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犧牲中國利益為基礎 斯大林出兵中國東北
一、羅斯福耍了蔣介石
1945年春夏交接之際,世界戰場的局勢已發生巨大的轉變。在歐洲戰場上,蘇聯軍隊已經強渡奧得河,進占波蘭,即將對柏林展開最後的進攻;另一邊,西線盟軍此刻正從法國進入德國作戰。在太平洋戰場上,美國軍隊已進攻馬尼拉、硫磺島和沖繩島。中國方面,1945年5一6月間,日軍為了打通湘黔重要門戶,調集了6個以上師團達20餘萬人的各種聯合兵力,瘋狂地向湘黔一帶的國民 黨第四方面軍王耀武部全面進攻。由於第四方面軍備戰積極,戰術上運用恰當,結果雪峰山會戰日軍幾乎全軍覆沒。經此役後,日軍在中國戰場上遂一蹶不振,而中國軍隊則由防禦轉入反攻階段。7月,蔣介石通令東南戰場上的國民黨軍隊大舉反攻,日軍望風披靡,不到一個月,邕寧、柳州、桂林諸重鎮相繼為國民黨軍隊克復。
在德國投降指日可待的情況下,馬歇爾向羅斯福提交了一份預算報告,根據這份預算報告顯示,德國投降後,如果採用麥克阿瑟的作戰計劃,還得需要18個月方能打敗日本,而且,美國還將付出100萬士兵的代價。
羅斯福自感“獨吃難肥”(單純以美國兵力對日作戰有困難),於是決定聯合英、蘇兩國共同對付日本。1945年2月4日至10月,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斯大林在蘇聯克里米亞半島的雅爾塔,舉行了私人會談,羅斯福希望蘇聯能出兵與日本作戰。斯大林對此並不拒絕,他獅子大開口,開列了蘇聯對日作戰的條件:外蒙獨立,恢復1904年日俄戰爭前俄國在中國東北的各項權益等。由於斯大林提出的這些條件極大地損害了中國的權益,羅斯福覺得有些為難。然而,斯大林態度堅決,不容置辯,強調:“如果這些條件得不到解決,蘇聯絕不出兵。”羅斯福考慮到如果不答應這些條件,蘇聯不對日作戰,單純靠美國對付日本,將要損失100萬十兵。他權衡再三,最終還是答應了斯大林的要求。
斯大林勒索成功後,立即同意在德國投降後的兩三個月內,蘇聯投入對日作戰。他還告訴羅斯福,蘇聯準備調遣25個師超過西伯利亞,向遠東秘密移動。同時要求羅斯福,這一軍事行動要暫時對中國當局保密,等到這些部隊全部轉移完畢,美國方可派一官員去重慶,將此協定正式通知蔣介石。羅斯福私心作祟,對斯大林這一要求,也滿口答應。價錢談妥了,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3人代表 3大強國於1945年2月11日在雅爾塔這個黑海邊上的避暑勝地,以犧牲中國利益為基礎,秘密簽訂《三大國關於遠東問題協定》(即《雅爾塔協定》)。在這份協議書上,同時規定蘇聯必須與中國國民政府簽訂一項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以便知照並正式得到蔣介石的認可。《雅爾塔協定》全文如下:
蘇、美、英三強領袖同意,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後兩個月或三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同盟國方面對日作戰,其條件為:
一、外蒙古(即後來的蒙古人民共和國)的現狀須予維持。
二、由日本1904年背信棄義進攻所破壞的俄國以前權益須予恢復。即:
(甲)庫頁島南部及鄰近一些島嶼須交還蘇聯。
(乙)大連商業港須國際化,蘇聯在該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蘇聯之租用旅 順港為海軍基地須予恢復。
(丙)對擔任通往大連之出路的中東鐵路和南滿鐵路應設立一蘇、中合辦的公 司,以共同經營之;經諒解,蘇聯的優越權益須予保證,而中國須保持在滿洲 的全部主權。
三、千島群島須交予蘇聯。
經諒解,有關外蒙古及上述港口鐵路的協定,須徵得蔣介石委員長的同意。根據斯大林大元帥的提議,美總統將採取步驟以取得該項同意。
