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06年:中國在行動,中日亞洲霸主之爭 |
送交者: 醉魂香 2006年02月12日16:02:30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展望2006,不妨先看看幾件對中國國際戰略關係極大的幾件事。第一件當然是中俄聯合軍演的俄羅斯篇;第二件事是美國國會中期選舉;第三件事是日本政壇"鷹手" 交接,後小泉時代即將到來;第四件事是美日即將啟動導彈防禦系統的在東亞的部署,而針對釣魚島的聯合演習即將展開。 一、東線反擊,中國出擊日本海先看第一件事,中俄即將在俄羅斯舉行的軍演是中國軍演的繼續和深化,如同第一次軍演,中俄的矛頭固然是針對美國的遏制,但更具體的則是進一步明確顯示中俄為整個朝鮮半島提供安全保障的實力和決心(有關細節請看《中俄軍力覆蓋朝鮮半島,迎接韓國脫美入亞》一文)。對中國來講,通過中俄軍演還可以進一步檢閱對台一戰的軍事準備。中俄軍演針對美日同盟的意圖在第一次軍演時如果還不明確的話,那麼在新的一年裡,由於美日同盟的加強和日本全面倒向美國的步伐加快,美日同盟遏制中俄的意圖進一步明確,中俄聯手對峙美日同盟的前景已經明朗。 對中國來說,今年的中俄軍演還有另一個標誌性的意義,那就是中國海軍力量第一次高調出擊日本海。筆者認為,中國出擊日本海絕非只是藉機顯示一下力量,而是有長遠規劃這裡需要提一下先前推薦的《中國,到日本海開發石油去!》一文。中朝簽署《中朝政府間關於海上共同開發石油的協定》後筆者沒有發表評論原因之一就是看到了這篇文章,因為這篇文章和筆者的想法完全一致,尤其是借中朝聯合開發日本海朝鮮一側的石油實現進入日本海並依此作為中國海軍力量進入日本海的依託想法,以及中國借和朝鮮的石油聯合開發增強朝鮮自身的經濟實力並促進韓國加快脫離美日同盟和加大兩韓經濟一體化的步伐的觀點和本人完全一致。 需要進一步說明的是,筆者認為,單憑中國目前的海軍力量,出擊日本海的時機尚未成熟。一方面中國遠洋海軍力量有限,尤其是艦隊區域防空力量薄弱,目前在印度洋的出現及即將舉行的中俄軍演對日本海的出擊更多的只是象徵性的舉動。《聲東擊西,中國不妨主動出擊沖之鳥礁》一文中關於中國主動出擊沖之鳥礁的預測亦受制於中國防空型驅逐艦進展上的暫時不順利。對於日本海來說,中國艦隊需要穿過狹窄的朝鮮海峽,直接暴露在美日優勢海空力量之下,在中日衝突的情況下沒有任何生存的把握,中國沒有任何理由冒此風險,除非中國想引誘美日開第一槍。另外,在美日韓軍事同盟依然有效的情況下,這種冒險更沒有道理。 鑑於這種情況,在今後的一段時間裡,俄羅斯依然是中俄在日本海以及周邊海域牽制美日同盟的主角,中國對日本海的出擊更重要是通過和朝鮮的經濟聯繫加快從陸地進入日本海的步伐,這個步伐在2006年將藉助中俄聯合軍演而明顯加快。現在再回頭看2005中國琿春市和朝鮮簽定的共同開發朝鮮羅津港的協議可視為中國建立出擊日本海的陸地通道的第一步,而中朝聯合開發海上石油的協議則是繼續,這些舉動為中國海軍艦隊借中俄軍演高調出現在日本海打下了基礎。中國在日本海的策略和在印度洋先建立陸地通道,並依次為依託再尋求突破的策略是一致的。 另外,2006將是韓國脫離美日同盟的關鍵年,關於韓國"脫美入亞" 和靖國神社的關係本人在先前的多篇文章中(尤其是《中俄朝韓對陣美日同盟的新冷戰格局會不會形成?(上,下) 》)都有詳細說明。在這裡只想指出一點,那就是一旦韓國正式脫離美日軍事同盟,伴隨中國遠洋海軍力量的壯大,中國經由朝鮮海峽進入日本海的通道將被正式開啟,其長遠戰略意義極為重大。 二、西線反擊,拿烏克蘭開刀 俄烏斗"氣" 的政治性已無須多言,關於這方面的評論也已很多,筆者無意再湊熱鬧,只想結合先前《面對美日進逼 中國不再低調》一文中有關美國針對中俄要建的導彈早期預警網談談看法。 首先美國在東歐針對俄羅斯的早期預警網是以波蘭為中心,並向南北方向擴展,如果能以烏克蘭取代波蘭,則這個預警網則進一步向前推進。但政治和經濟的現實決定了烏克蘭不可能也不敢象波蘭和日本那樣全面倒向美國,因為烏克蘭經濟目前高度依賴俄羅斯,而未來嚴重依賴歐洲。這一點烏克蘭和波蘭不具可比性。波蘭經濟上雖然也依賴歐洲,但波蘭經濟早已轉型,並融入了歐洲,波蘭也已經加入了北約,歐盟和世界貿易組織,歐洲對波蘭的政治經濟手段都難以奏效,而美國又提供了大量現實好處給波蘭足以抵消歐盟對波蘭的經濟懲罰。