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後,美國大國戰略的目標也逐漸從冷戰時對付蘇聯轉為正在崛起中的中國。1989年的六四事件,為美國針對中國的戰略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藉口,即推進中國民主和人權,消滅,或至少改變中共專制的狀態,在中國一方,這種策略被定義為“和平演變”。90年代台灣獨立勢力的興起,和80年代積累起來的藏獨,疆獨勢力,又為美國針對中國的戰略提供了很好的政宣平台,從中國內部分裂中國,從而抑制中國的強大,減少中國對美國的威脅,成為美國90年代開始的戰略主流,期間雖然有克林頓對華的相對柔和的政策,但美國對付中國,不希望中國崛起的主流沒變,而且這種主流在布什上台後更加明顯。
和與蘇聯對抗不同的是,美國對華的這種對抗策略始終在矛盾中,有時自己也無法自圓其說。這很大程度上是由於時代不同,美國依然用冷戰思維在考慮與華關係,所以帶來種種矛盾。這裡指出一下中美關係與冷戰時中蘇關係的不同。
首先,中美衝突不是以意識形態為主導的。如果說蘇聯和美國的衝突可以定義在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陣營之間的對抗和對立,那麼這種基於意識形態的對立在中國改革開放和蘇聯解體後已經不存在。中國經過20多年改革開放,已經從一個封閉的共產主義國家演變為一個工商業主導的國家資本主義大國。20年的改革開放,是中共通過一次又一次的政治重定義,從“商品經濟在社會主義公有制中的合理成分”到“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再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自己完成的和平演變的過程,使得中國的社會主義形態面目全非。今天的中國,只有社會主義的外殼,卻沒有一點社會主義的實質,今天的中共,也沒有任何無產階級政黨的特徵,而純粹是一個國民主義為主導的執政黨,稱其為國民黨可能更貼切一些。所以美國與中國的對抗,在意識形態上已經沒有大的把柄,如果有的話,那就是美國認為自己是民主國家,而中國是個專制國家。但其實,在專制制度下發展資本主義工商業是亞洲很多國家的特徵,並不唯中國所特有,很多亞洲資本主義專制國家如韓國在發展的時候還得到過美國的扶植,當然韓國現在可以稱為一個民主國家了,但韓國民主化以後,反而政府的貪污腐敗現象更嚴重,而國家也因為亞洲金融危機而一度倒退,遠沒有6、70年代軍政府統治時發展快。所以說,如果還要從意識形態分析中美衝突的成因,完全是緣木求魚。
其次,世界經濟的一體化,特別是中國作為世界貿易中的重要一環,使得單純的對抗成為不可能。與美蘇在60,70年代的全面對抗不同,今天中國和世界主要工業國家的經貿往來十分密切,如果全面對抗引起經濟上把中國完全孤立起來,對大家都沒有什麼好處,即使美國願意,其他西方工業國家也未必願意。這裡要說明的是,在中美建交後的前十年,中國一直是作為竹幕後面的正面形象出現在美國輿論中的,為了對比蘇聯的反差,中國曾一度是美國的熊貓寶寶,當時中國幾乎要被美國納入包圍蘇聯的包圍圈,而中國實際上也是這麼做的,從打擊親蘇的越南政權,到對蘇聯侵略阿富汗的態度,中國在80年代的政策很大程度上是迎合了美國的方向。所以一個昔日的朋友突然因為共同敵人不存在而變成了敵人,怎麼說民眾感情上也不會完全接受。雖然大多數美國人對中國政府沒好感,但民間對中國還是沒有很大的敵意,而工商界人士更是在中國有密切的利益。另外一方面,在80年代中美蜜月期建立起來的親美輿論,在中國人,特別是年輕一代中的影響是巨大的。大多數中國民眾對美國都是抱有正面的看法的,美國和美國人在很多中國民眾中還是理想國家和理想國民的象徵,雖然近年來由於美國改以往的親善政策為對中國實行壓制政策,引起很多中國民眾的反感,但這種反感只局限於針對美國的對外政策,尤其是對華政策,但對美國本身並沒有反感,相反無論從政府到民間,對美國都抱有極大的好感。所以,其實只要美國的對外政策中減少所謂的“傷害中國人民感情”的行動,解決中國問題,完全沒有必要用對抗的手段來完成。
第三,中美對立是一種不對稱狀態。和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平衡對抗不同,中國的國力決定中國不可能象蘇聯那樣和美國在國際空間中作全面的拉鋸戰。中國的軍事力量總體還停留在第三世界水平,雖然有部分高端武器,但總體裝備對於完全鞏固國防尚且不足,惶論所謂的全球戰略。中國還有很多內部問題,台海問題,邊疆問題,與鄰國的領海領土問題,以及國內的諸多人口,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政府信用等問題,這些問題都制約了中國向超級大國邁進的腳步。即使這些問題都能妥善解決(這在近一個世紀恐怕還不可能),中國的地理位置和歷史沿革也決定了中國很難建立其全球帝國的形象,且不論中國是不是真心想象美國或蘇聯那樣成為一個全球帝國。
鑑於這些情況,美國戰略思維中的中美衝突其實是很虛幻的,中國並不是美國的敵人,第一中國並不想與美國為敵,第二中國也沒力量與美國為敵。中國對於台灣的要求也並不是想藉助統一台灣擴張在亞洲地區的戰略野心,而完全是出於民族主義的立場。中國不是第二個蘇聯,而中國也早就放棄了社會主義的意識形態,雖然這個名詞還在繼續使用。如果美國能調整起對華戰略,改回建交十年內的親善策略,對中國和中國民眾施加文化,時尚,生活習慣上的正面影響,換句話說鼓勵中國民眾,特別是年輕一代親美,崇美,則對中國的戰略會起到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反之,如果一味追求對抗,只會把中國推向被迫與美國衝突的反面,這樣劍拔弩張的情況下,一旦不小心擦槍走火,那對中美人民來說,都是一個災難。事實證明,中國民眾對美國的好感遠遠高於日本,甚至比俄國也高,中美在21世紀完全可以擺脫冷戰桎梏,以一種全新的全球化思維來對待兩國關係,成為一對真正的戰略夥伴,而不是敵人,雖然從種族角度和地緣政治角度,中美關係不可能象英美,歐美那樣密切,但也有非常多合作的契點。即使經濟利益和能源上有衝突,這種衝突也不會達到戰爭,或亞戰爭(冷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