三強領袖同意,蘇聯之此項要求,須在擊敗日本後毫無問題地予以實現。蘇聯表示,準備和中國國民政府簽訂一項蘇中友好同盟協定,體以其武力協助中國達成自日枷鎖下解放中國之目的。雅爾塔會議所達成的協定,雖然有利於加緊對日作戰,促進抗日戰爭的進程,但是,蘇、美、英三大強國,在沒有中國代表參加的情況下,作出有損中國主權的決定,本身就是對中國的宰割,同時也反映出戰後大國稱霸世界的意圖。
二、波茨坦公告
1945年5月 7日,德國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11日,英國首相丘吉爾向美國新任總統杜魯門建議,邀請斯大林進行三方會議。7月17日至8月2日,美國總統杜魯門。英國首相丘吉爾、蘇聯部長會議主席斯大林在德國柏林附近的波茨坦舉行會議。 7月 28日丘吉爾下台後,由新任首相艾德利接替參加會議。參加會議的還有3國外長、軍隊參謀長等。這次會議主要討論德國投降後歐洲問題的處理,與原軸心國簽訂和約的方式、占領德國的原則 等問題,並就取得一致意見的各項協議簽訂了《柏林波茨坦會議議定書》,發表了《柏林會議公報》,因為這兩項文件內容基本相同,統稱《波茨坦協 定》。過後,為解決太平洋戰爭和美國與蘇聯對中國將來關係問題,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問題,討論通過了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由於蘇聯尚未 對日宣戰,便由美國徵求中國政府同意後,以中、美、英3國政府的名義,於7 月 26日正式發布。公告共 13項,要求日本政府立即宣布所有武裝部隊無條件投降,除此一途,日本將迅速完全毀滅,規定對日本領土實行占領,完全解除日 軍武裝,懲治戰爭罪犯,不准日本保存和發展可使其重新武裝之工業,毀滅日本製造戰爭的力量。後來,蘇聯正式對日宣戰後,也在公告上簽字。這就是有名的《波茨坦公告》。然而,就在《波茨坦公告》發布的第二天。也就7月27日,日本政府即予表態,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
三、斯大林與蔣經國大談“生意買賣”
在雅爾塔會議之後,美國果真堅守了自己的諾言,直到同年6月15日,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才得到華盛頓方面的指示,去會見蔣介石,並會晤了當時的國民政 府行政院院長兼外長宋子文,通報雅爾塔密約的內容和原則。隨後,赫爾利下了“通謀”:“杜魯門總統主意已定:一旦蘇俄參加對日作戰,則美國政府對 於雅爾塔密約便不能不予以支持。” 在美國的壓力下,同時蔣介石為了早日結束抗戰而專心對付日益壯大的共產黨,不得不依美國人的主意行事,最後被迫接受雅爾塔密約。 1945年6月 16日,中國國民政府行政院院長兼外交部長宋子文、蔣介石的私人 代表蔣經國等一行,抵達莫斯科,與蘇聯政府進行談判。6月30日至7月13日,宋子文、蔣經國與斯大林、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先後舉行了5次會談。這一談判,主要是解決外蒙古和大連、旅順的問題。蘇聯要求中國正式承認外蒙古獨立。對於這些無理要求,蔣經國曾以私人的身份去見斯大林,謂斯:“蘇聯肯出兵對付日本,這對中國是件好事。但是,如果由於蘇聯的出兵而使中國放棄對外蒙古行使主權,坦白地說,是丟了外蒙古,這個要求中國實在難 以遷就。因為這是個主權的問題,如果我們答應貴方要求,那麼中國4萬萬民眾都會罵我們是賣國賊。而且,在今後中國的歷史上,我們這些人也會落得個遺臭萬年、萬劫不復,成為民族罪人。須知,中華民族跟別的民族最大的不同,就是特別重視國家主權的完整和民族氣節。蘇聯出兵,中國可以用物質酬勞,但涉及到國家主權和民族氣節方面的問題,就不好辦”然而,對於蔣經國這一意見,斯大林並沒有接受。蔣經國見斯不肯讓步,惟有再次陳述已見:“外蒙古這個地方,其實並沒有什麼物產可言,窮山惡水經濟落後,蘇聯要它也無多大用處,充其量只是‘雞肋’一塊,食之無味棄之可惜。這樣的地方,蘇聯為何非要不可?”
