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06年:中国在行动,中日亚洲霸主之争 |
送交者: 醉魂香 2006年02月12日16:02:30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
展望2006,不妨先看看几件对中国国际战略关系极大的几件事。第一件当然是中俄联合军演的俄罗斯篇;第二件事是美国国会中期选举;第三件事是日本政坛"鹰手" 交接,后小泉时代即将到来;第四件事是美日即将启动导弹防御系统的在东亚的部署,而针对钓鱼岛的联合演习即将展开。 一、东线反击,中国出击日本海先看第一件事,中俄即将在俄罗斯举行的军演是中国军演的继续和深化,如同第一次军演,中俄的矛头固然是针对美国的遏制,但更具体的则是进一步明确显示中俄为整个朝鲜半岛提供安全保障的实力和决心(有关细节请看《中俄军力覆盖朝鲜半岛,迎接韩国脱美入亚》一文)。对中国来讲,通过中俄军演还可以进一步检阅对台一战的军事准备。中俄军演针对美日同盟的意图在第一次军演时如果还不明确的话,那么在新的一年里,由于美日同盟的加强和日本全面倒向美国的步伐加快,美日同盟遏制中俄的意图进一步明确,中俄联手对峙美日同盟的前景已经明朗。 对中国来说,今年的中俄军演还有另一个标志性的意义,那就是中国海军力量第一次高调出击日本海。笔者认为,中国出击日本海绝非只是借机显示一下力量,而是有长远规划这里需要提一下先前推荐的《中国,到日本海开发石油去!》一文。中朝签署《中朝政府间关于海上共同开发石油的协定》后笔者没有发表评论原因之一就是看到了这篇文章,因为这篇文章和笔者的想法完全一致,尤其是借中朝联合开发日本海朝鲜一侧的石油实现进入日本海并依此作为中国海军力量进入日本海的依托想法,以及中国借和朝鲜的石油联合开发增强朝鲜自身的经济实力并促进韩国加快脱离美日同盟和加大两韩经济一体化的步伐的观点和本人完全一致。 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笔者认为,单凭中国目前的海军力量,出击日本海的时机尚未成熟。一方面中国远洋海军力量有限,尤其是舰队区域防空力量薄弱,目前在印度洋的出现及即将举行的中俄军演对日本海的出击更多的只是象征性的举动。《声东击西,中国不妨主动出击冲之鸟礁》一文中关于中国主动出击冲之鸟礁的预测亦受制于中国防空型驱逐舰进展上的暂时不顺利。对于日本海来说,中国舰队需要穿过狭窄的朝鲜海峡,直接暴露在美日优势海空力量之下,在中日冲突的情况下没有任何生存的把握,中国没有任何理由冒此风险,除非中国想引诱美日开第一枪。另外,在美日韩军事同盟依然有效的情况下,这种冒险更没有道理。 鉴于这种情况,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俄罗斯依然是中俄在日本海以及周边海域牵制美日同盟的主角,中国对日本海的出击更重要是通过和朝鲜的经济联系加快从陆地进入日本海的步伐,这个步伐在2006年将借助中俄联合军演而明显加快。现在再回头看2005中国珲春市和朝鲜签定的共同开发朝鲜罗津港的协议可视为中国建立出击日本海的陆地通道的第一步,而中朝联合开发海上石油的协议则是继续,这些举动为中国海军舰队借中俄军演高调出现在日本海打下了基础。中国在日本海的策略和在印度洋先建立陆地通道,并依次为依托再寻求突破的策略是一致的。 另外,2006将是韩国脱离美日同盟的关键年,关于韩国"脱美入亚" 和靖国神社的关系本人在先前的多篇文章中(尤其是《中俄朝韩对阵美日同盟的新冷战格局会不会形成?(上,下) 》)都有详细说明。在这里只想指出一点,那就是一旦韩国正式脱离美日军事同盟,伴随中国远洋海军力量的壮大,中国经由朝鲜海峡进入日本海的通道将被正式开启,其长远战略意义极为重大。 二、西线反击,拿乌克兰开刀 俄乌斗"气" 的政治性已无须多言,关于这方面的评论也已很多,笔者无意再凑热闹,只想结合先前《面对美日进逼 中国不再低调》一文中有关美国针对中俄要建的导弹早期预警网谈谈看法。 首先美国在东欧针对俄罗斯的早期预警网是以波兰为中心,并向南北方向扩展,如果能以乌克兰取代波兰,则这个预警网则进一步向前推进。但政治和经济的现实决定了乌克兰不可能也不敢象波兰和日本那样全面倒向美国,因为乌克兰经济目前高度依赖俄罗斯,而未来严重依赖欧洲。这一点乌克兰和波兰不具可比性。