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美國海軍實驗室(NRL)首次應用一部波長為5m的連續波試驗裝置探測水面船隻,由於當時沒有有效的隔離方法,只能把收發機分置,這就是一種早期的雙基地連續波雷達。
1932年,NRL已經用這種雙基地雷達探測到了相距80km的飛機。同時,美國和法國還布置了雙基地 的遠程雷達防禦網,用於探測入侵的飛機。1934年,前蘇聯也研製出了一種雙基地連續波雷達,稱為RUS-1,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入侵時,該雷達已在前 蘇聯的遠東和高加索地區配置了45部。另外,日本的大阪大學也研製出了一種雙基地連續波雷達(A型),用以探測太平洋上的盟軍飛機。
但是,到了1936年時,美國海軍研究所發明了雙工器,提供了收發天線共用的技術途徑。從此以後,單基地雷達由於結構簡單,逐漸成為實用雷達的主流,而雙(多)基地體制也從此受到了人們的冷落,直到五十年代才開始有所恢復。
美國在1965年投入使用的SpaSur系統就是一部多基地遠程監視防禦系統。1976年,美國遠景研究規劃局(DARPA)還提供了一個稱為"聖殿"(Sanctuary)的雙基地防空雷達的研製計劃,到1987年時該系統已具備了初步的工作能力。
"聖殿"雷達是由美國技術服務公司(TSC)研製的一種戰術雙基體制系統,它使用地面相乾雷達接收站與 機載發射機協同工作,擔負對空監視和目標跟蹤任務。1980年8月,該系統在太平洋導彈測試中心完成了試飛,探測到了100km外的目標。它主要包括防空 雙基地和空地雙基系統等。
目前,美國已經建成了SPASUR和MMS兩個多基雷達系統。其中SPASUR是為海軍研製的對空監視 和警戒系統,它有3個發射站和6個接收站,作用距離為1000~1600km,測角精度0.02°。MMS則服務於陸軍,用於對大氣層內目標進行高精度跟 蹤和測量,其精度比單基地雷達高出好幾倍,同時還能測出目標的速度和加速度。對於小尺寸目標,MMS的作用距離為500-700km,在75km高度上, 測量目標位置的精度為3m,測速精度為0.05m/s,對加速度的測量精度大約為0.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