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新型076兩棲攻擊艦投送能力分析 未縮小與美軍差距
送交者: 嵐少爺 2020年09月03日17:58:1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隨着076型兩棲攻擊艦項目的曝光,外界更多的關注點集中在兩棲攻擊艦上少有的“電磁彈射系統”以及艦載無人機上,但實際上,對於兩棲攻擊艦而言,最重要的航空裝備永遠都是艦載直升機,艦載直升機是076型兩棲攻擊艦最重要的資產和任務平台。那麼076型兩棲攻擊艦共能多少架、多少種類的直升機?目前國內有什麼樣的艦載直升機可供076型兩棲攻擊艦使用?076型兩棲攻擊艦將是怎樣起降和回收艦載直升機的?對於076型兩棲攻擊艦而言目前我們還欠缺哪些類型的的艦載直升機?

  076型兩棲攻擊艦搭載直升機數量和類型分析

  對於兩棲攻擊艦而言,根據所執行的具體任務不同,會通過精心的設計和科學的安排,來設置不同的直升機搭載方案,這些搭載方案將規定不同任務下具體搭載哪些種類的直升機,以及搭載多少架。但對於組織和編制較為固定的兩棲攻擊艦而言,整天因為執行各種不同的任務而頻繁調整艦載直升機搭載數量和類型,這肯定是不現實的。就常規任務而言,由於兩棲攻擊艦主要就是執行兩棲投送任務,因此會設置有較為固定的幾種常規搭載方案。

  直-18艦載直升機

  首先,076型兩棲攻擊艦搭載的主力仍然是運輸直升機,其中技術最為可靠,運力最大的依舊是直-8系列大型直升機,此前海軍大量裝備和使用的是本世紀初研製改進的直-8J艦載運輸型直升機,而在2014年,隨着海軍航空母艦的亮相,出現了一種新的改進型號,這就是直-18艦載大型直升機,根據任務類型和搭載設備不同,又分為運輸型、反潛型和預警型,其中運輸型因為載荷能力強,是兩棲攻擊艦主力運輸機當前的不二選擇。直-18在原來的直-8F的基礎上,將主旋翼和尾漿換成複合材料,改進傳動系統,更換大功率發動機,改進航電系統;將原機的船型底改為平底設計並取消浮筒;在機身兩側增設短翼,在機身短翼內安置起落架。直-18可能使用國產WZ6G發動機。當然對於海軍而言,直-18畢竟仍然是一款13噸級的運輸機,運力仍然有限。根據最新消息,駐江西某陸軍航空兵部隊正在試飛試裝一種名為直-8L的直-8系列最新改進型寬體運輸機,當前它還屬於陸航型號,但由於其取消了直-8傳統的地板油箱,加寬了機體,並應用了功率更大的某改進型發動機,最大起飛重量由13噸級提升到15噸級。對於海軍而言,不排除在未來幾年將其發展為海軍艦載型號,並搭載在屆時即將建成的076型兩棲攻擊艦上。

  除了大型直升機外,076型兩棲攻擊艦還可搭載中型運輸直升機,目前的選擇是直-20艦載運輸型直升機,該機目前已經在試飛階段,最近幾年就很有可能大規模生產列裝。與直-18或直-8L相比,直-20屬於10噸級中型運輸機,它採用國產渦軸-10發動機,飛行性能好,機動靈活,艦載適用性良好。加上其正在發展反潛型、搜救型,也具備發展特種作戰型的潛力,通用性好,因此幾乎肯定會列裝076型兩棲攻擊艦。

  直-18/8L運輸直升機個頭較大,運輸能力較強,可以運輸較多的物資,還可以投送像“山貓”小型作戰車輛這樣的輕型陸戰裝備,將“山貓”搭載的火箭炮、迫擊炮送上岸,加強垂直登陸部隊的火力。直-20則可以搭載艙門機槍等武器提供一定火力支援,並運輸相對較輕的物資、裝備和人員。

  除運輸直升機外,076型兩棲攻擊艦要執行兩棲投送任務,必須有火力突擊平台,因此武裝直升機必不可少。近年來,我軍陸航部隊的直-10武裝直升機已經多次登上海軍運輸艦、綜合登陸艦等艦艇進行海上演練,對於076型兩棲攻擊艦而言,中型的直-10武裝直升機綜合性能與美軍的AH-1Z相當,是“登艦”的不二選擇。目前直-10已經在空軍和陸航兩個軍兵種列裝,未來生產專門的海軍型直-10並裝備兩棲攻擊艦勢在必行。

  我軍曾多次演練直-10上艦,實際上直-10作為武裝直升機登上076型兩棲攻擊艦也算是眾望所歸

  此外,076型兩棲攻擊艦還可以搭載在直-20中型通用直升機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直-20特種作戰直升機,以執行特種作戰任務。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又新出現了一種國產艦載偵察型無人直升機,它為我國未來兩棲攻擊艦直升機搭載又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案和可能。

  所以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猜測,076型兩棲攻擊艦可以常規搭載12~16架直-18/直-8L寬體大型運輸直升機,8~12架直-20運輸直升機,4~6架直-10武裝直升機、2架直-20特種作戰型直升機和2架新型偵察無人直升機。此外還包括6~10架察打一體/攻擊型隱身無人機。