波兰经济上虽然也依赖欧洲,但波兰经济早已转型,并融入了欧洲,波兰也已经加入了北约,欧盟和世界贸易组织,欧洲对波兰的政治经济手段都难以奏效,而美国又提供了大量现实好处给波兰足以抵消欧盟对波兰的经济惩罚。反观乌克兰,加入北约,欧盟和世界贸易组织都将受制于于欧洲。 其次,欧洲绝不允许乌克兰象波兰那样倒向美国。鉴于波兰的教训,欧洲(主要指法德为主的老欧洲)将会对乌克兰任何倒向美国的倾向予以绞杀,这是由于美国要建立的早期预警网将置欧洲在战略上于极大的不利境地,关于这一点《面对美日进逼 中国不再低调》一文中有详细解释。乌克兰在经济上高度依赖俄罗斯和欧洲的状况在尤先科当选总统后先访莫斯科,再游欧洲,最后才踏上白宫的南草坪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是俄罗斯敢于严惩但又不担心其彻底倒向美国的原因。其中欧洲的态度至关重要,欧洲固然在乌克兰的"颜色革命" 中似乎和美国站在一边,但在阻止乌克兰倒向美国方面则和俄罗斯高度一致。
三、在伊朗,中俄随时提供军事保护辞旧迎新之际再次传出的美国攻打伊朗的消息笔者实在没有兴趣再评论,因为要评论也只有三个字,那就是"凭什么?" 。 伊朗核问题依然会是2006年的重头戏,但经过小不什当选连任以来一年的合纵连横,各方面尤其是伊朗都摸清了底细,伊朗已经成了世界所有有影响的大国战略角逐的舞台,这种情形在历史上并不多见,和当年美国攻打伊拉克有天壤之别,当时中俄对于阻止美国攻打伊拉克几乎毫无办法。伊朗对自己的特殊地位理解得也非常到位,尤其是中俄和欧洲在阻止美国军事打击伊朗问题上的空前一致成了伊朗对抗美国的护身符,伊朗对美国的强硬显得比美国对伊朗的强硬更有根据。这个根据在新的一年里将会被赋予更进一步的含义,那就是在新的一年里,中俄对美国的反击将进一步强化对伊朗的军事保护,通过上合组织随时向伊朗提供象中国对北朝鲜那样的军事保护的前景已经逐步清晰。 正如东方时事评论员所说,欧洲人在伊朗核问题上充分显示了其大国外交鼻祖的高超技巧,正因为欧洲有力阻美国攻打伊朗的意志,中俄才有机会介入中东事务,同时欧洲也摆脱了美国攻打阿富汗和伊拉克时对欧洲不肖一顾的边缘角色形象,而一跃成为决定伊朗核问题走向的关键。美国新保守主义鄙视老欧洲的代价还要继续付下去,尤其是在伊朗。 美国在伊拉克和伊朗核问题上的失败当然是美国战略上的巨大损失,但对以色列来说却是巨大灾难。由于欧洲的转向和中俄的介入,以色列单靠美国撑腰就可以横行中东的好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更糟糕的是,以色列借助美国军事势力彻底打掉中东对以色列的军事威胁的梦想换来的却是破坏性军事威胁升级为毁灭性军事威胁。以色列2006年需要恶补的一颗就是要找到如何在大国的夹缝中寻求生存之道,原来的那一套已经不好用了。以色列的教训对日本右翼势力是很好的经验,但日本右翼势力会接受这个教训吗?至少目前日本正在背道而驰。教授日本这一课,中国是推托不掉的主讲老师。 四、美国,万般皆墨中的一丝亮点 2005年是小布什内外交困的一年,年初连任时获得的政治资本已经被挥霍一空,伊拉克的困境更被卡特丽娜飓风的影响所放大,成为小布什的政治黑洞。却偏偏在此时又迎来国会的中期选举,伊拉克局势已经成了整个共和党的巨大政治包袱,伊战问题已经由美国公众讨论议题变成共和党内部争论议题,和统独议题由台湾议题变成民进党议题有异曲同工之妙。究其实是因为美国攻打伊拉克和台独势力分化两岸关系都不符合美国和台湾的整体利益,在越来越多的民众知道事实真相后,支持攻打伊拉克和支持台独的民意基础必定不可逆转地向不利于美国共和党和民进党的方向转化。 美国新保守主义势力内政外交中唯一的亮点是日本右翼势力的主动投怀送抱,使得美国长久以来利用日本军事力量遏制中国影响的企图得以一夜之间实现,美国的内外交困和日本右翼势力的主动投怀送抱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右翼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的本质,也注定了其最终失败的必然下场。 日本右翼势力利用美国遏制中国的意图说到底是一种如果不能拿到冠军,就让所有的人都倒在跑道上的阴暗心理在作怪。但怕的是最终倒在跑道上的恐怕只有日本自己。