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法国总统希拉克(Jacques Chirac)上周威胁要用非常规武器,即核武器对付恐怖主义国家?为何伊朗威胁要从所有欧洲银行中提出其外汇储备(尽管它后来收回了这一警告)?答案在于德黑兰核野心的性质。笔者相信,德黑兰需要核武器不是为了“把以色列从地图上抹掉”,而是想以核武器为后盾通过常规军事手段进行帝国扩张。
正如笔者早前所指出的,20年后伊朗的石油出口危机与人口危机将一同爆发,届时赡养老年人口将为该国带来沉重的财政负担。就在伊朗目前的疆域之外,伊拉克、阿塞拜疆和土库曼以及沙特东部的肥沃油田近在咫尺。和华盛顿一样,它的邻国们对伊朗成为核国家的前景保持着高度警觉,而且暗地里非常希望华盛顿能消除伊朗的核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社会就最终对伊朗使用武力这一问题达成一致的速度有多么之快!希拉克间接提及法国核能力的姿态可谓是对伊朗的一个警告。因在战前就伊拉克是否拥有核武与美国大唱反调而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Mohamed ElBaradei)向《新闻周刊》(Newsweek)表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武力阻止伊朗获得核能力。
德国国防部长容恩(Franz Josef Jung)接受德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周日画报》(Bild am Sonntag)专访时重申,军事选择是不能排除的,不过首先应该进行外交努力。《周日画报》将伊朗总统艾哈迈德•内贾德(Mahmud Ahmedinejad)的图像与希特勒的并列在一起,并附以标题:“伊朗会把世界推向深渊吗?”
那些曾谴责美国在没有确凿证据证明伊拉克已经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前就入侵它的欧洲人,现已赞同在伊朗获得WMD前向其采取军事行动。国际社会在伊朗核问题上突然变得不那么谨慎了,其原因有很多,但归根结底还是与石油相关。
首先,一旦伊朗成为核国家,沙特与阿联酋将是最大的输家。没人能预测这个沙特王国何时可能发生动汤,但一旦出现这种局面,伊朗马上就会支持在盛产石油的沙特东部占多数的什叶派教友。
美国将在某个时候削减或消除其在伊拉克的军事存在,而这样做的结果,笔者相信,将是伊拉克爆发内战。一旦伊拉克发生内战,伊朗将以此为藉口扩大其在伊拉克本已相当大的影响力,甚至以伊拉克什叶派保护人的身份进行军事干涉。
现在的阿塞拜疆在多达数世纪长的时间里曾是波斯帝国的北部省份。一旦伊朗获得核武器,它可能恢复对南阿塞拜疆的领土要求。伊朗继续根据1921年和1940年与苏联达成的协定声称对里海能源资源的主权。目前,阿塞拜疆与伊朗的关系为数年来之最佳。伊朗为多个被亚美尼亚封锁的阿塞拜疆城市提供天然气,而阿塞拜疆则支持伊朗的核计划。然而。随着伊朗的石油生产在未来20年后逐渐枯竭,它可能恢复对里海的主权要求。
内贾德喜欢捣乱的秉性已经引起西方分析家们的极大关注,他们指出内贾德似乎相信第12位伊玛目马赫迪(Mahdi)将重新现身。我不知道内贾德的精神是否正常,但即使疯子也有精明狡诘的一面。伊朗的前景非常严峻,一代之后它将面临人口衰退、经济崩溃和文化灭绝。当理性无法解决一个本来就不可解决的问题,非理性就会占据上风。跟同样疯狂但在战线拉得太长前曾在数年内将西方逼上绝境的希特勒一样,内贾德正在推行一种理性的帝国主义政策。
鉴于以色列拥有大型的核武库和热核能力,伊朗除非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会去招惹这个犹太国家。在四面楚歌和面临崩溃的情况下,这个伊斯兰共和国完全有可能对以色列和其他敌手采取自杀性的毁灭行动。不管你如何评价希拉克,他可一点也不傻,而且觉得最好警告一下伊朗:伊朗的帝国扩张可能会遭到法国的核武反击。法国情报界显然相信,伊朗可能通过在西方采取恐怖行动来发泄它的不满。
就目前来说,在伊朗与西方的冲突中,中国将是最大的输家。中国在全球大型经济体中发展最迅速,但在能源利用效率方面却是最低的。中国经济比世界任何其他国家更易受到高油价的伤害,因此北京不支持西方孤立伊朗也情有可原。目前还不清楚一旦国际社会中的其他成员对抗伊朗,中国将做何反应。就大局而言,中国的反应其实无关紧要。
华盛顿极不情愿对伊朗动武。尽管如此,它还是会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除非伊朗发生一件极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那就是内贾德下台。当布什政府从中东脱身时,它在那里留下的将不会是繁荣与民主,而是油价高涨和政局混乱,并使美国的经济受到削弱。但它确实没有其他选择,除非它可以容忍一个拥有核武的掠夺者在这个石油走廊横行无阻。我们已经开始自911事件以来的第三次悲剧行动,而且已经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止它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