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歐洲人現在不太可能“喜歡”中國 但識時務的
送交者: 三把刀 2014年06月16日02:22:0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社評:歐洲不是西方的末尾,而是前哨

2014-06-16 08:15:00

來源:環球時報 責任編輯:王京濤 作者:環球時報

  李克強總理今天前往歐洲,參加中英總理年度會晤,並正式訪問英國希臘。與習近平主席今年3月訪歐相呼應,李克強此行再次彰顯了中國對歐洲的高度重視。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歐洲大約占了“西方”這一政治文化概念的一半內容,這一切讓歐洲不言自重。

  中國社會對歐洲的態度相對於國家戰略,顯得更加分散。一方面,中國人對歐洲文化的崇尚根深蒂固,常把歐洲老牌資本主義社會的風貌看成“貴族文化”的典範。另一方面,國人中“俯視歐洲”的情緒開始有針對性地出現,它往往是因為受到歐洲對華不當行為的刺激,並且受到因中國崛起中歐力量對比持續變化的鼓舞。

  總體看,中國公眾對歐洲的關注度近年有所下降,對歐興趣在向文化和消費領域集中,中國同歐洲大國無論關係順利或是齟齬,後者對中國的直接政治影響或衝擊都不再像過去那樣強烈。這或許會讓一些歐洲人感到失落,但這也為雙方長期“君子之交”創造了穩定條件。

  中歐關係在一定程度上證明國家之間的確“遠有遠的好處”。中國崛起引發的地緣政治矛盾大多集中在周邊,在世界主要力量中,中歐相處應是相對輕鬆的。相對於中歐那些臨時性爭吵,雙方各自都面臨更加急迫且長期的挑戰。

  中美關係受到政治分歧和地緣政治競爭的混合擾亂,其中地緣因素越來越突出。中日關係就更不用說了。歐洲人也會把歐洲衰落的一部分原因記在中國頭上,但這種“怨恨”對塑造中歐關係的實際參與並不多,歐洲人現在不太可能“喜歡”中國,但他們是識時務的,會追求更符合歐洲利益的中歐關係,而在抒發情緒上適可而止。

  中國更應跳出“情緒”。要看到,“西方”構成了中國崛起的最大戰略挑戰,而歐洲是化解西方阻力最現實的突破口。從這個意義上說,歐洲不是西方的末尾,而是西方的前哨。中國同歐洲主要國家的關係也的確是迄今中國同西方的“相對最好關係”,儘管這種合作的內在結構和評價環境很容易受到臨時性因素的衝擊。

  20世紀的世界大國之間或者抱團或者敵對,21世紀新興大國的崛起從根本上改變了這一過於簡單的模式,中國同每一個大國的交往都同20世紀人們熟悉的大國關係有所不同。同歐洲大國我們有時候很“親密”,有時又因具體摩擦急劇轉冷,這種搖擺很可能是某種戰略關係定型的前期過渡。

  中歐的合作和摩擦雖然長期交織,但前者的主導性逐漸增強,對於經常交替變換的歐洲執政者來說,它會產生一定的強制性。中國和歐洲互搏實力,也在“鬥心眼”,但中國如今的戰略高度和視野都超越了歐洲國家,我們應能把中歐合作和衝突的性質都看得更清楚,也做得更加遊刃有餘。

  中國在同英法德“輪盤轉”的摩擦中,逐漸練就了外交層面的成熟。就國家關係來說,中國應當說獲得了主動。但中歐價值觀衝突的根源依舊,今後仍有可能發作。

  中國還很難在一個具體對歐衝突中取得壓倒性勝利,但我們的執著已經產生威懾力,歐洲人漸漸清楚了同中國鬧彆扭的代價大於他們的收益。中國人或許不應太着急,歐洲仍有點“軸”,我們需坦然處之。中歐關係是充滿歷史刻度的,它再清楚不過地記錄了這個世界的變遷。而且,今天的中歐在相互塑造,一方向另一方一邊倒施加影響的時代結束了。▲

0%(0)
0%(0)
  根本就不是一路人,利益關係而已。如想當大國,需別人尊重你。  /無內容 - 就這樣決定了吧 06/17/14 (126)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毛主席困難時期七個月不吃肉浮腫是事實
2013: 我軍神秘網軍部隊曝光
2012: 韓國抓扣4艘中國漁船,中國海軍陸戰隊
2012: 神九飛天吻天宮 黃岩島傳來重大利好 菲
2011: 咱也評評共產黨
2011: 粟裕和張靈甫在八年抗戰中的經歷
2010: 轉載:一個留學生就當年餓死三千萬的質
2010: 83%韓人望與中國一戰 看台灣網友的評論
2009: 江青受審時的辯護詞
2009: 中國在打勝仗之後所面對的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