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日,殲-31“鶻鷹”第四代隱身戰機最新圖片曝光,其內置彈艙結構首次曝光,從照片上可以清晰地看見內置彈艙艙門前後邊緣的隱身鋸齒狀結構,從照片中的彈艙尺寸計算,其彈艙結構類似於美軍F35戰鬥機,可攜帶兩枚中距空空導彈和兩枚1000千克制導炸彈;一些分析人士指出,其載彈量大致與F35相當。據悉,最近一段時間以來,“鶻鷹”戰機以罕見的頻率進行着試飛工作,或許其第二架原型機即將公開亮相。
殲-31戰鬥機作為“攪局者”的出現,讓美國的發財夢多少顯得有點尷尬了。香港《星島日報》報道指出:“目前,日本、韓國、新加坡和澳大利亞等國基本都採購了美國的F-35戰鬥機,但F-35戰鬥機在試飛中接二連三的出現故障和技術問題已經讓這些採購國憂心忡忡,甚至不滿”。
難怪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稱:“許多專家對該項目的進展和將起到的作用感到擔憂。這款戰機的單價從2001年之後暴漲了75%,各種問題的出現令項目各開發國也失去了熱情”。
2012年10月31日,殲-31鶻鷹戰機首飛成功,瀋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終於在世人的關注下扔掉了“靠仿造蘇霍伊戰機而生存”的帽子。而隨着殲-15艦載機在“遼寧”號航母上完成起降,人們再一次將溢美之詞給予了沈飛。
可能有很多人會期待“鶻鷹”戰鬥機的早日服役,但讓人失望的是,也許“鶻鷹”戰鬥機永遠不會出現在中國軍隊的裝備序列里,因為殲-31“鶻鷹”戰鬥機並沒有被國家立項,換言之,這是沈飛和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的企業項目,類似於FC-1“梟龍”外貿;
國家沒有立項,也沒有投資,自然也沒有必然性去採購,而所有的市場風險將由沈飛和中航自己承擔。根據601所(瀋陽飛機研究所)李天院士的個人傳記《情志藍天:記航空氣動專家李天》所述,鶻鷹戰鬥機的來歷被解釋得一清二楚。
“……2007年10月底,總裝備部正式發文宣布611所(成都飛機研究所)的方案勝出,並以611所為主,601所參加,共同組成國家隊進行新一代戰機(殲-20戰鬥機)的聯合研製”。
李天院士在傳記中稱:“……當時所領導考慮不能由此就停止對新機的研究工作,考慮所未來發展和提升核心競爭力,為鍛煉隊伍和培養人才必須下決心掌握新技術。所里決定自籌資金開發一個新的項目(AMF“鶻鷹”戰鬥機)……李天全面負責技術工作”。
實際上,企業自籌資金研製戰鬥機正在成為中國航空工業的一個常見現象,除了“鶻鷹”和“梟龍”戰鬥機之外,L-15高級教練機也是企業自籌資金研製的,目前,成飛也在自籌資金研製一種新型出口多用途戰鬥機。這些都說明,中國航空企業的資金實力已經非常雄厚。
除了殲-20、運-20、直-20和新型隱身轟炸機等這類“天字一號”國家立項的工程之外,中國航空工業正在利用自身的資金實力來推進武器裝備的研發工作,這是幾十年前所不可想象的。即使沒有國家投資,601也決定自擔風險,自籌資金進行下一代戰機的研製。
而這個考慮得到了中航工業總部的大力支持,一方面,這事關中航工業航空產品發展的大戰略,涉及到未來幾十年中國軍用航空產品在世界範圍內的競爭,另一方面,促進內部各航空研究所產品的競爭才是良性發展的道路。事實證明,中航工業做出這樣一個決策,是多麼適當和智慧。
來源:環球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