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涌
時事透視
由於美國對台灣的軍售,使中美關係頗有些火藥味。大陸媒體最近開始炒作《美軍全球調兵有三個方案 分別針對中國朝鮮伊朗》的新聞。網上憤青不停喊打喊殺,不知底細的人一看,仿佛中美又到了開戰的時刻。
其實,中國領導層對這些問題的把握還算成熟,始終對台灣保持着和顏悅色的姿態。道理很簡單:美國的軍售,是布什政府定下來的。美國選民幾十年來在國防上都更傾向於共和黨。民主黨總統上台,總要避免在國防外交上過軟的形象,不可能給自己的政治對手留下“屈從中國壓力取消既定軍售”的把柄。當今中美之間最宜淡化政治分歧、集中精力解決貿易衝突。
對於台灣,大陸則要趁民進黨不在台上的機會,不斷施予恩惠,樹立自己的正面形象;同時面對台灣兩黨政治這一不可迴避的現實,逐漸和民進黨建立溝通渠道。只有台灣能夠充分融入大中國經濟圈,並從中獲得巨大的經濟利益,同時不管台灣哪個黨執政,大陸和台灣都有一種“有話好商量”的默契,才能保證台海無事。
政府理性 民間躁動
可惜,在中國政府的政策越來越成熟理性的時候,民間輿論則趨向於偏執激烈,動輒言戰。這裡有多方原因。第一,中國經濟崛起,國民大國情懷高漲。第二,網絡為社會提供了相當的言論空間,民間情緒得以表達。但是,由於大陸媒體仍有嚴格的言論尺度,許多涉及中美台三方的的厲害關係又不能公開討論,造成了民族主義的一面之辭主宰言論之局面。第三,中國文化以農耕社會為基礎,素缺軍事傳統,不僅近代頻頻被西方列強欺負,歷史上也經常被人口僅是自己幾個百分點的少數民族所征服。在真實的生活中缺乏武力,自然要靠想象來超越心理的挫折感。因而中國發展出悠久的演義傳統,一直影響到當今國際電影業中的功夫。總之,越是不能打的人越喜歡把自己的武藝描繪得神乎其神,最終走火入魔,乃至把想象當成真實。看大陸民眾的網上談兵,也多少有些這種演義的味道。當然,這類網上喊戰的民意,對中國的決策者恐怕尚無實質性影響。但是,如果任其發展,則可能捲起極端民族主義的巨潮,在未來有誤國的危險。
中國真有本錢為台灣問題和美國進行軍事對抗嗎?在這個問題上,不僅是網民,就是有影響的評論家們也有幾大盲點。第一,論者多喜歡用伊戰來證明美軍並非不可戰勝,但往往忘記:薩達姆政權的垮台,幾乎不費美軍吹灰之力。美軍在常規戰爭中依然不可一世。如果和美軍打常規戰爭,而不是以人彈為武器的超限戰,美軍取勝比在現在的伊拉克要容易得多。第二,台海戰爭主要是一場海戰。中國沒有海洋軍事傳統,自古以來從來沒有打贏過任何大規模的海戰。中國的經濟起飛自然使軍隊鳥槍換炮。但是,拋開中美軍事技術的巨大差距不說,有現代化的裝備是一回事,懂得如何使用則是另外一回事。中國軍隊從來沒有打過任何現代戰爭。美軍則一直在戰場上演練。沒有實戰經驗的人碰上久經沙場的老兵,所吃的虧恐怕是坐在家裡所想象不到的。
第三,人們普遍誤解,覺得中美一旦開戰,美軍必然陷入廣闊的中國國土而不能自拔。其實,目前中美只有可能為了台灣而打仗。這樣的戰爭一旦打響,美軍的使命可以局限在協防。畢竟台海防禦已經經營了半個多世紀,台灣本身又有強大的軍力。中國軍隊在沒有美軍參與的情況下也未必攻得上去,更談不上遠襲關島這樣的能力了。美軍在不親臨刀口的情況下,靠着無人駕駛飛機、隱形戰機、衛星、潛艇和導彈等的,仍然能夠比較輕鬆地幫助台灣頂住大陸的攻擊。
中國在非軍事因素的劣勢台海戰爭的持久化,對美國來說比現在的伊拉克和阿富汗要好對付得多,畢竟美軍沒有派出地面部隊之必要,所剩下的不過是高技術的較量。甚至台灣也能借其地處外海之便,保持和世界的貿易,不斷接受援助。真正吃不消的是中國。中國的海外市場會頃刻喪失,GDP大幅度下跌,甚至受到經濟封鎖,油路中斷。這樣的局面一旦出現,中國政府的財政信譽就會瓦解。看一下世界史就知道,長期的戰爭,在任何國家都會帶來巨大的赤字,逼使政府大肆舉債。英國之所以能在歐洲列強的爭霸中勝出,關鍵就是有一套現代金融體制,使政府能夠以低息借到巨額債務,最終把對手熬到彈盡糧絕。試想:中國還沒有世界級的金融中心,台海戰爭一旦持續,自己的海岸線和油路被封鎖,中國政府到西方的證券市場拋售國債,有誰敢買?舉不到債,又如何維持一個長期的現代化戰爭?
我相信,台海戰爭不會發生,也不應該發生。海峽兩岸的政治領袖,當有足夠的政治智慧迴避這場災難。但是,對大陸的網上民族主義,則必須給予回擊。大陸憤青必須面臨這樣的現實:中國不僅在軍事實力上,而且在經濟、金融上,都無言戰之本錢。中國的發展,還是要尊重和藉助現有的國際秩序。
作者在美國波士頓的大學任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