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12月7日至8日,應國務委員戴秉國邀請,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秘書帕特魯舍夫將於來華出席第四輪中俄戰略安全磋商。俄媒稱,中俄兩國成為當代大國睦鄰友好關係範例,中國崛起依靠的不是輸出廉價勞動力,而是領導者的責任感。
俄雅庫特共和國新聞社12月7日發表了題為《中俄戰略相互關係》的文章。該文稱,中俄兩國人民自古以來就肩並肩共同生活與勞動。今天,中俄更以自身為榜樣,向國際社會展現了大國和睦相處的成功範例。文章說,俄羅斯不僅在國際舞台上幫助中國,而且還幫助中國培養幹部,發展經濟。正是因為上個世紀50-60 年代,在蘇聯的幫助下打下了工業基礎,才讓中國現代高科技得以迅速發展,形成中國經濟競爭力。文章說,中俄關係不是建立在武器基礎之上,而是兩國人民的友誼。
俄Forum-msk7日發表了題為《中國經驗》的文章。文章說,中國飛速發展成為20世紀末21世紀初最重要的歷史事件。文章說,自從蘇聯解體後,西方以“民主制度”為理由在全球範圍內展開的極權主義、美國的全球統治,小布什和克林頓新侵略主義以及“新帝國主義”的宣傳,這些都成為新的威脅。而中國以自身發展,化解了這些威脅,讓世界重新返回大家熟悉的“二極世界”,同時俄日印歐也構成威懾力量,以避免局勢走向極端。目前,幾大地緣政治力量誰也無法改變誰,同時也無法消滅誰。
文章說,中國經濟成功的關鍵不像外界認為的,是依靠廉價勞動力。因為,印度也存在大量的比中國還廉價的勞動力。文章分析,“中國奇蹟關鍵要素是中國領導人對人民擔負的責任心,使得中國決策可以得到隨時調整。”
文章說,西方政治家認為自己文明的最大成就在於善於適應社會問題,而俄羅斯善於通過問題得到財富,中國領導人(不是我們理解的沒有責任心的政治家)通過30年的表現證明,他們善於處理不斷變化的社會問題,保證自己的發展。
文章說,中國沒有像俄羅斯那樣急於模仿西方的民主制度。中國領導人的這份責任心更多的是源於中國文化。中國有文字記載的4800年歷史(而歐洲歷史學家則只能用“大概”這個術語表述其“一千多年前歐洲是野蠻的”)以及中國豐富的歷史經驗傳承都是至關重要的。
文章說,更關鍵的是中國人民。他們是地球是唯一的一個至今都擁有自己獨立國家體制的人民。歐洲借鑑了羅馬文化,美國和當代印度(雖然有自己的歷史經驗)借鑑的是英國,俄羅斯借鑑的是拜占庭。中國人憑藉自己的智慧創造了自己的國家。(環球網 梁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