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人物素描)中国军方智囊熊光楷
送交者: 老巴巴 2005年04月05日12:38:24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人物素描】 军方智囊熊光楷

“新军事变革”格局中的中坚   熊光楷,1939年3月出生。1956年入伍,毕业于解放军外语专科学校本科班和军事学院高级系速成班。先后在中国驻前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大使馆工作。历任参谋、武官秘书、副武官、总参副局长、副部长、部长、参谋长助理。1996年至今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2000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7年起兼任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现受聘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外国语学院的兼职教授,并担任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的博士生导师。

  

  我们既不要忽略战争中高技术的运用,也不能忽略战争中人的作用。

  ——熊光楷

  儒将探曹营:他要去五角大楼

  2002年12月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率领一支由7人组成的解放军高级代表团前往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与美军界高级官员举行第5次中美两军防务磋商。这次不同寻常的磋商引起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美媒体发表评论认为,这次磋商不仅仅标志着中美两军自“南海撞机”事件以来中断的交往完全恢复,而且注入了新的内容。

  中美两军的防务磋商建立于1997年,由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佩里提出,在熊光楷此次访美前总共进行了4次,最后一次是2000年11月,双方进行副国防部长级的会谈,后来因为2001年4月1日发生的南海撞机事件,磋商中断。

  说起来,熊光楷在美国军界拥有相当高的知名度,这不仅因为他在中国军队中负责军情研究和对外交流,身份敏感,还因为美国一直流传着一则谣言:1995年熊光楷在一次私下谈话中告诉一位美国军官,大意是:我们更在意洛杉矶而不是台北。分析人士认为,熊光楷的这番话暗示如果美国敢出兵介入台海冲突,干涉中国内政,中国就有可能以长程武器对付美国西岸城市。这名军官马上把熊光楷的这次谈话以及分析人士的推断,反映给美国政府,结果美国政府信以为真,如临大敌。《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美国传媒借机大肆炒作,为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的“中国威胁论”推波助澜。

  这完全是美国记者无端捏造的谣言,美国政府事后也证明“这是一个错误”,是无稽之谈。其实有人说这是因为美国人对熊光楷太敏感了,才造成这样的“错误”。

  就在熊光楷从五角大楼前往白宫会见国家安全顾问赖斯后,美国《华盛顿时报》又制作了一条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是:“中国将军被告知对美国的威胁无法接受”。可当人们仔细通读全文后才发现,赖斯没有讲一句关于中国威胁的话,显然这是记者精心“制作”的效果。

  在五角大楼举行的中美军界高层会议,从上午9时开始一直到下午2时30分,历时5个小时,其间美方以一顿轻松的三文鱼午餐款待了远道而来的中国客人。美国国防部负责国防政策的副部长道格拉斯·费斯表示,这是一次真正的“磋商”,解放军代表团显得非常“专业”。

  费斯是五角大楼的一个重磅人物。他所任的职位是五角大楼“四个高级职位之一”,负责所有与国家安全和国防政策有关的事务,监督美国国防部政策和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具体地说,他的职责 是:制定与外国政府、军事团体和国际组织结盟和发展国防关系的政策;制定、协调并且监督与外国政府和军事团体有关的国际安全战略和政策的实施;监督所有与国际技术转让有关的国防活动。

  熟悉费斯的人都无一例外地感觉到他与白宫和五角大楼不同寻常的渊源关系:在里根政府任内,他是白宫的国家安全顾问,并任国防部负责谈判政策的副部长;后来又任过国防部长特别顾问,政治观点属强硬派;他还担任华盛顿“福特和扎尔律师事务所”的律师,自称精通“国防和航天领域的技术转让、合资和外国投资”。据称,这个偏执色彩很浓的政治人物,为人处事却相当有水平,得到了美国历届政府的赏识和器重。

  在熊光楷到达五角大楼后,费斯还意味深长地向中国代表团介绍了美国国防部负责亚太事务的副国防部长助理劳利斯。熊光楷一行不仅被美国人直接迎进五角大楼,还将前往白宫与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赖斯举行会谈,这似乎表明美国对熊光楷一行的礼遇是经过周密安排的,以凸显美国对解放军的善意,也期待熊光楷将军对美国的强硬立场在一种相对和谐的环境中逐渐软化。

