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國際公認的地震成功預報只有唯一一次,是中國的.
送交者: 名筆 2008年05月22日13:02:07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國際公認的地震成功預報只有唯一一次,是中國的.

我們為什麼沒能預報汶川大地震?或者說,我們為什麼不能預報地震?

現在本來不是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但是網上一些極不負責的發言,使人看後,覺得好氣好笑。其中大多數人確實是不明狀況的普通百姓,但也不乏有一批不懂裝懂或自以為很懂其實狗屁不懂的憤青。不管怎樣,出來澄清一下以正視聽,將有助於心存疑慮人全身心投入到自己該幹的事,使心懷鬼胎的人們別再干擾我們的救災活動。

中國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發育,是個多地震國家。地震類型主要是板內地震,具有分布廣、頻度高、震源淺、強度大、成災率較高等特點。我國的地震活動主要分布在五個地區的23條地震帶上,即台灣省及其附近海域;西南地區,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雲南中西部;西北地區,主要在甘肅河西走廊、青海、寧夏、天山南北麓;華北地區,主要在太行山兩側、汾渭河谷、陰山-燕山一帶、山東中部和渤海灣;東南沿海的廣東、福建等地。據統計,20世紀以來,造成我國死亡人數超過千人的大地震共有22次(不算本次),平均4.4年1次。其中,上世紀全球兩次死亡20萬人以上的特大震災都發生在我國,即1920年海原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地震。地震多發是我國必須永遠面對的基本國情之一。

事實上,我國地震預報水平不敢說走在世界前列,至少與世界水平旗鼓相當。這個結論可能出於大多數中國網民的意外。倒不是因為我國的地震理論水平和觀測技術有多先進,而是因為我國震例資料和現場預報經驗具有明顯優勢。

比如1975年2月4日發生在海城的7.3級強烈地震,是地震部門發布預報兩個半小時後發生的。由於預報準確,撤離及時,震災死亡1328人,僅為震區直接受威脅人口的萬分之一點六。國外認為,成功地預報七級以上大震,這在世界歷史上還是第一次。震後,美國、新西蘭、日本、羅馬尼亞、西德等十多個國家的地震科學專家和國際學術組織成員紛紛前往海城考察。一位美國記者將海城地震預報稱為“科學的奇蹟”。此外,中國成功做出短臨預測預報的實例還有一些,如:1995年雲南孟連7.3級地震,1997年新疆伽師強震群中6.3、6.4級等地震,1998年雲南麗江寧蒗縣6.2級等4次5級以上地震,1999年遼寧岫巖和海城5.6級地震等。

在此特別要說明,就地震預報而言,只有短臨預報才是我們真正需要的預報。如果地震部門只告訴你1年甚至2年後,西北地區可能會發生8級以上毀滅性地震,對你我又有什麼用呢?而短臨預測預報還必須要說清楚三個基本因素:一是發生時間,預報出精確時間不可能,至少也要有一周的提前量吧。二是發生地點或範圍,不能只圈出一個大致範圍,如果只告訴你西北地區或中南地區,這樣的範圍不僅意義不大,甚至有可能使半個國家陷入混亂。三是震級,不能預報出震級的地震,實際上意義也不大。我國每天都有成百上千次1-2級的地震,這些地震除了對專業部門外,對普通百姓幾無任何意義,自然就不用報了。如果做出預報,卻說不出震級來,只能視為無效預報。事實上,就人類目前已經掌握的地震科技水平而言,上述問題均未在理論層面得到解決。豈今為止,我們成功做出的預報,經驗幾乎占據了主導地位,而且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這個地區曾經發生過大震。
相對短臨預測預報,長期預測預報要容易些。我們成功做出長期預報的地震也很多,比如:1976年5月29日雲南龍陵7.5級地震,1976年8月16日四川松潘7.2級地震,1976年11月7日四川鹽源6.7級地震等,但卻沒有做出短臨預報。由於地震成因、發生機理和觸發條件等極其複雜多樣,同樣的經驗不能複製,海城地震一年後發生的唐山大地震,就深刻教訓了中國地震部門。

海城的預報被美國地震學界認為,歷史上迄今最準確的一次強震臨震預報是1975年中國遼寧海城地震。但第二年發生的唐山大地震說明,海城地震預報的成功經驗仍缺乏理論依據。當年《美國地震協會公告》曾評價說,“海城地震的預測,是結合了經驗主義分析、直覺判斷和好運氣,這是預測地震的一次嘗試”。
地震短期臨震預報仍是世界性難題,精確預測地震的震級和時間目前還無法做到。

