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難以置信:中國竟成功造出如此先進的殲擊
時間:2011-05-16 17:07來源:未知 作者:jie 點擊:4534次
完全採用國產先進航空科技打造的殲11B多用途重型戰機已經硏製成功。這是繼殲10之後中國軍用航空技術的重大突破,其綜合戰鬥力更在殲10之上,已經接近俄國最新四代加即SU-35BM水平
完全採用國產先進航空科技打造的殲11B多用途重型戰機已經硏製成功。這是繼殲10之後中國軍用航空技術的重大突破,其綜合戰鬥力更在 殲10之上,已經接近俄國最新四代加即SU-35BM水平。很榮幸,前些日子我親身體驗了一把殲11-B的性能和威力,別誤會我只是一個軍事雜誌的記者, 這次能代表報社去採訪真的很榮幸,不僅是我的榮幸,更是我這個普通軍事愛好者的榮幸.
因此當天我拍攝了好多殲11-B的美圖,更深入到座艙里進行了拍攝,還在空中兜了一圈讓專業的飛行英雄演示了一遍射擊過程和成像,簡直是太棒了,不說了, 還是看看我帶回來的資料和美圖。據說,殲11-B研製成功後試飛照片傳到網上令美俄專家都不敢相信,改裝後的蘇27能做出這些飛行動作。等看完了我帶回來 的這些美圖和實戰圖後,你就會覺得一點都不誇張。
接近俄第四代水平
一九九六年經過四年試用後,中國與俄羅斯簽約引進生產二百架當時俄國最先進的SU-27SK空中優勢戰鬥機。在瀋陽飛機工業公司設立一個獨立於殲8戰機生 產設施的全新先進廠房,採用西方和國內最先進的生產設備仿製該機,所以其生產工藝質量優於俄機,並且為進一步改進奠定堅實基礎,此舉令瀋飛生產技術和戰機 性能幾乎躍進廿五年。
一九九九年首批國產化程度達七成的戰機出廠,改稱為殲11,與仿製工程平衡的就是除發動機外,幾乎全部國產化並作局部改進的殲11A,由於九十年代國內外 航空科技尤其是電子科技迅猛發展,SU-27/殲11已很快落後,部隊對其缺乏人性化、航電設備比新殲8還落伍、可靠性低,抱怨日深,結果瀋飛在組裝九十 五架殲11後被迫停產,俄方對此滿腹疑團。
其實,中國航空精英經過幾年磨鍊,已完全消化吸收SU-27精華,一種大膽作跨越式發展,除氣動外形外全部改用國產最先進設備的計算機設計國家重點工程,即殲11B戰機於二○○○年秘密上馬,並全面改用西方軍用標準。
國際軍界權威《簡氏防務周刊》最近分析,中國近年來利用在飛行控制、航空電子和複合材料方面的進步,"已經發展出Su-27家族中實戰能力最強悍的型號--殲-11B(J-11B)",這可視為引進外國武器再進行自主創新發展的典範。
引進消化Su-27生產技術
在80年代後期,空軍戰鬥機的性能落後成為中國軍事機器中最突出的"軟肋",此時解放軍的 主力戰機J-6、J-7和國內航空製造業的技術還停留在國際上五六十年代的水平。同美國合作改造J-8Ⅱ因1989年"六四"事件中斷後,中國空軍為儘快 改變落後面貌,於1990年同蘇聯商定了購買具有80年代空戰水平的Su-27戰鬥機,於兩年後到貨。為了全面掌握技術並自主生產,1996年中俄又議定 引進了Su-27生產線,還購買其具有較強攻擊能力的改型品Su-30。"蘇霍伊"戰機取代J-7和J-8成為主力機種後,解放軍空軍的現役戰機水平一舉 提升了20年。
蘇聯在80年代末首次推出Su-27後,國際上一些評論曾將其誇獎為世界上空戰性能最強的戰鬥機。蘇霍伊戰機動力系統好,機動和速度等項目上有超過美式戰
蘇聯在80年代末首次推出Su-27後,國際上一些評論曾將其誇獎為"世界上空戰性能最強"的戰鬥機。蘇霍伊戰機動力系統好,機動和速度等項目上有超過 美式戰機之處,還能做世界上獨一無二"普加喬夫眼鏡蛇"機動。不過蘇式戰機同美國和西歐戰機相比存在一些固有弱點,如壽命短、易出故障,需要更多人力、設 備來維護。其機載電子設備的落後最為突出,如早期交付中國的Su-27戰機仍在使用卡塞格倫天線,座艙內滿是儀表,飛機可操性和人機界面比西方同時期戰機 要差很多。印度人最早接收Su-30時,看到駕駛艙中落後的顯示儀器也故意諷刺說:"你們是不是把10年前的‘米格'機的儀器錯裝到這裡了!"
蘇俄戰機電子儀器方面的落後,正是其國內電子信息產業落後於西方的結果,而且因蘇聯瓦解後的經濟衰落差距還有拉大之勢。在現代空戰中,航電設備的落後 往往比動力、火力的落後而更為致命,如Su-27雖在氣動系統、機載武器數量和航程等性能上優於F-16,二者對決時綜合戰力卻並不一定占優勢。另 外,Su-27的功能單一強調空戰,設計之初沒有考慮到功能多樣性,受其落後的火控系統和分布式操作模式所限,發射一枚導彈要打開很多開關,缺乏對地攻擊 的火力控制,難以對重要目標進行精確打擊。
針對Su-27的缺陷,中國引進其生產線後生產J-11型號時,保留了其稱譽世界航空界的氣動外形,着重升級航電設備。近十多年來中國的電子信息產業 發展取得了顯著成績,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俄方,這就為改進創造了條件。此外,1996年中俄達成引進Su-27生產線的協議時,俄羅斯堅持該機的AL31型 發動機仍要由其生產再對華提供,如中國不能實現發動機國產化,戰機必會始終受制於人。國內發動機研究所經過奮力攻關,於2006年終於仿AL31發動機並 創新推出"太行"型,據報道某些性能還更好些,這樣就能解決中國戰機傳統的"心臟病",保證J-11和J-10的生產完全國產化。Su-27落後的操作界 面,也不符合最新國際潮流。西方較新的第三代戰鬥機已普遍使用"玻璃"化座艙設計,集中式控制系統,讓戰鬥機飛行員能夠從容地操縱飛機和作戰。中國自產的 J-11B,便根據西式潮流對座艙做了重新設計,經過一番改造後其外形同Su-27遠看相似,近看卻帶有近乎脫胎換骨的新特點,去年俄羅斯試飛員操作這一 機型後也感嘆"這完全是一款新飛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