  五角大楼发言人戴维斯少校在接受《21世纪环球报道》采访时做出这样的评价:“我们这次的会谈比以往的都要好。”事实上就在熊光楷副总参谋长起程前,中美海上军事安全磋商机制海空军事安全工作小组第二次会议于12月4日至6日在中国的青岛举行。会议期间,美方工作小组拜会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北海舰队参谋长少将,并参观了海军“青岛”号导弹驱逐舰。

  戴维斯对这次熊光楷访美情形的总体判断是恰如其分的,但了解内情的人也知道美国军方其实对中国军方包括熊光楷将军是存有疑虑的。12月9日的工作午餐期间,熊光楷向美方提出了中方的交流计划,但美方以“仍在研究”为由,不愿做出回应。究其原因是美方认为中美双方在军事上缺少“互惠和透明”。

  美国一直对中国有这样一个“抱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官员来我们五角大楼参观多次,与主要的决策者会谈,但我们美国从来没有任何一名官员有机会走入中国的“五角大楼”。戴维斯曾说:“我们带他们去看我们的基地,看我们的前线作战部队,让他们会见我们的军事将领、决策者和政策制定者,但我们的官员去中国时,他们每次都被带到同一个基地,我们不能见到真正的军事将领和决策者,我们只是见到外事官员和情报官员。我们到中国去,见到的不是我们的同级官员。”

  戴维斯这样诠释了美国因“抱怨”所产生的应对之策:“正因为我们不了解中国的意图,我们不得不做最坏的打算,如果我们做最坏的打算,就意味着实际的威胁可能比我们想像的要小。所以,如果中国想让美国认为他们不是一个威胁,最好是让我们了解他们的意图。我想对美国也是同样如此,如果中国更多地了解了美国的意图,肯定会了解到什么是我们的威胁。”

  在美国看来,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对其造成威胁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个是这个国家的军事能力,另一个是这个国家的意图。戴维斯说:“我们认为,威胁等于军事能力加意图。衡量一个国家的军事能力是很容易的,如我们可以了解到彼此有多少飞机、多少军舰、多少导弹,但意图很难衡量,因为这涉及到人的因素。了解意图,就需要双方的直接接触,大家在一起交谈,了解彼此的想法。说句实在话,我们对中国的军事力量了如指掌,但我们对中国的意图不甚了解。”

  大概因为这个原因,趁熊光楷访问五角大楼之机,《华盛顿时报》又把那则谣言翻了出来,并大加炒作。然而五角大楼并没有完全被媒体言论所左右,对熊光楷访美充分给予肯定。美国防部副部长费斯对外界说:“这些军事交往能让我们对中国的想法、政策及能力有更深入的了解,这至少能让我们制定的政策和他们制定的政策,都能建立在更准确的信息之上。”

爱读书,勤思考

  对美国人来说,熊光楷是对美国军情最有发言权的人,没有什么不在这个从事军情分析40多年的中国谋略家的掌控之中——像这样一个在中国军界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将军,对中国军事政策方针的影响力也是十分巨大的。

  熊光楷对外界来说确是个神奇的人物,但也是一个普通的人,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一个中国军人和教授”。

  熊光楷1939年生于江西南昌,195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60年,21岁的他进入国防部从事军事情报工作。1982年他在解放军军事学院深造,曾任中国驻前民主德国大使馆武官处翻译、中国驻前联邦德国大使馆副武官;49岁时升任解放军总参某部部长。

  熊光楷多年来养成了爱读书、勤思考的习惯,他的书架上放满了各国军事家和政治家的理论著作,他对各国政治家的政治见解和军事家的军事理论了如指掌。为了及时了解各国的最新军事信息和政治形势的变化,他每天都要阅读来自世界各地的报刊和学术文章,并对之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

  熊光楷的妻子195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精通英语、德语、日语等语言,曾在航空工业部国际事务局工作。外界对她的评价是:“聪明、有礼而又机警”。熊光楷在前民主德国任武官时,她在中国驻前民主德国大使馆工作;随熊光楷一起回国后,她在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任工程师。由于出色的外文水平,当熊光楷面对堆积如山的文章来不及翻译时,她便成了丈夫的得力助手。

