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1,美國能否耗過胡塞? |
送交者: 三把刀 2025年04月02日19:13:0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
“真正的痛苦尚未到來。”美國總統川普3月31日稱,將繼續打擊也門胡塞武裝。美國國防部長赫格塞思4月1日下令將“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調往中東,從而使美軍在該地區的航母戰鬥群數量增至2個。 中東局勢,再度趨緊。 自3月15日川普以保障國際航道安全為由下令對胡塞武裝發動大規模空襲以來,一度趨於平靜的紅海水域驟然升溫。 一時間,也門西北部烽火遍地,包括首都薩那在內的多座城鎮驚現大當量鑽地爆炸產生的“蘑菇雲”。 川普政府對胡塞武裝的持續空襲,無疑標誌着美國對“抵抗軸心”的策略已從相對克制轉趨更為主動與強硬。 面對美軍的來勢洶洶,實力相差懸殊的胡塞武裝一邊硬扛空襲,一邊迅速對美國和以色列實施反擊—— 胡塞武裝對美軍部署在紅海的“哈里·杜魯門”號航母戰鬥群至少發動了8輪集中軍事打擊,且攻擊精度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提升,部分彈着點距離美軍航母不足200米,雖尚未對美艦造成實質性損害,但迫使美軍艦隊節節後撤,從紅海中部退到600公里開外的蘇伊士運河附近。 自3月18日起,“巴勒斯坦2”彈道導彈以8馬赫高超音速劃破內格夫沙漠夜空,成為特拉維夫等地揮之不去的陰影。 2500:1 顯然,在歷經多日戰火洗禮後,胡塞武裝遠程打擊能力並未遭受根本性削弱。西方評論界也不得不坦承,“美國的打擊行動儘管對胡塞武裝造成了一定損失,但尚未有效摧毀其核心戰力與挑戰美西方軍事存在的作戰意志”。 目前看來,軍事裝備的絕對優勢並未如華盛頓所願迅速平息局勢。隨着戰火日復一日遷延不息,美軍不得不增派“卡爾·文森”號航母戰鬥群,並將“哈里·杜魯門”號航母部署時間延長至少1個月。同時,美戰略空軍也在向該地區大舉增兵,進行了B-2機群自2003年伊拉克戰爭以來最大規模的海外部署。 川普針對胡塞武裝及其戰略盟友伊朗的極限施壓仍在不斷加碼,一場更猛烈的“敲山震虎”正在緊鑼密鼓醞釀籌備中。 不過,對於美軍來說,首先要做好的是成本核算。比如,為應對胡塞武裝區區2000美元的自殺式無人機,美軍就得動用價值250萬美元的標準2防空導彈進行攔截。而美軍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日均戰時運維成本更是高達650萬美元,在紅海部署一個月就相當於胡塞武裝全年軍費的五分之一。 自2023年10月以來,美軍在紅海地區的作戰行動中消耗了超過500枚各型導彈,令美軍高層不由驚呼:“海軍在紅海發射的防空導彈數量已經超過之前三十年總和。”據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測算,美軍與胡塞武裝的作戰消耗比高達驚人的2500∶1。 以不足全球0.05%的軍費硬耗美國數十億高昂軍備,胡塞武裝的“低成本消耗戰略”將一步步把美國拖入“經濟戰陷阱”。 或許,這才真正戳到了川普的痛處。 躋身地緣博弈 敢跟美以同時開干,胡塞武裝實力自然不容小覷。 作為也門宰德派(什葉派第二大分支)宗教復興運動的產物,胡塞武裝自誕生之日起素有“反抗不公與壓迫”的鬥爭傳統,促使其將與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和以色列的對抗視為宗教義務與政治使命。 自從2014年9月攻占首都薩那後,在繼承薩利赫前政權軍政遺產基礎上,這支一度被外界戲稱為“拖鞋軍”的部落武裝迅速完成了從游擊隊向正規軍的轉型,其綜合戰鬥力在實戰錘鍊下長期處於在線狀態。 當前,胡塞武裝坐擁10餘萬平方公里土地(超過也門總面積的三分之一),掌控也門三分之二的海岸線,穩固占據首都薩那和紅海重要港口城市荷台達等重要樞紐,轄區內人口高達2000萬(占全國總人口的70%)。 旗下武裝力量已擴充至88萬,其中一線作戰兵力超過35萬,基本實現了組織結構的正規化與兵種建設的專業化,作戰單元從早期游擊小組發展為具有現代軍事編制的作戰旅團,並配備相對完備的通信、情報及後勤支援體系。 