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网站4月13日发表题为《好战的美国将不得不接受一个与中国、俄罗斯和欧盟并驾齐驱的世界新秩序》的文章称,多极世界新秩序符合美国利益。作者为特里·苏(音)。全文摘编如下:
如果人们对中美关系可能变得多糟糕还有什么疑问,那么今年3月发生在阿拉斯加安克雷奇的外交冲突应该会消除这种疑问。
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说,美国没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
3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安克雷奇同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新华社记者 刘杰 摄
他的话在中国国内迅速流行起来。与此同时,西方主流媒体指责中国变得更加不妥协。事实上,北京选择用以牙还牙、以眼还眼的方式对待美国。
在极度反华的特朗普政府下台后,北京曾期待与拜登政府重启双边关系。但它看到的是拜登及其团队并未大幅改变特朗普时期的对华政策,并且在安克雷奇会晤前夕策划了一系列旨在伸手推开北京的国际行动。
美国认为,中国崛起对美国构成严峻挑战。然而正如知名美国前外交官理查德·哈斯3月23日在《外交》双月刊上发表的文章所说的那样,“可行和可实现”往往优于“非常理想但不可能”。
特朗普政府在对中国施加极大压力的同时,又惧怕两国开战。考虑到拜登深信中美两国正处于“极端竞争”但无需开战,人们不禁想知道对华政策与前任并无明显不同的拜登政府想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
首先,拜登团队似乎打算依靠正在重建的国际盟友网络。但如果它认为日本和欧盟的合作姿态会转化为除此之外的任何东西,那就太天真了。
不然,它们为何还要费心跟北京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和中欧投资协定,而且在美国政府过渡期这样做?
哈斯和文章的另一位作者查尔斯·库普钱写道,美国及其西方盟友“无法阻止一个多极化且意识形态多样化的世界到来”,它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二战后形成的由西方领导的所谓秩序已经无力承担维护21世纪全球稳定的任务”。
他们主张利用历史上相当成功的19世纪“欧洲协调机制”的当代版本。在这一框架下,由六大重量级选手——中国、欧盟、印度、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组成的全球集团将建立一个全球协调机制。
我同意这种说法,但有一个条件,日本和印度应被排除在外。这样该协调机制将是一个有效运转的“四方对话”,得到剩余四大核心——即美国、欧盟、中国和俄罗斯——的接受。华盛顿需要时间来接受这种安排,并最终发现这对其自身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