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團長的我的團》最近正在全國多家衛視熱播,以虞嘯卿、龍文章等人為代表的中國遠征軍人的形象深入人心。劇中所表現的南天門戰役更是全劇的高潮,那麼在中國遠征軍的戰史上,到底有沒有這樣一場戰役呢,這場戰役是否像劇中所表現的那樣激烈殘酷呢?
答案是:有的,而且殘酷程度比劇中所表現的更甚。
中國遠征軍緬北滇西作戰要圖 資料圖片
中國遠征軍戰史
中國遠征軍是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為支援英軍在緬甸抗擊日軍、保衛中國西南大後方而建立的出國作戰部隊。是甲午戰爭以來中國軍隊首次出國作戰,並立下赫赫戰功。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1941年12月,中英軍事同盟形成。但是,由於英軍輕視中國軍隊的力量,過於高估自己,又不願外國軍隊深入自己的殖民地,一再拖延阻撓中國遠征軍入緬,預定入緬的中國遠征軍只好停留在中緬邊境。
然而,1942年1月初日本展開進攻後,英緬軍一路潰敗,這才急忙請中國軍隊入緬參戰。但是,由於已經失去作戰先機,造成緬甸保衛戰的失利,使中國遠征軍保衛緬甸的作戰變成了掩護英軍撤退的作戰。正如龍文章在劇中所說的:“英國鬼死於狹隘與傲慢”。中國遠征軍一部分回到國內,另一部分撤至印度,編為中國駐印軍。第一次遠征,中國軍隊傷亡5萬餘人。
但鑑於緬甸對於中國的重要性,中國在滇西重新組編並整訓第2批遠征軍。並且先後空運了大批中國軍人至印度蘭伽訓練營接受美軍訓練,裝備美式裝備。中國遠征軍的戰鬥力得到了極大地提高。
1943 年10月,為配合中國戰場及太平洋地區的戰爭形勢,中國遠征軍與駐印軍制定了一個反攻緬北的作戰計劃。中國駐印軍一路勢如破竹,打通中印公路,並於 1945年3月8日攻克臘戌,30日與英軍會師於喬梅,緬北反攻作戰結束。此時日軍因在菲律賓失敗,收縮戰線,全部撤出緬甸。至此,緬甸戰事全部結束。此役歷時一年半,殲滅日軍4.8萬餘人,中國軍隊傷亡近6萬人。
松山戰場示意圖 資料圖片
松山——滇緬路上的“直布羅陀”
松山位於橫斷山脈的南麓,怒江的西岸,海拔2690米。它像一頭巨大的恐怖怪獸扼守着滇緬公路的要衝,具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並且因為戰略地位重要又被軍事家稱為滇緬路上的“直布羅陀”。
電視劇中駐守南天門的是日軍竹內聯隊,日軍的一個聯隊相當於一個團級建制。而真實歷史中,日軍駐守松山的是56師團下屬的拉孟(松山)守備隊,是一支步炮混成的精銳部隊。指揮官為炮兵出身的金光惠次郎少佐。兵員共計1000餘名,配備有100毫米重炮群、山炮、戰車、高射機槍等強大的組合火力。
金光惠次郎曾在南昌戰役中,曾親自指揮一門野炮抵近射擊,致使中國第29軍中將軍長陳安寶陣亡。不過這個敵酋在松山戰役中也被中國軍隊的一枚炮彈炸得粉碎,算是報應。
電視劇中,日軍在南天門修建了碉堡、暗堡不計其數,甚至連反斜面都修建了堡壘。現實中,敵酋金光惠次郎雖然不是土木工程出身,但松山堡壘的堅固程度令人咂舌。這支日軍守衛在松山各個高地——臘孟寨、大埡口、陰登山、滾龍坡以及主峰子高地——大小不一的地堡群里,堡與堡之間通道相連,戰車也能在地堡里開進開出,此外地堡里還有龐大的軍火倉庫以及幾十名妓女的軍中妓院。但最重要的,是其堅固程度不可思議。
工事全部完工後,日本緬甸方面軍總司令河邊正三、第15軍新任司令官牟田口廉也和第56師團長松山佑三都曾親往視察,現場觀看重炮轟擊和飛機轟炸試驗。當試驗結果表明數顆五百磅的重型炸彈直接命中竟未能使工事內部受到損害時,幾個日軍首腦狂喜不已,河邊正三中將隨後在寫給南方軍總司令的報告中稱:“松山工事的堅固性足以抵禦任何程度的猛烈猛擊,並可堅守8個月以上”。
中國遠征軍在緬甸密支那同日軍作戰
攻擊——目標松山
為了切除滇緬公路上的這顆毒瘤,中國遠征軍決定對它動“外科手術”。1944年6月,中國遠征軍由第71軍和第8軍先後輪番強攻松山。這註定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戰鬥。
電視劇中,唐副師長一再阻攔虞嘯卿的行動,是因為,這註定不是一個師的行動,而是整個遠征軍的計劃。
遠征軍對松山的攻勢是在30架B-29轟炸機的狂轟濫炸中開始的。宋希濂命令第71軍28師主攻松山,以該軍另外兩師繞過松山進攻龍陵,切斷龍陵之敵對松山的增援。71軍軍長鍾彬親隨28師渡江督戰。