  熊光楷丰富的对外军事交流经验是在长期的工作中积累、研磨而成的,无论是任驻前民主德国大使馆武官处翻译、驻前联邦德国大使馆副武官期间,还是回到总参谋部,他都能以一种战略家的眼光分析形势,促进对外军事交流。他还经常以解放军发言人的身份接待官方和非官方的外国客人。他很重视社交礼仪,思维敏锐,很健谈,充满自信,即使是最苛刻的美国官员在见过熊光楷后也称赞他是一个“灵活的人”“非常专业,精力充沛,说话不拖泥带水,而且总希望能控制场面”。

  熊光楷在参与军方对外交流的同时,能从有效的信息中进行理性的战略的思考,针对性强,形成富于个性的军事观,以提供中央军委最高层决策参考。1987年6月,熊光楷在《国防现代化》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和平时期世界主要强权的国防发展战略及政策》的文章,社会反响强烈,中央军委更予以高度重视。此文以可靠翔实的材料,用一种战略的眼光,对当时世界上最强权国家的国防用心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极具前瞻意义,是一份不可多得的世界军情形势报告,中央有关部门把它视为当时总参谋部交出的一份极佳答卷。

  1988年熊光楷出任总参某部部长后,更是注重这种及时的、有效的、信息量大的世界军情分析报告,保证每个月都有分量很重的咨文报送中央军委,以便军委高层及时掌握信息。

  熊光楷工作的高效率和独到的战略眼光深得中央军委的好评,这一年,他被中央军委授予少将军衔,1993年又被授予中将军衔。 教授式的全能谋略家   1992年11月,熊光楷出任总参谋长助理,1996年1月任副总参谋长,2000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熊光楷虽然官居要职,身份神秘,但为人随和,比较平民化。香港记者曾为他发表过一个特写:

  2003年3月两会期间,国家安全部部长许永跃与其他部门的6位部长在大会堂休息厅留影,当记者们围上采访,许永跃警惕性很高:“我是列席人员,没什么可说的!”接着记者们又问起了接班问题,部长们齐声说:“好不容易休息,给我们一个宽松的休息环境吧!”这时,大会堂北门出现了一位衣着普通的列席人员,但他走到哪里都有警卫人员向他敬礼,原来他正是大名鼎鼎的国家军事情报最高负责人、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他与许部长一样,态度亲切随和,不介意记者拍照,只微笑挥挥手说:“我是列席代表,不方便讲话。”

  说起身份,熊光楷最喜欢他的身份是教授,因为他是国防大学和解放军南京国际关系学院的兼职教授。他似乎很偏爱这样的身份。他在解释自己身份的时候,常会拿美国国务卿鲍威尔来做比照。鲍威尔在出任国务卿之前曾担任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是四星上将。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主编朱克曼知道熊光楷与鲍威尔在出任国务卿前身份的某种对应关系,便送给熊光楷一本鲍威尔写的自传《我的美国之路》,朱克曼在上面写了这样一段话,“这本书的作者是一位将军,但是他的内心深处是一位政治家;他愿意把这本书也送给一位将军,他的内心深处却是一位教授”。

  熊光楷说,朱克曼的话说到他心窝里去了。

  尽管熊光楷更喜欢自己的教授身份,但外界还是把他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军事谋略家。且不说他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这样一个高层谋略家的身份,就是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的职衔也完全是谋略家的角色。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成立于1979年,外界称它是“中国军方智库”,其成员由众多老外交家和退役将军组成。大概是因为学会成员大多是中国军官,又是熊光楷全权掌控的缘故,国外一直怀疑它是解放军总参谋部的一个机构。西方社会学家A·杜克·班纳特在他的《中国外交政策的制定:结构与步骤》一书中说:“北京国际战略学会目前的主要职责就是发展与那些研究外国战略与国家安全问题的专家的联系。”

