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反艦彈道導彈擊中萬噸靶艦,個頭雖小但不可小覷
雖然胡塞武裝也號稱擁有反艦彈道導彈,但是因為其技術水平比較落後,在紅海長期對抗之時又沒有取得重大戰果,而倍受質疑。其實,擁有反艦彈道導彈最關鍵的不是有沒有,而是能不能具備強大的作戰實力。長期以來,被稱為“航母殺手”的中國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一直是美國航母面臨的重大威脅,也被公認是唯一的反艦彈道導彈。然而,經過多年的研究和發展,美軍終於在反艦彈道導彈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美國軍工以陸軍戰術彈道導彈為基礎,成功開發出新型精準打擊導彈(PrSM),並在最近的測試中成功擊中萬噸級移動靶船,引發了國際防務界的廣泛關注。
PrSM導彈的成功測試,標誌着美國在反艦彈道導彈領域邁出了重要一步,其性能雖尚未能完全匹敵中國的東風-21D等系列導彈,但是其機動部署的特點,又讓外界對美軍未來武力干涉台海的方式產生了疑慮。
為什麼說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是真的很強?那是因為中國人幾十年來所打造出的一整套反航母作戰體系,並用在沙漠靶場和海上移動打靶時展示過實力。據統計,中國在沙漠靶場部署的航母靶有好幾種,其中一艘帶來軌道的可移動航母,上層建築還配備有電子裝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模擬福特級航母。到了2019年時,中國在南海的一次反艦彈道導彈試射,被美方偵測到並確認為成功擊中移動目標,這使得美軍開始認真對待中國火箭軍的優勢,並對其印太戰略進行了全面調整。
對美國來說,既然中國已經擁有了成熟的彈道導彈打航母技術,而且中國也有了航母,美國現在也需要發展以陸制海的武器。然而,美軍又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陸基中程彈道導彈,只能選擇在陸軍戰術導彈的基礎上發展反艦彈道導彈。PrSM導彈的開發,是基於陸軍短程戰術導彈系統,要將導彈射程從300公里提升到500公里,甚至是1000公里。6月中旬,在太平洋馬里亞納群島靶場進行的勇敢之盾-2024演習中,PrSM導彈首次成功擊中海上移動目標,標誌着美國成為繼中國之後成功開發反艦彈道導彈的國家。
與美國陸軍戰術導彈相比,PrSM導彈的改進除了提升射程以外,主要是為了滿足反艦和反輻射作戰的需求。其制導系統結合了慣性制導、GPS制導和被動雷達/紅外末制導技術,大大提高了打擊移動目標的精確度。按照計劃,美軍將在2026年至2027年間生產120枚具備早期作戰能力的新版PrSM,並將其看成是美軍提升分布式殺傷鏈的關鍵一環。
PrSM固體燃料導彈長4米,彈體直徑430mm,攜帶91千克的戰鬥部。與正常彈道導彈接近500公斤的戰鬥部相比,美國的反艦彈道導彈就是一個奇葩。但是,這種導彈也有其優勢,包括較小的體型和靈活的部署方式,彈頭的雷達反射面積小,難以被全數攔截或防禦等等。而且對於軍艦這樣的高價值目標而言,哪怕被小型彈道導彈命中,也會帶來嚴重的破壞性後果。
可見,在中美兩國未來的軍事對抗中,儘管中國在反艦導彈領域擁有巨大的技術優勢,但美國PrSM導彈的加入,給了美軍打了一劑強心針。其實,中國未來也可以在遠程火箭炮、短程彈道導彈的甚而上,發展出自己的廉價反艦彈道導彈武器。當我們把這樣的武器系統部署於大型軍艦,或者是南海島礁之上時,對美軍又將獲得強大的威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