反觀烏克蘭,加入北約,歐盟和世界貿易組織都將受制于于歐洲。 其次,歐洲絕不允許烏克蘭象波蘭那樣倒向美國。鑑于波蘭的教訓,歐洲(主要指法德為主的老歐洲)將會對烏克蘭任何倒向美國的傾向予以絞殺,這是由於美國要建立的早期預警網將置歐洲在戰略上於極大的不利境地,關於這一點《面對美日進逼 中國不再低調》一文中有詳細解釋。烏克蘭在經濟上高度依賴俄羅斯和歐洲的狀況在尤先科當選總統後先訪莫斯科,再游歐洲,最後才踏上白宮的南草坪過程中表現得淋漓盡致,也是俄羅斯敢於嚴懲但又不擔心其徹底倒向美國的原因。其中歐洲的態度至關重要,歐洲固然在烏克蘭的"顏色革命" 中似乎和美國站在一邊,但在阻止烏克蘭倒向美國方面則和俄羅斯高度一致。
三、在伊朗,中俄隨時提供軍事保護辭舊迎新之際再次傳出的美國攻打伊朗的消息筆者實在沒有興趣再評論,因為要評論也只有三個字,那就是"憑什麼?" 。 伊朗核問題依然會是2006年的重頭戲,但經過小不什當選連任以來一年的合縱連橫,各方面尤其是伊朗都摸清了底細,伊朗已經成了世界所有有影響的大國戰略角逐的舞台,這種情形在歷史上並不多見,和當年美國攻打伊拉克有天壤之別,當時中俄對於阻止美國攻打伊拉克幾乎毫無辦法。伊朗對自己的特殊地位理解得也非常到位,尤其是中俄和歐洲在阻止美國軍事打擊伊朗問題上的空前一致成了伊朗對抗美國的護身符,伊朗對美國的強硬顯得比美國對伊朗的強硬更有根據。這個根據在新的一年裡將會被賦予更進一步的含義,那就是在新的一年裡,中俄對美國的反擊將進一步強化對伊朗的軍事保護,通過上合組織隨時向伊朗提供象中國對北朝鮮那樣的軍事保護的前景已經逐步清晰。 正如東方時事評論員所說,歐洲人在伊朗核問題上充分顯示了其大國外交鼻祖的高超技巧,正因為歐洲有力阻美國攻打伊朗的意志,中俄才有機會介入中東事務,同時歐洲也擺脫了美國攻打阿富汗和伊拉克時對歐洲不肖一顧的邊緣角色形象,而一躍成為決定伊朗核問題走向的關鍵。美國新保守主義鄙視老歐洲的代價還要繼續付下去,尤其是在伊朗。 美國在伊拉克和伊朗核問題上的失敗當然是美國戰略上的巨大損失,但對以色列來說卻是巨大災難。由於歐洲的轉向和中俄的介入,以色列單靠美國撐腰就可以橫行中東的好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更糟糕的是,以色列藉助美國軍事勢力徹底打掉中東對以色列的軍事威脅的夢想換來的卻是破壞性軍事威脅升級為毀滅性軍事威脅。以色列2006年需要惡補的一顆就是要找到如何在大國的夾縫中尋求生存之道,原來的那一套已經不好用了。以色列的教訓對日本右翼勢力是很好的經驗,但日本右翼勢力會接受這個教訓嗎?至少目前日本正在背道而馳。教授日本這一課,中國是推託不掉的主講老師。 四、美國,萬般皆墨中的一絲亮點 2005年是小布什內外交困的一年,年初連任時獲得的政治資本已經被揮霍一空,伊拉克的困境更被卡特麗娜颶風的影響所放大,成為小布什的政治黑洞。卻偏偏在此時又迎來國會的中期選舉,伊拉克局勢已經成了整個共和黨的巨大政治包袱,伊戰問題已經由美國公眾討論議題變成共和黨內部爭論議題,和統獨議題由台灣議題變成民進黨議題有異曲同工之妙。究其實是因為美國攻打伊拉克和台獨勢力分化兩岸關係都不符合美國和台灣的整體利益,在越來越多的民眾知道事實真相後,支持攻打伊拉克和支持台獨的民意基礎必定不可逆轉地向不利於美國共和黨和民進黨的方向轉化。 美國新保守主義勢力內政外交中唯一的亮點是日本右翼勢力的主動投懷送抱,使得美國長久以來利用日本軍事力量遏制中國影響的企圖得以一夜之間實現,美國的內外交困和日本右翼勢力的主動投懷送抱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日本右翼勢力逆歷史潮流而動的本質,也註定了其最終失敗的必然下場。 日本右翼勢力利用美國遏制中國的意圖說到底是一種如果不能拿到冠軍,就讓所有的人都倒在跑道上的陰暗心理在作怪。但怕的是最終倒在跑道上的恐怕只有日本自己。首先,日本把自己的軍事力量主導權進一步交給美國,其成為世界大國的夢想已經徹底破滅,剩下的唯一目標就是阻止中國的進一步崛起;其次,日本雖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但以外貿型經濟為主的經濟結構根本無法和中國內需型經濟為主的經濟結構長期對抗,西方世界對中國幾十年的全面經濟封鎖不能拖垮中國,在外交上已經陷於孤立的日本又能做到哪一步呢? 