  其实,中国国际战略学会是中国研究国际战略问题的全国性民间学术团体,20多年来为中国的国家安全、经济建设以及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成为重要的决策咨询机构,同时还是中国外交、军事领域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现已同世界上50多个国家的百余个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有很多外国政治家、军事家和军事科研人员访问该会。2001年4月17日,应唐家璇外长邀请来华访问的巴基斯坦外长萨塔尔来到中国国际战略学会发表了演讲;2002年2月27日,日本前首相桥本龙太郎应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的邀请,在北京举行了题为“试论新时期日中关系的重要性”的演讲;同年4月,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应学会之邀访华,就“9·11”事件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反恐斗争等问题与熊光楷等进行座谈。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每年都举行一届年会,总结全年的工作,提出研究议题。2002年12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年会上,有100多名长期工作在外交战线与军队的老外交家、老将军及国际战略、经济、科技问题专家、学者出席。熊光楷会长容光焕发,以他独特的思维,多角度地分析了当前的国际形势,并从“正确认识战略机遇与忧患意识的关系”“正确认识反恐与反霸的关系”和“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与发展模式多样化的关系”等3个方面论述了如何用“十六大”精神加深对当前国际形势的认识,受到了与会者的高度赞扬。

  作为中国军队的高层官员,一个谋略家,熊光楷在主持中国国际战略学会的同时,更多地以解放军副总长的身份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

  2000年1月 22 日,熊光楷赴美进行中美两国国防部第3次防务磋商,使自1999年因驻南使馆被炸而中断的中美两国定期军事磋商得以恢复。中美第3次到第5次防务磋商都是熊光楷亲自率队。他还多次率团赴澳大利亚参加中澳防务磋商。2002年5月22日熊光楷访问英国,与英军副参谋长巴格尔空军上将举行了中英两国首次防务磋商,并在会晤了英国国防大臣胡恩和英国陆军参谋长沃克后,在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作了题为《中国的新安全观和国防政策》的演讲。

  熊光楷既是谋略家,也是教授,他在大学的许多演讲理性而生动,好评如潮。他喜欢吟诗唱歌,充满灵性。

  具有朝核问题与中东、南亚安全问题 发言权的重锤人物

  2003年熊光楷有两出重头戏。一是他于2月8日参加了第39届慕尼黑国际安全政策会议,在会上作了题为《当前全球反恐形势及前景展望》的发言,阐述了中国以新安全观为基础所确立的反恐基本政策,强调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是中国政府制定反恐政策、开展国际反恐合作的指导原则,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评价;二是10月24日,他作为中国军事高层代表团中最核心的人物之一,随国务委员、国防部长曹刚川访问美国。

  海南撞机事件使两国军事交流陷入低谷后,中美军事交流的升温,是自2002年美助理国防部长罗德曼率团访华和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上将访美开始的。2003年9月美国的两艘军舰驶入中国重要海军基地——湛江港,几乎就在曹刚川启程访美的同时,应美国海军的邀请,享有“中国神州第一舰”美誉的“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和“青海湖”号综合补给舰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编队,对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关岛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中美军事交流呈现出良好的势头。而曹刚川的此次美国之行,则进一步标志着中美中断的两军高层接触正式恢复。

  由于曹刚川是自1996年12月迟浩田访美后7年来第一位访问五角大楼的中国国防部长,再加上神秘色彩很浓的、屡屡与美国人打交道的老道的军事高参熊光楷“助阵”,因此,曹刚川此行吸引了海内外众多关注的目光。

  曹刚川一行对美国的访问无疑是成功的,10月24日他们抵达纽约,第二天即参观了西点军校,接着是对华盛顿的访问。美国对中国国防部长的访问非常重视。五角大楼拉姆斯菲尔德和沃尔福威茨这两位美国国防部的正、副掌门人对中国的态度已经友善了很多。曾经在中美撞机事件后下令取消美军向中国厂商定购军帽合同的拉姆斯菲尔德亲自在五角大楼欢迎和接待了曹刚川、熊光楷一行;对中国多次出言不逊的美国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也在曹刚川一行抵达华盛顿的当晚为中国客人举行晚宴。从中美双方各自发表的声明和消息中可以看到,中美军事高层的会晤是“积极的、建设性的和富有成果的”。中美双方还透露,双方同意就2004年两国军方领导人的访问日程进行安排,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迈尔斯和副主席佩斯将军明年将访华,中国军委和国防部其他领导人也将陆续访美。