沒別的, 百分之百是看中了它的戰略位置重要。因為如果中國將來在外蒙古建立軍事基地,那麼只要從外蒙古發射一枚導彈,莫斯科就會遭到毀滅性打擊。”看來,斯大林是當仁不讓的了。鑑於雙方都沒有讓步的意思,致使談判一度成了僵局。拖到7月9日,中國政府作出了原則性的讓步,外蒙古這一問題的談判方告一段 落。接着,蘇聯又提出以大連和旅順口的租借界限為前提,將大連劃人軍事區,以此作為交換條件,蘇聯明確保證承認國民黨政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不再援助中國共產黨。但是,有關蘇聯控制東北鐵路等問題,中國方面仍然態度強硬,拒不讓步。後來,因為斯大林去柏林參加波茨坦會議,中蘇談判暫告 中止。
四、“皇帝女也要愁嫁”
及至8月7日,中蘇談判重新在莫斯科開始進行。這一階段,由於遠東軍事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一來日軍在中國戰場上屢遭敗績,二來美國於8月6日向日本 廣島投了一顆原子彈,中國的抗日戰爭有迅速結束的可能。斯大林這回意識到 “皇帝女也要愁嫁”了,因為,再不“嫁”,身價就會跌!一旦蔣介石認清了形勢,必然會作出一個於蘇朕無利可圖的決定;拒絕蘇聯出兵。於是,斯大林才倉促地於8月8日正式對日宣戰,同時參加《波茨坦公告》。8月9日零時,蘇聯遠東紅軍元帥華西列夫斯基一聲令下,萬炮轟鳴,緊接着,5000輛坦克向日 軍陣地發起衝鋒。與此同時,蘇聯空軍出動上千架轟炸機,在殲擊機群的掩護下,冒着暴雨強行飛越中蘇邊境,直撲吉林、哈爾濱、長春、瀋陽等日軍重要軍事和工業目標。日本措手不及,倉碎應戰,不到一周,盤踞在東北的日本關東軍主力被擊潰。這邊斯大林決定出兵東北(8月8日對日宣戰),那邊美國的轟炸機也正在飛越 太平洋--向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
美國政府一再聲明:投擲原子彈只為了迫使日本儘快無條件投降,儘快結束二次大戰。其實,早在8月初,美國已從情報機關截獲了日本要求結束戰爭的重要情報,同時又得知斯大林正同中國方面就出兵東北的問題“研究研究”,討價還價,大 談“生意買賣”。為了“使俄國人在歐洲更好商量”,搶占抗日頭功,美國方面斷然作出了“兩彈降日本,一舉稱霸”的部署,從而於8月6日向日本發起了 史無前例、慘絕人賽的“最後衝刺”。
五、斯大林的最後一張“王牌”
8月10日,斯大林主動約見宋子文,一見面,就警告宋:“中國國民政府最好儘快地同蘇聯達成協議,否則,中國共產黨的軍隊,就要進人滿洲了。”看來,這是斯大林的最後一張“王牌”了。對此,宋子文只得同意,表示可以包括蘇聯租借區在內,在東北鐵路的管理方 面作適當讓步。 8月 14日,《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在莫斯科簽字。《條約》共 有8項條款,規定雙方對日作戰結束後共同採取措施,防止日本重新侵略,如一方再被日軍攻擊,另一方應立即盡其可能給予一切軍事及其他援助和支持;雙 方依據互相尊重主權及領土完整、不干涉對方內政的原則友好合作;在戰後彼此給予一切可能的經濟援助。在忡蘇友好同盟條約》的換文中,蘇聯承認東北三省是中國的一部分,保證尊重中國對東北三省的充分主權。為了防止日本軍國主義再次破壞遠東和平,條約的補充規定,中蘇兩國共同使用旅順海軍基地,在對日作戰時也包括大連基地。斯大林為了給蔣介石一點誠意(表示不再與中國共產黨接觸),於9月下令召回蘇聯駐延安的3名代表,並連無線電台也拆走。同年12 月 10日,斯大林邀請蔣 經國訪問蘇聯。在莫斯科,他頗為得意地對蔣經國說: “你們中國人要明白,美國人想利用中國,作為滿足其利益的工具,必要的時 候,美國人會犧牲你們的。蘇聯願意把本國生產的機器、汽車以及中國所沒有的東西供給中國,同時,也希望中國能把自己生產的礦物、農產品給蘇聯,蘇聯可以幫助中國在東北建立重工業,並發展新疆的經濟。但是,我再三聲明,也是我最大的一個要求,你們絕不能讓美國有一個兵到中國,只要美國有一個兵到中國去,東北問題就很難解決了。”從這次談話中可以看出,斯大林早就 對中國抱有野心對美國懷有戒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