  076型兩棲攻擊艦直升機投送能力分析

  對於兩棲攻擊艦而言,搭載直升機只是“剛上路”,如何出動和運用直升機,是兩棲攻擊艦能否發揮其性能的關鍵。

  而從目前情況看,雖然076型兩棲攻擊艦的滿載排水量可能與美國的“美國”級兩棲攻擊艦相當甚至稍大,其攜帶直升機的數量也不遜於甚至可能超過“美國”級和“黃蜂”級,但由於我國航空裝備技術水平特別是直升機技術水平的限制,直升機出動和投送能力差距較大。其中直-18/8L可以一次性將一個排級單位(27~39名全副武裝士兵)投送上岸,直-20的投送能力則是班級(12名全副武裝士兵),一次性單波次投送能力為72~234人,單波次人員投送能力不如美軍兩棲攻擊艦。但差距更大的還不是人員投送,由於MV-22和CH-53K的載荷能力都達到了重型旋翼機級別,投送重型裝備的能力較強,可以更多地將火炮、車輛等投送上岸,而我軍則最大只有13/15噸級運輸直升機,最大運力和運輸重型武器裝備的能力遠不如美軍兩棲艦。此外,MV-22最大飛行速度超過500千米/小時,快速運送裝備的能力也是目前076型兩棲艦所不具備的,其在單位時間內多次運輸人員和物資的能力十分突出,使得單位時間內中美兩國直升機的運輸投送能力差距鴻溝變得更大。

  展望未來:076型兩棲攻擊艦還欠缺哪些直升機機型

  上面已經提到由於航空裝備技術水平特別是直升機技術水平與美國存在巨大差距,因此導致076型兩棲攻擊艦可用的直升機類型少,特別是缺少一些關鍵類型的直升機,這導致在兩棲艦排水量不遜於美國的情況下,兩棲直升機投送能力卻與美國有顯著的差距。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必須儘快補上短板,填補空白,追趕與美國的差距。

  目前看來,我們已經有了中型和大型運輸直升機,目前欠缺的主要是重型運輸直升機、傾轉旋翼機這兩種新型機種。

  美軍目前兩棲攻擊艦的主力重型直升機是CH-53K“超級種馬”,它的最大起飛重量為38.4噸,最大外掛載荷為15.9噸,這是一種性能優良的重型直升機,運送重型裝備能力極強。從目前看,我們國內尚沒有現役的與之匹敵的同運力級別的直升機型號。

  我國國產重型直升機模型,不但從噸位上它與CH-53K十分接近,就是從外形看也有些相似

  不過隨着中俄聯合研製重型直升機項目的推進,這一難題有望“迎刃而解”,從天津直博會上公開的重型直升機研製方案來看,新型國產重型直升機最大起飛重量為38.7噸,大大超過米-46的30噸,同時也超過CH-47“支奴干”和CH-53E“海上種馬”,可以說雖然趕不上米-26,但載荷能力優於現役的其他重型直升機,與美國最新型的CH-53K“超級種馬”相當。。其最大外掛載荷達到15噸,能夠運輸10噸貨物和超過10名乘客,也與“超級種馬”類似。

  由此看來,國產重型直升機之所以選擇了與美國CH-53K“超級種馬”重型直升機相當的重量級別和參數指標,正是瞄準了這一最合適的區間。這也表明,中國先進重型直升機,未來不止會聚焦民用和工程領域,也將像“超級種馬”那樣,成為中國海軍兩棲攻擊艦艦載直升機的主力。

  而除重型直升機外,我軍目前仍然欠缺的另一個空白,則是——傾轉旋翼機,從目前看,美軍在兩棲攻擊艦直升機配置中,已經逐步使用MV-22全部替代原有的CH-46E“海上騎士”直升機,無論運力、飛行速度還是效率,MV-22都是CH-46E難以匹敵的。MV-22的服役,的確極大提升了兩棲攻擊艦的遠程快速投送能力。單單500千米/小時的飛行速度,就是傳統構型直升機所做不到的。

  目前國內的傾轉旋翼機與重型直升機情況不同,後者已經明確立項,而前者已經在研的公開消息則並未看到。不過從近年來國內的軍工科研戰線所透露出的消息來看,雖然傾轉旋翼機我們尚未立項,但相關的技術研究和預研工作,我們卻一點沒有放鬆。以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為代表的旋翼機國家隊,在傾轉旋翼機領域通過小型傾轉旋翼機項目和試驗等,積累了豐富的研究經驗,攻克了一系列的關鍵技術。做了一些事情,也擁有了相對而言較為雄厚的技術儲備。其中直升機所還曾在展會上公開展示過“藍鯨”傾轉旋翼機模型,相信如果國家一聲令下,那麼國產傾轉旋翼機,並非不可能成功。

  在國內展會上,中國直升機設計研究所曾公開展示過“藍鯨”四旋翼傾轉旋翼機模型,這是該傾轉旋翼機上艦想象圖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9: 港府有權不用是何故
2019: 殲20戰機7機編隊曝光 明年數量或超100
2018: 菲律賓軍艦真是事故擱淺嗎
2018: 殲10早就取消機械飛控 為何10年後的運2
2017: 中南海消息人士:習近平親自下令“立即
2017: 辱國的習近平 - 連一向捧習舔習的王希
2016: 《血壯山河》之3068 台兒莊真相 49
2015: 台灣輿論對中國閱兵評論不一
2015: 外媒評大閱兵:中國重申大國地位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