  在熊光楷随曹刚川部长访美期间,正值“中美关系:过去、现在与未来”研讨会在得克萨斯州开幕。11月5日,熊光楷副总长出席了会议。

  这次研讨会由美国前总统布什发起,由得克萨斯州农工大学、布什总统图书馆基金会和中国人民对外友协联合举办,是中美建交以来由民间举办的级别最高的两国关系研讨会。因而出席会议的都是中美政界、军界和外交界的重量级人物。比如中国国务院前副总理钱其琛、中国驻美国大使杨洁篪及美国前总统布什、美国国务卿鲍威尔、美国前国务卿贝克、美国前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罗夫特、美国前驻华大使普里赫和尚慕杰、美国前国务次卿坎特和中国问题专家蓝普顿等。

  熊光楷就中国对地区性安全问题的关切在会上作了发言。

  关于东北亚地区安全问题,熊光楷说:“中国在处理朝鲜核问 题上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半岛和平与稳定,我们的基本考虑是朝鲜放弃核计划,同时朝鲜合理的安全关注也应得到解决。”他表示,中国真诚地希望有关各方保持克制,避免采取可能导致局势进一步升级的任何单方面举措,在北京“六方会谈”的框架内继续积极努力,探索和平、全面、公正地解决朝核问题的途径。

  在谈到中东地区安全问题时,熊光楷说,中方对最近巴以紧张局势的加剧深感不安和忧虑。中国认为“以暴易暴”无助于问题的解决,通过谈判实现“以土地换和平”是解决巴以冲突的惟一有效途径。

  在谈到南亚地区安全问题时,熊光楷说,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友好国家,中国和印度的关系近年来也得到较大改善和发展,作为南亚的近邻,中国不希望看到印巴两国兵戎相见。

  对熊光楷已经十分熟悉的美国军政界以及公众,再次领略了这位中国将军的魅力。根据美国解密的国防部情报局机密文件透露,美军形容熊光楷是一个“条理分明、头脑灵活”的解放军高级官员。

  “RMA”关键人物,欣赏科索沃战争 风云人物科瓦什宁

  曾有人问熊光楷,在与国际军事界的交往中,他最欣赏哪一位当代外国军事将领。熊光楷公开表示他最欣赏俄罗斯的科瓦什宁将军。

  科瓦什宁将军是俄罗斯叶利钦时期和普京执政前期的武装力量总参谋长,被认为是俄军队的少壮派。科索沃战争期间,面对美国及其北约对科索沃的进逼和轰炸,科瓦什宁大将发出强硬声音:“如果俄罗斯面临生死选择,那么俄武装部队的一切武器装备,特别是核武器,都应被利用。”战争后期,科瓦什宁采取先斩后奏之法,未得到叶利钦的同意,便下令俄罗斯200余名空降兵鬼使神差地出现在科索沃普里什蒂纳的机场,从而打乱了北约的整个部署,使北约在科索沃单独执行维和任务的如意算盘落空。

  普京上台后,科瓦什宁与俄国防部长谢尔盖耶夫就俄军发展战略曾有十分激烈的争论。谢尔盖耶夫曾表示,其他大国特别是美国对俄罗斯的威胁以及超级大国之间的竞争与较量都是通过核武器进行的。作为原俄战略导弹部队的总司令,他想把削减常规军队的费用花在核武器上。而科瓦什宁则主张把用在核武器上的钱用于常规力量建设,因为“俄罗斯最直接的安全威胁就是来自其最邻近的国家”。俄军对车臣战争的胜利似乎进一步佐证了科瓦什宁的观点。因此,普京总统准备牺牲“核武器发展潜力”来发展俄常规力量。但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普京总统意识到科瓦什宁对核武器的排斥事实上削弱了俄罗斯的军事威慑力,与他的军事大国思想不相适应。为了使俄罗斯沿着战略核力量与常规力量平衡发展的方向走下去,普京决定重新调整俄罗斯的军事发展战略,并于2001年撤去了科瓦什宁的总参谋长职务。

