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防部宣布將在2024年率先在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菲律賓和新加坡5個印太地區國家建立軍事維修中心,為美國打造全球範圍內的關鍵作戰平台維修中心網絡積累經驗。美軍此舉旨在以印太地區為優先作戰方向,聚焦未來大國對手間的高端戰爭,着力構築全球彈性後勤網絡體系,為提升部隊作戰效能和實現全球作戰目標而鋪墊準備。
一、情況背景
近年來美軍由於戰區維修保障能力不足導致戰備能力下降的問題被頻繁發生。例如,隸屬美海軍第11驅逐艦中隊的菲茨傑拉德號驅逐艦在2017年6月日本附近執行任務時與日商船撞受損,但由於印太地區美軍沒有修復大型戰艦的修理廠,菲茨傑拉德號驅逐艦不得不返回美本土維修。此外,美空軍F-35、F-22以及MV-22等先進飛機也多次因故障缺乏零配件而長期無法飛行。這種必須返回本土維修,或者等待本土零部件的做法既費時費力,又極大美軍戰備狀態
對此,美戰略學界及國防部評估認為,大國競爭背景下,美軍的後勤保障能力難以適應複雜多變的戰場環境,依靠盟國發展對抗性後勤能力將成為美軍備戰高端的關鍵。因此,美國防部發布新的《區域保障框架》,明確提出利用盟友的國防工業設施進行美軍先進武器平台的維修保養,通過建立分散的維修、大修網絡,使美軍獲得對抗性後勤環境中的作戰優勢,從而提升美軍整體戰備狀態。在這樣的背景下,美軍在全球範圍,特別是印太地區構建軍事維修網絡的步伐明顯加快。
二、布局進程
近年來,美軍持續強化與印太地區盟伴國家溝通,助力維修網絡布局。此前,美海軍已經在日本橫須賀、佐世保等基地設立修理廠,同時駐新加坡的西太平洋後勤大隊船舶維修小組也與越南、印度、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地的造船廠簽訂了船舶維修協定。此外,美海軍部長在今年2月還專門訪問日韓多家造船廠,討論為美艦船提供維護和大修的事宜。
美國負責維修保障事務的助理國防部長洛曼表示,美國防部將率先與日韓澳菲新(加坡)5國簽訂正式協議,建立軍事維修中心,以便在上述國家周邊活動美艦、飛機和裝甲車輛等進行維護和大修。洛曼強調,在世界各地建立軍事維修中心,將不僅解決美軍裝備的平時“磨損”問題,還能在衝突時快速修復損壞的裝備。目前,美國防部與上述5國的談判還未結束,之後五角大樓會公布更多的細節。
三、意圖分析
美以印太5國為試點,抓緊構築全球性軍事維修網絡主要有以下3點意圖。
一是以打造區域性軍事維修中心為契機,進一步將5國牢牢綁在美國印太戰略的“戰車”之上。近年來,隨着美將威脅國家安全的戰略基點轉向中俄等大國競爭對手,美持續以“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的所謂“共同價值觀”為依託,拉攏盟友構築反華包圍圈,當前已逐步建立“美日”“美韓”“美菲”等雙邊同盟為核心、“美日印澳”“美英澳”“五眼聯盟”等多邊合作機制為補充的為多層次,多領域遏華體系。但是基於經濟全球化的深層次影響,各國在參與美國主導的遏華行動時往往有所保留,有所顧忌。此次美以打造印太地區軍事維修中心為由,與5個核心盟友率先展開談判,事實上是想將上述國家進一步與美軍事能力深度捆綁,將其納入美後勤支援體系,迫使有關國家在中美競爭中選邊站隊,全方面倒向美國印太戰略布局。
二是利用盟友國家資源優勢,緩解美船舶等維修保養能力不足的困境。據媒體報道,美國國內的造船廠因交付延誤問題,而飽受軍政界詬病,以華盛頓號航母換料大修為例,其完成時間由原先的4年延長到6年多,這引發了美全球航母部署的短缺問題。與此同時,美國曾經的13家海軍造船廠中,目前已至少有9家關閉,導致美國的艦艇維修保養都不同程度的延後。因此,美國防部加緊推進在全球範圍內的盟友國家建立軍事維修中心,旨在利用有關國家的先進造船工藝和飛機製造及維修資源,疏解美軍當前後勤維護能力的不足。
三是提升裝備維護保養效率,最大程度保證印太地區美軍戰備狀態。在2023年度美國軍力指數報告中,美智庫評估認為武器裝備平台的不足嚴重影響了美軍戰略狀態,特別是在印太地區。武器裝備的不足包括數量上和質量上兩層內涵,而造成質量上不足的關鍵就是武器平台難以得到及時的維護保養。此次美國防部加緊談判的日韓澳菲新5國,臨近日本海,黃東海,台海,南海及一、二島鏈周邊的廣闊地區,基本涵蓋美軍艦機活動、兵力部署的所有熱點區域,一旦美軍裝備出現故障和維護需求則可就近前往,第一時間獲得及時可靠的保障。長此以往,印太美軍的戰備狀態將得到極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