術。所謂十年磨一劍,那麼中段反導這柄利劍到底磨了多少年,讀者朋友們應該是心中有數了。


0%(0)
0%(0)
  哪裡!官宣應該是第四次,實際是已經第十一次了!  /無內容 - 大智本行 02/07/21 (218)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眼科醫生李文亮是受害者不是英雄
2020: F35二話不說空襲!S400導彈全程啞火!
2019: 戴旭:論抗美持久戰與抗日持久戰的異同
2019: 貿易戰生變 特朗普不會在3月1日前與習
2018: 豫東戰役的戰略戰術分析 (3)
2018: 中美空軍差距還有多大:我軍三代戰機仍
2017: 占豪評論:美國軍事政變
2017: 撒德反導的關鍵是中美聯合把韓國送上美
2016: 世界十大戰機排行 中國排名驚人
2016: 看民主外衣下的恐怖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