  對地震的精確預測,不僅要預報出準確的時間和地點,還應該預測出震級。目前世界上還沒有這樣的技術。

  科學界普遍認為,有地震必有斷層,有斷層必有地震。因此斷層的空間分布屬於地震預測領域極為重要的信息。目前人類對於斷層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與大地震相比,地質斷層會頻繁發生一些沒有大礙的小地震。因此,這就又對地震預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不僅要預測時間,還須預測震級,這樣的預測才有實際意義。當地震發生時,震中沿斷層斷裂,裂得越遠,震級就越大。地震發生時震級的大小,和誘發地震的因素之間不存在關聯。在地震開始之前,有關地震震級大小的信息是無法通過對地層的監測獲知的。

  在中國以及世界其他一些國家,都有不少地震震前預兆的民間說法,比如動物的異常行為、奇特天象出現等。這些說法到目前為止,都缺乏十分確鑿的科學依據。從另外一個角度說,即便這些異常跡象可以作為預報地震的參數,地震監測人員也不能僅僅依靠某一個單獨的異常事件做出地震預報,因其可能只對應極小的發震幾率。一旦誤報地震,損失往往同樣慘重。

  歷史上唯一的強震臨震準確預報仍缺乏理論依據

  歷史上迄今最準確的一次強震臨震預報是1975年中國遼寧海城地震。但第二年發生的唐山大地震說明,海城地震預報的成功經驗仍缺乏理論依據。當年《美國地震協會公告》曾評價說,“海城地震的預測,是結合了經驗主義分析、直覺判斷和好運氣,這是預測地震的一次嘗試”。

  從地震專業角度看,地震的長期預測是可以實現的,這主要基於地震學家對斷層歷史的研究。這種長期趨勢性預測主要預報一個地區在未來幾年或幾十年內發生地震的可能性和最大震級。長期預報的主要作用是指導該地區的建築物抗震設防,假如預測未來50年內,某一地區可能會發生一次8級大地震,那麼這個地區的建築物基本上就多要按照這一抗震標準建造。日本作為地震多發國家,長期預報的研究工作居世界前沿,建築物的抗震性都十分科學。美國也做得比較好。
  
“短期的臨震預測十分困難,除非有‘前震’發生”。地震的發生通常都伴隨若干次餘震,具有“叢集性”。在一系列地震中,震級最大的地震為主震,緊隨主震且震級小於主震的地震都稱作餘震,主震之前發生的地震稱為前震。不管是前震還是主震,只要從時間順序上講系第一發生的地震,就被稱作“第一事件”。在“第一事件”之後,緊接着發生另外的地震事件的可能性要比通常情況下高得多。也就是說,餘震相對而言有可能預測。
  目前世界各國在餘震預報技術方面相對要好得多,尤其中國在這一領域更為先進。而在美國,比如地質勘探局就有一個不斷更新的專門網頁,顯示未來24小時內地震高發的加州全州發生“有強烈震感”的餘震的可能性。

  分析汶川地震損失慘重的原因

  龍門山斷裂帶是中國西部斷層系統中的一部分,在地質歷史上,它的形成是由於印度板塊向歐亞板塊不斷俯衝積壓,青藏高原抬升,隆起的部分向東移動擠壓。與附近的其他斷裂帶相比,長度要小很多,但長期的擠壓隆升使它的縱深深度較大。斷層間的接觸面足以蓄積足夠的應力產生地震。

  龍門山斷裂帶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斷層帶,“它被認為是中國境內最危險的斷裂帶之一”。而且龍門山斷層帶屬於活躍斷層,以每年若干毫米的速度在移動,今年的研究記錄顯示它今年來每年移動15毫米。從地質學上來講,每年15毫米已經算是很快的。

  像這次汶川大地震這麼大震級的地震,能夠在瞬間將一幢磚木建築夷為廢墟。磚塊受到震動時,磚縫之間的灰漿就瓦解了,隨之建築物倒塌,造成人員傷亡。在中國廣大地區常見的磚木房建築物是在地震中最易受損的建築類型之一。

截止目前,地震預報在國際上依然象醫學上的癌症,治好了皆大歡喜,但有蒙的成份;治不好,理所當然,但做家屬的也不會怪罪。希望大家以寬容寬厚之心對待地震預報,不要再胡說八道了。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7: 一個連環劫--淺析台灣和伊朗形勢
2006: 東海之戰-中華武力崛起的第一戰
2006: 台軍攻擊三峽大壩可能的破壞後果,三峽
2004: 反台獨是抗日戰爭的繼續
2004: 中國必須使用經濟手段遏制台獨
2003: 什麼樣子的共和?
2003: 科學客觀的論證—適當懲罰新加坡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