首先,日本把自己的军事力量主导权进一步交给美国,其成为世界大国的梦想已经彻底破灭,剩下的唯一目标就是阻止中国的进一步崛起;其次,日本虽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但以外贸型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根本无法和中国内需型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长期对抗,西方世界对中国几十年的全面经济封锁不能拖垮中国,在外交上已经陷于孤立的日本又能做到哪一步呢? 另一方面,美国新保守主义势力的内外交困也使得日本右翼势力的投怀送抱显得不是时候。首先,在美国军力深陷伊拉克的情况下,又能在多大程度上支持日本和中国的对抗?其次,中国在中东,朝鲜半岛又何尝没有一大堆的筹码对付美国,指望利用美国实力对付中国终究不过是日本右翼势力的一厢情愿而已。 五、台海,硬的更硬是主线新年伊始,大熊猫成为两岸关系中的聚焦点,而且也必将是今后一段时间两岸民众谈论的热点,连宋登陆后对台软的更软的策略在继续。但笔者认为,2006年大陆对台政策主线将以硬的一手为主线,而且这一政策将会持续到2008民进党下台,奥运会结束。 一方面,民进党处于转型期,硬的一手比软的一手对促使身披绿衣的民进党支持者脱去绿衣更为有效,这是得到事实证明的道理。对台一战的军??台硬的更硬的主要表现将是最大限度的压缩台湾所谓的外交空间。
六、中国,有限高调,在气势上力压日本面对美日进逼 中国不再低调 》一文中笔者分析了中国在面对美日进逼,中国终于抛掉中国威胁论包袱,高调应击美日挑战。但这个高调显然是有针对性的,有两件事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第一件事是中国修正去年的GDP,使中国的GDP升高到世界第六位,但这个结果恐怕不是中国?修正GDP的主要目的。笔者随后看到另一篇报道指出,在中国修正GDP后,亚洲第一次出现日本的GDP不再超过亚洲总值一半的情况。笔者认为,把日本GDP为亚洲经济的非控股方才是中国的主要目的。中国此举绝非只是玩弄数字提高身价,有限的高调显然针对日本,先不说人民币币制被低估,中国大量服务业没有被统计入GDP也是事实。比如占中国人口一半以上的农村人口的衣食住行所包含的GDP被严重低估,但在两国冲突的情况下,这些人口都是难以寻找的战略资源,美国在伊拉克兵力吃紧是最好的说明。 第二件事是社科院最新出笼的世界综合国力排名更直接地表现了中国有限高调,但在气势上力压日本的意图。在这个排名中,美国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谁都不会有异议,但美国之下,如果中俄不敢自称第二,不知还有谁敢自称第二。把英国排在第二恐怕连英国人自己也心里发虚,法国人更是不服,但笔者认为给英国戴的这顶高帽非常有艺术性。在笔者眼里,一个一味追随美国的英国充其量只能算个二流国家,不管它自我感觉多么好,但近期的英国大有回归欧洲,对美国不再言听计从开始表现出相当大的自主性的倾向,这种倾向当然要大力鼓励。 反观日本,这个实实在在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自称的世界第三军事大国,却不多不少被排在中国后面,表现了对日本的蔑视。对比把英国排在第二的举动,对日本的蔑视则暗示中国对日本全面倒向美国从而在外交上逐渐失去独立性所做的评价。对此,日本人心里肯定不服,却有苦难言,其妙处就是把英国排在高位。抱住美国大腿和中国对抗的结果是日本的国际外交空间将会越来越小,这是这个排名隐含的一个意思。 对其他国家,尤其是欧洲国家的排名反映了中国希望继续保持低调的策略。这种尽量保持低调,但对日高调,从气势上力压日本的策略将成为2006和以后一段时间中国的常态,尤其是在同亚洲国家打交道时。日本明确要和中国争夺亚洲主导权,中国又何必总是扭扭捏捏呢?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4: | 中韩历史关系杂谈 | |
2004: | 东北亚的长远趋势 | |
2003: | 中国驱逐舰的发展历程(十二) | |
2003: | 美国为何要攻打伊拉克 | |
2002: | 台湾购铺路爪"盯紧"大陆导弹 | |
2002: | 中国,愿您不要再讲义气了! z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