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昨日终于将一份拖延已久的天然气供应合同授予俄罗斯总统,从而结束了长达10年的漫长谈判。在这10年里,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中俄双边实力平衡朝着有利于北京的方向倾斜。
根据这项4000亿美元协议的条款,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Gazprom)将在30年期间每年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供应380亿立方米天然气。对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来说,这笔交易提供了一个机会,使得俄罗斯能减轻对欧洲客户的依赖。这种依赖因莫斯科吞并克里米亚和破坏东乌克兰稳定而面临风险。
“至少从象征意义上说,(俄方)已经证明,他们能与中国找到足够的共同立场来发出这个强大信号,”莫斯科智库——俄罗斯外交与防务政策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andDefencePolicy)主席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Fyodor Lukyanov)表示。
“中国没有过分利用当前形势来榨取最大利益。”
普京在登机飞离上海的几小时前出席了签约仪式。此前他已在将近两天的盛大场面中露面,包括启动了中俄联合军事演习。“这些演习告诉你,没有什么阻止我们两国迈向一个真正的联盟。”熟悉莫斯科方面亚洲政策的一名俄罗斯官员表示,“而这(俄罗斯完全转向中国)是有望说服美国重新与俄罗斯接触的唯一尚存的论据,因为华盛顿方面不希望出现这种格局。”
然而,对中国来说,这笔交易的地缘政治意义很可能要小得多,尽管中国渴望进一步分散其石油和天然气供应来源。
在一些中国分析人士看来,这笔交易主要说明了一点,即莫斯科需要北京的支持。“普京知道自己的局限,”中国人民大学欧盟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义桅表示,“俄罗斯不是苏联。它不是一个帝国。”
北京方面仍然很清楚一点,即中美双边贸易的规模是中俄贸易的3倍。
“中国仍希望与美国建立大国间的关系。”王义桅表示,“中国与世界、特别是与西方的相互依赖比俄罗斯与世界的相互依赖要强得多。中国更关心自己与西方的关系。我们正受益于全球化。”
俄罗斯在2012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比中国晚了10多年。
双方都没有透露天然气供应协议中关键的定价细节,也没有商定管道和其他仍有待建造的必要基础设施的融资安排。管道输气最早也要到2018年才能开始,设想的出口量也仅相当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目前出口量的16%。
“普京在对西方说,‘如果你们不要我,我会转向东方’,但他其实做不到这点。”一名业内高管表示,“如果你看看实际的格局,就会发现所有管道都是通向西方的。他们转向东方将需要巨额的投资。而且,靠近中国的气田蕴藏量并不是很丰富。”
关于天然气供应协议的谈判始于10年前,当时普京在他的第一个总统任期,而中国国家主席是习近平的前任胡锦涛。
随后的谈判因中国严格的价格控制机制而变得复杂起来;这种机制将国内价格定在低于国际价格的水平。其结果是,中石油每进口一立方米天然气都会赔钱。
虽然中国政府去年上调了价格,但由此产生的冲击让某些最终用户吃不消。“(调价的)全部原因是让中石油终于有机会通过天然气交易赚钱,”上述业内高管表示,“突然之间,曾经可行的工业项目的经济性荡然无存。”
接受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的高昂价格,只会加剧中石油及其客户的麻烦,这促使北京方面拖延谈判,与此同时,美国页岩气繁荣压低了国际市场价格,提升了中国的谈判地位。
但在另一方面,采掘西伯利亚天然气、并将其输送至中国所需的基础设施的融资成本近年来不断上升。
在习近平的考量中,这类实际因素(而非普京在抗衡西方方面的有用性)最终占据了更大的份量,这导致中国政府致力于通过艰苦的讨价还价达成协议。
乌克兰发生的危机使中国对其北方邻国的忍耐面临考验。尽管中国一直谨慎把握,不去批评莫斯科对克里米亚及其人口(以亲俄派为主)的吞并,但中国人民大学的成晓河表示,此举令人对中国长期坚持的立场(即任何国家都不应干涉他国内政)的可信度产生了疑问。
就中国一些不安分的地区(如新疆和西藏)而言,此举也提供了一个令人不安的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