  在熊光楷看来,撇开人们对科瓦什宁的争议不说,科瓦什宁是一位在俄罗斯军事改革、军事外交方面很有成就的军事战略家。比如他在军队建设上率先提出俄罗斯不能背上沉重的战略火箭军的包袱,应将其变成战略火箭兵,同时建立一个航天兵种,以成为未来的“天兵”,因为未来空间战争有可能加强。他提出俄罗斯军队分三个军种(即海军、陆军、空军)和三个兵种(即空降兵、战略火箭兵、航天兵),这是个很大的改革。

  熊光楷认为,一个高级将领仅仅有敢上战场的勇气是永远不够的,尤其在现代战争中,军事战略的研究和战略创新是至关重要的。事实上自进入总参以来,他一直没有放松对军事战略的创新研究,并且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2003年4月16日下午,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熊光楷上将身着一身西服,突然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他今天在这里以教授的身份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的“中国科学家人文论坛”作“新军事变革问题”的专题报告。

  “新军事变革”这个概念的英文原文为Revolution in Military Affairs,简写为RMA。早在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美军及战略学界就开始运用这一提法并进行了大量的论述。而在这之前,由于冷战结束,一场新军事变革已经悄悄萌芽。当时的基本判断一是两极格局解体,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大战在一个较长时期内打不起来,但局部战争仍时起时伏;二是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思想和战争形态的变化,以及军队建设及编制体制的调整均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1994年1月,当时的美国国防部长佩里批准成立了一个“高级指导委员会”,负责领导美军有关RMA的研究工作。这是美国官方首次公开承认和使用RMA这个词组。

  中国对新军事变革的关注与世界同步。1991年海湾战争刚结束,江泽民就敏锐地观察到了高新技术在现代作战中被更多运用这样一个特点,多次亲自主持召开座谈会,要求军队重视研究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和规律,为我军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当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助理的熊光楷便开始系统地研究世界各国新军事变革的特点,成为中国新军事变革的主要研究人员和重要智囊。

  熊光楷的这次报告主要是围绕伊拉克战争展开的。他将伊拉克战争分为斩首、震慑、扩大战果3个阶段。他认为这场冷战后最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反映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三大趋势,即武器装备智能化、军队编制体制精干化和作战样式体系化。而武器装备智能化具体表现为各类精确制导武器已成为战争的主角,精确制导武器占战争总弹药量的比重增加明显:越战时为0.2%,海湾战争时为8%,科索沃战争为35%,阿富汗战争达60%,伊拉克战争还会更高。军队编制体制精干化具体表现为军队减少数量、提高质量,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从人数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指挥控制自动化则利用数字技术,以计算机系统作为战争的神经中枢,对战争进行指挥控制;作战空间多维化方面,过去一般是陆、海、空三维,现在运用的已增加到海、天、空、地、电磁五维;作战样式体系化包括空地一体战、空地海天一体战、各军兵种协同作战等。

  在他看来,中国必须在研究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基础上及时总结伊拉克战争,以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新军事变革。“中国在国防建设方面既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又不能好高骛远”。“中国军队在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中的防御能力正在逐步增强。 ”

  针对伊拉克战争中期伊拉克方面做的非正规抵抗,熊光楷认为这并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战争。他分析说:“我们既不要忽 略战争中高技术的运用,也不能忽略战争中人的作用。”人文精神说到底是人本主义,世间万事万物都应以人为本,“因为一切高技术战争最终还是要落在人身上,人还是战争的决定因素”。

  2003年6月5日,身着便服的熊光楷迈着军人的步伐,出现在中央统战部的会议大厅。这次他是应中央统战部的邀请来为党外人士作关于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报告的。人们看到了一个智慧的中国军人肩上所承载的全部光荣。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4: 细节中的亚裔美国人形像
2004: 评“雄鹰天下无敌”
2003: 巴格达的“太阳”就要落山了
2003: 伊拉克-政治失败的民族
2002: 以色列解除武装:中东和平四点建议
2002: 互联网上的两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