武器裝備方面,胡塞武裝不僅擁有米格-29SMT“支點”戰鬥機和T-72S主戰坦克等第三代主戰裝備,更建立了涵蓋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和遠程無人機在內的龐大軍工生產體系,並且具備一定“反向設計”能力,即通過拆解繳獲裝備獲取仿製技術。各類型無人機和巡飛彈月產量現已超過200架,足以支撐中等規模戰事消耗。 憑藉源源不斷的兵員補充與自給自足的軍備供應,胡塞武裝不僅異軍突起,一躍成為也門境內綜合實力最強的派別,而且頑強抵擋住沙特等海灣鄰國聯軍的連年討伐,打出諸多“以弱勝強”的戰例,躋身為地緣博弈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紅海之圍” 今日中東,抵抗之弧早已支離破碎,真主黨、哈馬斯等昔日“一線尖兵”都遭到嚴重削弱,幕後的伊朗也迫於內憂外患而呈明顯收斂姿態。 曾被視為“偏師”的胡塞武裝,為何處境孤迥卻依然“扛旗不倒”? 首先,複雜的地形是難以穿透的天然屏障。 胡塞武裝根據地所在的也門北部山區,山高路險、溝壑縱橫,地勢複雜、洞穴密布。複雜地形增加了美軍情報偵察和精準打擊的難度,衛星照片上看似荒蕪的戈壁,實則布滿蜂窩狀坑道網絡。 據悉,該組織已經完成去中心化,指揮體系、作戰部隊和軍工生產高度分散,大大降低了被美軍“斬首”或被全面瓦解的風險。 因此,川普雖狠話說盡,但似乎也只敢揮舞空襲大棒,而無派兵登陸作戰的勇氣與決心,唯恐重演阿富汗戰爭“每推進1公里就要犧牲50名士兵”的噩夢。 其次,胡塞武裝長期以來的抵抗並不孤單。 因相同的教派屬性,雖然德黑蘭近期在地緣博弈中採取守勢,但對胡塞武裝的“輸血”卻從未停止。從曾擊沉阿聯酋護衛艦的“曼德”系列反艦導彈,到令美以頭疼的“薩馬德-3”巡飛彈,胡塞武裝軍火庫中的伊朗痕跡隨處可見。 令外界驚異的是,胡塞武裝近年來陸續研發成功射(航)程超過2000公里的“巴勒斯坦2”超高音速導彈和“見證者-136”攻擊型無人機,其遠程打擊能力已達到甚至超越相當一部分國家正規軍水平。 此外,輸入性裝備技術變革,尤其是低成本無人武器平台的發展與普及,成倍放大了胡塞武裝的非對稱作戰優勢,為其提供了硬扛頭號軍事強國的底氣。 最後,民意支持為持久抵抗提供了基礎。 自本輪巴以衝突爆發後,胡塞武裝以支持加沙解放鬥爭為號召,高舉“反侵略反霸權”大旗,牢牢占據着也門國內道義制高點。美以兩國的霸權行徑,使胡塞武裝在“支援加沙”使命感召下贏得了中東乃至穆斯林世界的同情,在也門各界形成了同仇敵愾、抱團對外的氛圍,進一步夯實了“擁兵自治、扛旗反霸”的基本盤。 正因如此,有評論認為,這場纏鬥正酣的紅海博弈看似實力懸殊,實則處處體現了弱者的生存智慧:現代戰爭中,光有飛機導彈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懂人心、接地氣、會算賬”。 分析人士認為,美軍與胡塞武裝的互襲恐難在短期內平息,雙方可能進入持續不斷的報復循環,地區緊張局勢面臨升級風險。過去一年多來,美英以曾不斷對胡塞武裝發動空襲,但從來沒能壓制住胡塞武裝的反擊,“紅海之圍”至今依舊無解。 事實證明,單純依靠軍事手段,很難阻斷胡塞武裝的襲擊報復,也無法徹底消除紅海商業航運風險。 對於國際社會而言,當務之急仍然是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防止局勢誤判和衝突升級。只有通過公正合理的政治解決方案,才能從根本上緩解中東地區的安全困境,實現真正持久和平。 |
|
|
![]() |
![]() |
實用資訊 | |
一周點擊熱帖 | 更多>> |
一周回復熱帖 |
|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
2023: | 搞情報:多謝越冬小,我的心都要醉了不 | |
2023: | 是耶倫還是王毅秦剛李強輩的工業酒精喝 | |
2022: | 普京若用二百五之法便可輕取基輔 | |
2022: | 縱橫之俄烏局勢 | |
2021: | 美軍神秘飛機現身51區伴飛B2 數量僅1架 | |
2021: | "海鯊"特戰旅裝備升級 星空 | |
2020: | 發展了30年仍有差距 中國反潛作戰的短 | |
2020: | 一旦戰爭爆發,俄會誠心幫中國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