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華爾街日報》等美國媒體11月9日報道,美軍正在關島測試以色列的鐵穹(Iron Dome)防禦系統,以防禦“可能來自中國的導彈襲擊”。《華爾街日報》的報道稱,關島的美軍正在測試上述系統,相關訓練會持續至12月,以了解如何掌握使用,並且會和“其他防空系統”進行整合測試,助力美軍進一步建立“分層防空”能力。這裡的“其他防空系統”顯然是美國軍方自2013年起就在關島部署的“薩德”末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THAAD)。
“鐵穹”系統由以色列防務企業拉斐爾公司製造,美國雷神技術公司曾參與研發。美國陸軍應國會要求購買了兩套“鐵穹”系統,目的是美國在搞出“一種更持久的對付各類空中和導彈威脅的解決方案”之際,填補防禦巡航導彈的缺口。美國國防部《星條旗報》曾經引述美國陸軍第94防空和反導司令部發言人尼古拉斯∙肖普上校的話說,部署在關島的“鐵穹”,“是一整套系統,包括雷達、控制中心和發射裝置”。美國智庫“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導彈防禦項目總監卡拉科表示,“鐵穹”系統只是一項臨時解決方案,並不能有效抵禦速度更快的巡航導彈威脅。但是美國媒體卻略帶驕傲的稱,“鐵穹”雖然能夠防禦的導彈種類有限,但是可以凸顯美軍在亞太地區擁有廣闊的硬件配套以展示軍力。
“鐵穹”雖然能夠防禦的導彈種類非常有限
其實略微熟悉一些軍事常識的網友們都知道,“鐵穹”防空系統的主要應對目標是無人機以及火箭彈、火炮和迫擊炮彈的,根本防禦不了彈道導彈或高超音速導彈,對於亞音速的巡航導彈可能具備一定的攔截能力——比如美國媒體提到的解放軍轟-6K轟炸機掛載的長劍-20巡航導彈。
我們來假設一下,如果進攻方要對關島的美軍基地實施打擊的話,第一波必然先用高超音速武器進行“踹門”,在將美軍防空系統基本消滅之後,才會使用飛行速度較慢的巡航導彈對剩餘目標實施精確打擊,在這種情況之下,美軍部署的這套“鐵穹”防空系統,從總體上來說對面臨的攻擊體系影響幾乎為零。
既然“鐵穹”的用途有限,那麼美國為什麼還是執意要在關島進行測試呢?美國媒體認為:隨着中美關係近年來持續惡化以及台海局勢的緊張,解放軍為了在台海爆發衝突時阻止美軍干預,開始越來越注重把關島作為攻擊的重要目標之一,因為關島距離中國1800英里,是距中國最近的美國領土。這可能也是為什麼上文提到的卡拉科強會強調:如果我們不能防衛關島,保護島上的空軍基地及其他設施,那就很難向太平洋投送軍力。
關島部署的“薩德”末端高空區域防禦系統
其實如果我們仔細翻翻美國近年來的舉動就就可以看到,為了應對解放軍“東風快遞”家族中強大的中近程彈道導彈,美軍從2015年就開始從日韓等國“後撤”軍事力量,將相當多的一部分軍事資產轉移到關島和夏威夷以及澳大利亞的達爾文等地,而作為其中重點的關島,已經成為美軍在所謂“第二島鏈”的核心區域。但是從上文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美軍這一系列的動作下來,就是想讓“鐵穹”系統作為輔助,去協助“薩德”系統實現反導攔截。但是美軍如此大張旗鼓研究“鐵穹”這一臨時性意味濃厚的防禦系統,明眼人都可以看出,一向耀武揚威的美國,面對“東風快遞”沒那麼自信了。
當然,用美國人的話來說,那就是“看出美國軍方對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威脅的重視”。
一向耀武揚威的美國,面對“東風快遞”沒那麼自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