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雲漢認為,此次選舉過程進行了實質性的辯論和有意義的選擇。(中評社記者攝) | 中評社華盛頓1月19日電(記者 余東暉)台灣知名學者指出,此次台灣選舉結果鞏固了國民黨的政治和解與經濟合作的兩岸政策的政治同盟;加強了“九二共識”的正統性(legitimacy),因為此次選舉相當於就此進行了一次公投;法理“台獨”議程被更加現實的辯論所超越,即如何將兩岸經濟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收益最大化,同時將代價和風險最小化。
台灣中央研究院資深研究員朱雲漢17日在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和布魯金斯學會舉辦的台灣選後形勢論壇上,肯定此次選舉表明台灣民主趨於成熟,並正在得到鞏固,競爭性的選舉和政權輪替成為常態,黨派分野漸漸成型,民眾對民主體系的信心遇挫後近年逐漸恢復。
身為台灣大學政治學教授的朱雲漢進一步分析,隨着年輕的民主走向成熟,74.4%的投票率呈現逐漸下滑趨勢,比2008年下降兩個百分點,比2004年減少6個百分點,比2000年更下降超過8個百分點。如果排除不能親身投票的合格選民,實際投票率仍高達85%。同時,過度動員的跡象逐漸消散,大規模集會仍令人印象深刻,但吸引的人群穩步縮小。
朱雲漢指出,此次是“台獨”首次沒有列入選舉議程,民進黨沒有對“國家架構”或“中華民國憲法”的合法性發起正面挑戰;沒有玩弄策略,將刺激性的公投與“總統選舉”聯繫在一起;國家身份問題被“九二共識”的辯論所超越;政治對立趨於溫和,分裂度較小;“台獨”的志向被對中國同化的恐懼所取代;馬英九重申“三不”部分抵消了這種焦慮,並阻止這個成為可能的爆炸性問題。
|
朱雲漢表示,此次選舉符合禮儀。馬英九的“大陸人”背景不再成為問題,蔡英文的性別和婚姻狀況也不成為問題;選舉公平性和自由度沒有重大爭議;選舉日前夜沒有發生怪異、可疑的令人震驚的事件;雙方陣營都有負面競爭行為,但大體都在合理和通行的可容忍範圍內;民進黨陣營體面而冷靜地接受選舉結果。
朱雲漢認為,此次選舉過程進行了實質性的辯論和有意義的選擇,三大問題主導了“總統選舉”:首要的是兩岸關係問題,馬英九更具和解性的手法獲得適時的支持;第二個問題是關於領導的正直、能力與經驗;第三個問題是哪個政黨更有能力應對短期的歐債危機和長期的社會經濟不平等帶來的經濟挑戰。
朱雲漢強調,此次台灣選舉結果發現,沒有理由用一位記錄不明的人來取代一個已被證明記錄良好的現任領導人,51.6%的選民不認為應當將一個為海峽帶來和平,獲得主要盟友信任,拓展台灣國際空間,較好處理全球金融危機影響和兌現政治廉潔承諾的領導人趕下台。看重穩定的中產階級和商界想維持兩岸修復關係和提振台灣經濟活力的現有路線。
至於民進黨失敗原因,朱雲漢指出,民進黨“裝點門面”的大陸政策調整過於模糊而沒能勸說獨立選民,太過怯懦而沒能激發其傳統擁躉的支持。民進黨打“社會經濟公平”牌並沒能為其贏得競爭優勢;其選票未達到應有的水平,蔡英文的競選搭檔不力;民進黨挺宋楚瑜的策略被證明有反作用。蔡英文獲得45.6%的選票只是恢復了民進黨的選舉力量。
為什麼馬英九的贏面大於預期?朱雲漢分析,這主要是因為被認為緊繃的選情反而激發了許多原先不願意投票或對選舉不熱心的泛藍和獨立選民,許多人從大陸回台投票;部分宋楚瑜支持者的選票在兩個選舉之間分流;泛藍“鐵杆粉絲”的投票率比泛綠“鐵杆粉絲”的高。
|
朱雲漢說,馬英九參選時支持率只有34%而不支持率為53%,其中許多是幻滅的泛藍選民;由於很大比例的選民不願表達選舉意向,民調結果不可靠;選情預測受到過時觀念的影響,認為民調會低估民進黨的選舉力量;宋楚瑜的選舉力量難以預測;兩個陣營也願意保持選情緊繃的印象。
同時擔任蔣經國基金會國際學術交流主席的朱雲漢表示,通過此次選舉,兩岸經濟融合的政治障礙減少。馬英九贏得令人信服,而國民黨在“立法院”席位雖減少,但仍具有堅實的多數。他認為,馬政府將更有信心追求其收穫和平紅利的戰略,加速後ECFA談判,擴大文化和教育交流,歡迎更多大陸觀光客,推動更大國際空間。雖然許多低垂的果實已經摘取,還有更多的果實有待收穫。民進黨也將重新審視其拖後腿的戰略,因為蔡英文宣示民進黨不會開倒車。
他認為,通過此次選舉也鞏固了台灣的兩黨體系。民進黨在“立法院”選舉中重獲力量,但若沒有重大的政治平台調整,民進黨無法構建獲勝同盟。
談到未來的挑戰,朱雲漢指出,內部政策議程將消耗馬英九的多數政治資本和能量;要克服對經濟開放的抵制,就要加速與主要貿易夥伴的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並準備加入TPP;加速台灣經濟重組,升級台灣出口並使之多元化;應付令人憂慮的人口趨勢;為年輕一代提供公平的上升通道和機會;通過稅收改革解決不斷擴大的收入不均,改善服務領域效率,糾正人力資源的分配不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