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走出去”受到西方阻攔
--------------------------------------------------------------------------------
各種跡象表明,中國和全球資本主義體系之間的衝突越來越明顯。這種衝突不僅表現在經濟學意義上的供應和需求方面,更為重要的是表現在政治學意義上的戰略利益衝突。中國和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關係目前已經歷了三個主要階段。
在第一階段,中國實行開放政策,“請進來”是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中國通過把全球資本“請進來”發展自己的經濟。這一政策非常成功。它很快結束了中國的封閉狀態,為國民經濟發展造就了巨大動力。這種開放政策使中國不僅和當時的蘇聯、東歐區分開來,也和很多發展中國家區分開來,就是說,中國的經濟發展要比這些國家成功。
中國“請進來”的政策和全球資本主義沒有任何衝突。對全球資本主義來說,中國的開放無疑為全球資本提供了全新市場。正因如此,包括美國、歐洲在內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對中國的“請進來”政策抱積極正面態度。
在第二階段,和世界體系“接軌”,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中國改革各種機制來適應世界體系,另一方面是中國加入諸如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經濟組織。在不長時間裡,中國加入了幾乎所有重要的國際和區域經濟組織。
全球資本主義體系歡迎中國的“接軌”政策。很顯然,中國是否能順利和世界經濟體系“接軌”會影響這個體系的正常運作。同時,“接軌”政策也符合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的戰略意圖。在後冷戰時代,西方的一個主要對華戰略就是通過把中國納入現存世界體系來制約中國。當然對中國來說,“接軌”也是最理性的融入世界體系的戰略。
那為什麼中國和全球資本主義之間的衝突在近年越來越明顯了呢?這主要因為兩者間的關係已進入第三階段,即中國“走出去”的階段。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從一個資本短缺國家轉型成資本過剩國家。“走出去”本來就是個積極因素。“請進來”政策使很多國際資本流入中國,必然限制了這些資本流入其他發展中國家。一些國家因此在一段時間裡有“中國經濟威脅論”。現在,中國資本“走出去”對這些國家無疑是很好的現象。在很大程度上,中國經濟的發展為當今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的發展注入了全新動力。
既然中國的經濟崛起產生這麼多的正面效應,為什麼又表現為和全球資本主義體系之間的衝突呢?這裡既有經濟因素,也有政治和戰略的原因。
在經濟層面,隨着中國經濟體的壯大,內部供求可產生出巨大的外部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全球資本主義體系運作並非經濟學上所謂的供求關係那麼簡單,它是典型的政治經濟體系。儘管中國努力通過經濟的全球化(和區域化)來實現和平崛起,但對那些主導當今全球經濟體系的國家來說,全球化也使中國把其影響力擴展到全球各個角落。近年來,中國經濟影響力已開始很快走出亞洲,走向非洲、拉美、中東,甚至是全球資本主義的大本營的美國和歐洲。對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來說,中國影響力無論通過何種方式崛起,無疑是種挑戰。這也就是為什麼美歐一些西方國家近年來不斷把企業併購等經濟問題政治化,拼命通過政治手段,企圖阻礙中國經濟影響力外擴。
“走出去”與其說是中國的既定政策,不如說是中國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邏輯。但經濟影響力的“走出去”顯然開始對全球資本主義體系產生相當的影響力,更是開始觸動那些一直主導全球資本主義體系國家的政治和戰略神經。
外在的阻力是必然的,衝突也在所難免。如何在新形勢下和全球資本主義打交道則是中國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編輯 張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