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边界争议一直以来都是中印关系之间最大的阻碍,也是两国关系中一个非常难以解决的冲突。作为殖民秩序留下的问题,印度自然选择了最有利于他们的主张,而中国则选择了最有利于我们且符合历史沿革的主张。不过应该说,事实上那些土地并非特别有价值,人口亦极少,之前中国其实有意愿谈判解决,但被印度拒绝了。
不过自然环境摆在那边,事实上就已经预示着中印双方都不会真正地构成对方的安全威胁——没有一方有能力越过青藏高原对对方核心区发动大规模入侵。两国之间如果爆发战争,也注定是短暂而剧烈的,战线最终不会变化太远。当然,相对而言双方爆发战争对印度影响更大,因为战线将离印度北部核心区比较近,而离中国的核心区非常远,短时间的高强度战争将可能波及印度的核心区。因此,双方爆发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事实上并不高,对于两国的安全和稳定也缺乏直接的影响力。仅仅考虑地缘和经济利益理性地说,中印没有必须开战的理由,相反有着不小的合作空间,对于双方而言,其下攻城是通用准则。
非常值得一提的是经济。中印之间产业结构互补,甚至可以说日益互补。印度可以从中国这里获得大量的廉价工业制成品,而中国也需要印度这个人口正在快速增长的庞大市场。尽管人均GDP和人均收入印度其实都不高,其发育程度不高但规模庞大的国内市场仍然可以让很多国家垂涎。别的不说,印度来中国医学院的留学生就已经带来了不少收益,这也是中国留学教育产业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至于小米手机、抖音app在印度的流行也是印度市场价值的体现。
双方冲突的本质其实是观念上的,即中国对于主权完整的追求和印度对于地区霸权的向往。前者自不必多说,领土主权完整对于中国而言有着非常强烈的象征意义(也有实际意义)。而对于印度而言,印度政治精英脑海里的印度事实上是南亚当仁不让的主宰,印度在地区事务上有着很强烈的扩张主义倾向,中印边界是为数不多的让印度碰壁的地方,印度精英对此似乎颇有怨念。
整体上看,中印确实没有非打不可的客观理由,但观念上两国特别是印度方面很容易做出战术理性但战略不理性的选择。那么中印之间什么时候最有爆发冲突的可能性?
中印边界争端还要放到更大的背景上看,特别是中国现在逐步进入世界舞台的中心,中国也很可能在未来继续面对来自霸权国家美国的更大压力。在这一背景下,中美掰手腕中国是相对弱势的一方,一点政治威信、资源的减损都更为敏感,因此中国不会试图与邻国发生不必要的冲突,这会让自己陷入更多的孤立中。中国是明确不愿意与印度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的,除非中国确信印度将无可避免地投入美国的怀抱并将在西南方向上不断挑起事端分散中国的战略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就很可能对印度采取惩戒措施,抑制印度挑起事端的意愿。相应的,印度如果要与美国进行战略协同,那么确实可能对中国采取更为不友好的举动,但印度同样会担心越来越具有优势的中国可能会对其政治安全产生致命的威胁。虽然战略投机可能获得一两次胜利,然而一旦玩脱了引来大规模报复,印度同样难以承受。所以双边关系上,最大的危险在于中国因为印度的战略投机行为将印度视为西南地区的长期安全威胁。
印度国内政治也有问题,一般而言,只要战争的把握不是很大,那么政府的政策可能更保守,因为如果战争打输了现任政府基本上必定垮台。但印度的民主政治下,反对派往往会利用印度民族主义进行战争鼓噪,对现任政府施压,这种鼓噪可能存在着绑架外交政策的可能性。印度的国内精英过于西方化,对于自身与中国的差距缺乏足够的认知,而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普遍民众对于中国的理解更不必提,在媒体轰炸和人身依附关系没有被现代化的多重背景下,民族主义鼓噪完全可能变为民族主义自负和狂热,这里也潜藏着危险。
印度军队也没有摆脱传统的社会关系模式,士兵本身吃苦耐劳但缺乏在军官士官伤亡后独立作战的能力。这点在面对其他南亚国家时不是个问题,但在面对更为现代化的解放军时就是个问题,预计如果真打印军的交换比不会好看。尽管印度利用地利拥有更多的空中优势,但是在地面战上,除了规模,印度在远程火力、精确打击、信息化作战、电子对抗领域上并没有任何优势,而且随着中国的进步,印度的地利正在减少,技术差距反而越来越大,这点不是采购先进武器装备就可以弥补的。在军事领域,印度过去依托地利占优,但现在恐怕将日渐有望尘莫及的趋势。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长期在西南方向上给印度施压会消耗我们很多战略资源,整体而言对于我们自己并不有利。中国的逻辑很明确,中国只需要西南方向的稳定,没有意愿与印度为敌。相反,一个未经革命的发展中国家很难诞生经济奇迹,但却可以造就庞大的需求,这样的邻国不挑事我们就很乐意合作。印度长期来看不会构成我们的安全威胁,但可以成为理想的市场。其实,主动权事实上回到了印度那里,是否选择挨揍,取决于印度而非中国。
如果没有边界问题,其实印度是个不错的邻国,市场大还没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