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布什連任和北京的機遇
送交者: 於時語 2004年11月06日13:13:3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布什連任和北京的機遇 --------------------------------------------------------------------------------

● 於時語

美國總統選舉前夕,中國前副總理兼外交部長錢其琛在英語《中國日報》上發表評論,批評布什政府的強權單邊主義國際政策,被歐美媒體廣泛引用為北京偏向克里的徵象,同俄羅斯普京同時力挺布什形成鮮明對比。

  從理論上講,布什政府的單邊主義和以武力優勢維護美國霸權的政治哲學,確實對正在崛起的中國非常不利。布什政府上台初期,從南海間諜飛機事件,到從鮑威爾國務卿手中劫持了美國外交政策的新保守主義“火神”集團在台海問題上咄咄逼人的姿態,可以說使得中美關係落到尼遜訪華以來的最低點。

  可是從現實政治角度,自從九一一事件以來,布什政府的強權政策反而構成對北京非常有利的國際局面。這便是“邪惡軸心”不僅取代了“邪惡帝國”蘇聯,也取代了蘇聯瓦解後迅速上升的中國,成為華盛頓的國際主敵。原先亨廷頓紙上談兵的基督教-回教文明衝突,因布什的“反恐”戰爭特別是伊拉克戰爭而確立。在美國大批保守人士眼中,這場衝突是像蘇美冷戰一樣會延續數十年的“第四次世界大戰”。這一嶄新的國際大氣候,為北京的國際“韜晦”策略提供了千古良機。

  不妨設想一下,如果美國在伊拉克戰爭的無底洞中已經投下的2500億美元巨款,全部用來圍堵中國,今天的台海會是什麼局面?因此說布什和北京分別是九一一事件的兩大贏家,絕不為過。而布什在“反恐”旗號下的成功連任,實在也是對北京的福音。

中印科技崛起威脅美國

  美國知識精英界紛紛認識到,中國(以及印度)借美國全力“反恐”無暇他顧的歷史機會在亞洲坐大,是美國霸權的真正威脅。《紐約時報》資深國際專論作家弗里德曼,在過去一年中再三評論這一歷史趨勢。在大選前夕,弗里德曼又特地強調中國和印度在科技上的崛起,構成美國世界地位的真正威脅。

  美國《新聞周刊》國際主編法里德扎卡利亞(Fareed Zakaria)10月19日在《華盛頓郵報》上發表評論,題目就是《美國的重大挑戰:亞洲》,他認為中國領導下的亞洲崛起,是可以同500年前歐洲列強開始主導世界相比的歷史大勢,批評華盛頓糾纏於“反恐”而未能正視這一歷史性威脅。扎卡利亞是回教印度裔,布什和克里的耶魯大學校友,哈佛大學的政治學博士,代表美國知識精英界的新星,甚至被視為未來可能的第一任回教徒美國國務卿。

  種種例子都表明,美國有識之士看到了美國被回教激進主義纏住,實在是讓中國和印度藉機坐大。特別是“反恐”真的像美蘇冷戰一樣經年累月,美國的世界霸權就會受到亞洲崛起的嚴重威脅。

  如果代表美國知識精英階層的克里贏得大選上台,歐美和解以及西方與穆斯林世界之間的某種政治妥協,將主導克里政府的外交政策。特別是儘早結束橫豎不屬於克里責任的伊拉克戰爭,從而緩解回教世界的反美浪潮,將成為克里施政的重點。卡特總統的國家安全顧問布熱津斯基大選前夕在《紐約時報》上發表《如何製造新的敵人》一文,明確陳述了民主黨精英這種外交策略設想。這樣的多邊主義,短期內似乎對北京有利,但是從長期角度,會促使美國早日全力以赴對付中國和亞洲崛起的挑戰,而威脅北京的“韜晦”策略。

連任總統關心自己的歷史地位

  幸而是“反恐”總統布什成功連任。眾所周知,美國總統在第二任上的首要關心,是自己的歷史地位。克林頓在第二任上不遺餘力地推動中東和平,最後功虧一簣,便是例證。無論在國際國內,小布什總統在美國歷史上“流芳百世”還是“遺臭萬年”,完全繫於“反恐”戰爭的成敗。所以針對回教世界的“反恐”繼續成為第二任布什政府的外交重心,自不待言。

  如筆者多次指出,布什連任成功主要在於美國宗教保守勢力的支持。連共和黨方面也承認,布什在俄亥俄州的關鍵險勝,靠的是屬於“聖經地帶”、平素投票率不高的俄州南部鄉村。共和黨食髓知味,未來固然免不了向中間靠攏的“全國團結”表面文章,實質上決不會背棄右翼宗教保守基層。

  布什上台以來特別是九一一之後的各種行為充分證實,黨派利益是其最終主導,與其討好決不會投共和黨票的自由派,還不如確保自己的鐵杆基層。而這一鐵杆基層強烈的“敵我觀念”,便是針對回教穆斯林世界。所以不僅伊拉克泥沼無法結束,伊朗代表的回教世界核武裝如果聽任發生,將徹底改變“文明衝突”中的實力均衡,極難為布什集團以及基督教基層上下兩方接受。

  總之,除了在中美貿易上相對於民主黨的好處,第二任布什政府將繼續耗費巨大的國家和國際資源,來從事針對回教世界的“反恐”戰爭,而難以騰出手來應付中國和亞洲崛起的挑戰。這除了容許中國繼續從容發展經濟實力,也為北京提供了外交機遇。

以台灣問題和朝核問題作交易

  第一個機遇在於將朝鮮半島和台海問題掛鈎。因為“反恐”,朝鮮核問題將繼續是第二任布什政府無法全力以赴的難題,而必須仰仗北京的合作。因此不妨注意鮑威爾最近在北京聲稱“台灣不是一個主權國家”的“失言”事件。

  信奉國際主義的鮑威爾四年來受盡排擠,儘管大選後出現要他連任國務卿的呼聲,大多數跡象表明他去意已決,特別是《新聞周刊》新近透露鮑威爾私下承認伊拉克戰爭沒有取勝之望。然而再是作為“五日京兆”,向來出言謹慎的鮑威爾難以在如此敏感的台灣問題上真正失言。筆者認為此事顯示華盛頓有以台灣問題和朝核問題作交易的跡象。

  如果鮑威爾北京發言確是個交易信號。那麼布什連任,便為北京提供了在朝核談判上狠敲華盛頓竹槓的歷史時機,這也可說是當年北京替金日成收拾韓戰殘局而喪失“解放台灣”歷史機會的小小補償。

  另一重要機遇在於歐洲。筆者已經指出布什連任註定了歐美離異的歷史大勢,此事需要另文詳析。但是歐美離心,為北京近來的歐洲戰略提供了新的機遇。這首先是解除歐洲對華武器禁運問題。有趣的是英國《衛報》在分析布什連任勝利的國際影響時,特地提到英國正在向法德兩國提出解除對華武器禁運的立場靠攏。

  布什連任自然會帶來對中國的挑戰,但是北京的亞洲外交近來有相當不俗的表現,例如公開支持印度加入安理會,便是出色的一招,表明北京看到印度深厚的文化自信,不會像日本一樣甘心成為美國的附庸。希望北京能夠類似化解布什連任的不利因素,而充分利用其中的外交機遇。

·作者在北美從事科研工作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伊拉克,誰的“越南”?
2003: 從火力系統看中國新一代主戰坦克的性能
2002: 兵端不難屢興! - 三評美國的“嚴重關
2002: 金正日意欲何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