另一方面,美國新保守主義勢力的內外交困也使得日本右翼勢力的投懷送抱顯得不是時候。首先,在美國軍力深陷伊拉克的情況下,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支持日本和中國的對抗?其次,中國在中東,朝鮮半島又何嘗沒有一大堆的籌碼對付美國,指望利用美國實力對付中國終究不過是日本右翼勢力的一廂情願而已。 五、台海,硬的更硬是主線新年伊始,大熊貓成為兩岸關係中的聚焦點,而且也必將是今後一段時間兩岸民眾談論的熱點,連宋登陸後對台軟的更軟的策略在繼續。但筆者認為,2006年大陸對台政策主線將以硬的一手為主線,而且這一政策將會持續到2008民進黨下台,奧運會結束。 一方面,民進黨處於轉型期,硬的一手比軟的一手對促使身披綠衣的民進黨支持者脫去綠衣更為有效,這是得到事實證明的道理。對台一戰的軍??台硬的更硬的主要表現將是最大限度的壓縮台灣所謂的外交空間。
六、中國,有限高調,在氣勢上力壓日本面對美日進逼 中國不再低調 》一文中筆者分析了中國在面對美日進逼,中國終於拋掉中國威脅論包袱,高調應擊美日挑戰。但這個高調顯然是有針對性的,有兩件事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第一件事是中國修正去年的GDP,使中國的GDP升高到世界第六位,但這個結果恐怕不是中國?修正GDP的主要目的。筆者隨後看到另一篇報道指出,在中國修正GDP後,亞洲第一次出現日本的GDP不再超過亞洲總值一半的情況。筆者認為,把日本GDP為亞洲經濟的非控股方才是中國的主要目的。中國此舉絕非只是玩弄數字提高身價,有限的高調顯然針對日本,先不說人民幣幣制被低估,中國大量服務業沒有被統計入GDP也是事實。比如占中國人口一半以上的農村人口的衣食住行所包含的GDP被嚴重低估,但在兩國衝突的情況下,這些人口都是難以尋找的戰略資源,美國在伊拉克兵力吃緊是最好的說明。 第二件事是社科院最新出籠的世界綜合國力排名更直接地表現了中國有限高調,但在氣勢上力壓日本的意圖。在這個排名中,美國是當之無愧的世界第一,誰都不會有異議,但美國之下,如果中俄不敢自稱第二,不知還有誰敢自稱第二。把英國排在第二恐怕連英國人自己也心裡發虛,法國人更是不服,但筆者認為給英國戴的這頂高帽非常有藝術性。在筆者眼裡,一個一味追隨美國的英國充其量只能算個二流國家,不管它自我感覺多麼好,但近期的英國大有回歸歐洲,對美國不再言聽計從開始表現出相當大的自主性的傾向,這種傾向當然要大力鼓勵。 反觀日本,這個實實在在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和自稱的世界第三軍事大國,卻不多不少被排在中國後面,表現了對日本的蔑視。對比把英國排在第二的舉動,對日本的蔑視則暗示中國對日本全面倒向美國從而在外交上逐漸失去獨立性所做的評價。對此,日本人心裡肯定不服,卻有苦難言,其妙處就是把英國排在高位。抱住美國大腿和中國對抗的結果是日本的國際外交空間將會越來越小,這是這個排名隱含的一個意思。 對其他國家,尤其是歐洲國家的排名反映了中國希望繼續保持低調的策略。這種儘量保持低調,但對日高調,從氣勢上力壓日本的策略將成為2006和以後一段時間中國的常態,尤其是在同亞洲國家打交道時。日本明確要和中國爭奪亞洲主導權,中國又何必總是扭扭捏捏呢?
|
|
|
|
實用資訊 | |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復熱帖 |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04: | 中韓歷史關係雜談 | |
2004: | 東北亞的長遠趨勢 | |
2003: | 中國驅逐艦的發展歷程(十二) | |
2003: | 美國為何要攻打伊拉克 | |
2002: | 台灣購鋪路爪"盯緊"大陸導彈 | |
2002: | 中國,願您不要再講義氣了! z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