但在日軍的大小堡壘的絞殺下,遠征軍傷亡慘重。初戰半月,第28師傷亡達3000多人,逃亡近半,剩餘部隊軍心渙散,對日軍陣地一籌莫展。
在電視劇中,導演借龍文章、孟煩了與虞嘯卿等人的沙盤作業,表現了戰鬥的激烈。但那也只是電視表現,因為這一階段,日軍傷亡才幾百人,遠征軍卻達到了好幾千人,這種激烈程度,電視永遠表現不出來。
仗打到6月底,遠征軍終於攻入臘孟寨,擊斃日軍百餘人。同時掃清了松山外圍陣地,將日軍壓縮於松山主陣地。至此,鍾軍長才獲得了日軍兵力詳情,日軍是1000餘人,而不是原先估計的3、400人。
1944年7月5日,第8軍替第71軍強攻松山,遠征軍百餘門大炮一齊轟擊,掩護第8軍三個步兵師從四個方向向松山陣地輪番進攻。
但最初幾日,第8軍遭遇到了與第71軍的相同的命運,面對堅如磐石的松山陣地,中國軍除了死傷累累,幾乎無計可施。據一位倖存士兵這樣回憶道:“死人多得沒法埋,到處都是屍體,主要是我們的弟兄,也有日本人。只好聽憑日曬雨淋,炮彈轟炸,最後烏黑的屍水把山上的草都咬死了,幾年後我路過那裡,山上寸草不生。 ”
第8軍副軍長李彌心一橫,將指揮所搬上前沿陣地,親率參謀長及美軍顧問到主攻團督戰三日。並且派出了約兩個連的精銳趁夜悄悄摸上了松山主峰子高地,試圖來個斬首行動,搗毀日軍的指揮部。但他們的運氣沒有電視劇里炮灰團那麼好,從地道成功搗毀日軍指揮部,而且奪取了日軍的主堡。李彌派出的兩個連立足未穩即陷入日軍的火力埋伏圈,僅有兩名帶傷的士兵突圍出來,但他們帶回了至關重要的山頂情報。
李彌幡然醒悟。於是他調整戰術,命令部下從外圍着手,一個地堡一個地堡地摧毀,向山頭地堡群的中心逐步推進。這樣雖然看起來很慢,但紮實有效。
這時,遠征軍得到了美國最新式的武器——火焰噴射器,這是二戰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對付躲在洞裡頑抗的日軍的最佳武器之一。火焰噴射器噴出的上千度高溫的火焰,讓死亡之神降臨到了日軍的頭上!據一位叫袁德均的老兵回憶:“火焰噴射器在肅清松山外圍暗堡和據點的戰鬥中發揮了很大作用。一般在3、40公尺以內,瞄準了必定有效。日本人的確非常頑固,往往地堡上層燒坍了,下層繼續往外打槍,直到燒死或者把地堡徹底炸坍為止。總之沒有人投降。”
到7月下旬,第8軍士兵的陣地已經穩步推進到離主峰子高地不到500米的地方。最後的決戰快要來臨了。
面對堅固的主堡,遠征軍想出了挖地道的辦法。地道施工是從8月4日開始的,由第8軍工兵營負責挖掘,美國顧問親自測量計算。為了掩護這個重大的行動,李彌命令炮火天天轟擊山頂,步兵每天佯攻迷惑日軍。
據當時的老兵回憶,地道是先挖一個平行的直洞,通到子高地的正下方。工兵分成幾班不分晝夜地挖,每天美軍顧問按時來測量距離。平行地道挖到主峰下面之後,再成“Y”字形朝上挖。數天之後,工兵們就在“Y”型的兩個頂端各挖出一個炸藥室,左邊炸藥室放了3噸炸藥;右邊炸藥室放了4噸炸藥。搬運炸藥的時間花了一天一夜。
8月20日,炸藥起爆。當天上午,遠征軍司令衛立煌和一批美軍顧問以及宋希濂、第8軍軍長何紹周都早早地過了怒江,來到隱蔽部觀看。一陣巨響之後,松山主峰炸出了兩個40來米寬、30來米深的大坑。中央主地堡炸飛了。
中國士兵迅速地向山頂衝擊,山頂上的日軍已經被炸懵了,第8軍第3團的士兵已經登上主峰,跟殘敵展開了激烈的近戰。此時的日軍就像龍文章的炮灰團攻下主堡,並在石樹里堅守38天一樣,成了無頭蒼蠅,處於一片混亂之中。
山頂日軍斷糧後,竟然砍下剛剛陣亡的中國軍人的手臂和大腿,在地堡里血淋淋地進行燒烤。
據參戰老兵回憶:“到了9月1日,主峰子高地還是沒有最後拿下來,滇緬公路也沒法通車。蔣介石火了,下了一道死命令,限第8軍在九·一八國恥日前必須拿下松山,否則軍長副軍長按軍法從事。李彌急紅了眼,抓一頂鋼盔扣在頭上,親自帶特務營上了松山主峰陣地。9月6號那天我看見他從主峰上被人扶下來,眼眶充血,鬍子拉碴,呢軍服變成碎片,打一雙赤足,身上兩處負傷,人已經走了形。”
激戰,在李彌下來的第二天結束。此役歷時120天,中國軍隊先後投入6萬餘人,陣亡8000餘人,傷者逾萬。日軍除1人突圍外全部戰死無一人被俘。雙方付出的代價之比為15:1。
這次戰役,是《我的團長我的團》要重點表現的內容,這一仗,打出了中國軍人的浩然正氣,正是“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屍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