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航母起降區域重疊的設計有什麼考慮?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21年07月16日18:43:35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問:航母艦艏起飛點的擋焰板侵入降落區是否會造成艦載機回收的時候不能在這個起飛點起飛飛機?如果會的話,為什麼不讓艦艏起飛點靠右一點呢?

  答:

  雖說最早斜角降落甲板與艦艏起飛甲板相互分離的原因是希望艦載機的降落作業不會影響到起飛作業,但在後來的發展中這兩個區域的設計也衍生出了很多變種。比如美國的超級航母,前起飛區和降落區是完全分離的;蘇聯、法國、印度的航母,前起飛區是完全插入降落區的。

  先說美國的超級航母。從小鷹級航母開始,美國超級航母的2號彈射器就開始有意識的向右傾斜布置來避免插入降落甲板。這樣一來,航母在回收艦載機時可以將艦載機推入艦島左前方的整備區並始終保證有兩架飛機隨時可以起飛。

  話雖如此,但美軍實際上極少在回收飛機的時候在1號和2號彈射器上準備應急起飛的飛機,這是因為:在滾動出擊的作戰模式下,回收一批飛機的同時甲板上勢必還有一批飛機在進行起飛前的準備,這樣一來甲板整備區的位置不夠擺放回收回來的飛機,就需要把飛機推到右舷1號彈射器所在的區域和左舷2號彈射器後方。

  這兩個位置一個會經過2號彈射器並直接占用1號彈射器,另一個會阻斷右舷整備區的飛機前往2號彈射器。因此,如果需要應急起飛飛機,直接占用降落甲板,在34號彈射器上彈射飛機才是最方便的做法。因此,2號彈射器完全不侵入降落區的意義也比較有限。

  此外,雖然2號彈射器後方的擋焰板沒有直接侵入降落區。但降落區之外還有一條安全停機線(foul line),這是艦載機降落時機翼可能掃到的最遠範圍。而尼米茲級2號彈射器後方的擋焰板實則是侵入了這條線的——不過這倒也不是什麼大問題,畢竟擋焰板只有飛機起飛的時候才會升起十幾秒鐘的時間,並不會影響飛機降落。

  再來說法國、印度的設計:法國克萊蒙梭級的彈射器長度較短,因此不存在侵入降落區的問題。然而從戴高樂級開始,其艦艏的1號彈射器就不可避免的侵入了降落區。之所以要把艦艏彈射器布置在左舷而非右舷,是因為相比於左舷,艦艏右舷甲板更適合作為停機區使用。類似的設計非常適合法國的中小型航母,因為這類航母先天甲板面積不足,只有通過這種方式增大整備區面積才能讓架次生成量最大化。而下一代航母PANG的尺寸相比戴高樂級有了很大的提升,相比之下,其載機需求卻沒有明顯提升。因此甲板上有了更多的空間用作整備區。這也讓PANG不再需要壓縮起降區的面積來增大整備區面積。因此,PANG1號彈射器便從左舷移至了右舷,在甲板空間不算飽和的情況下,擁有了像美軍超級航母一樣回收飛機的同時應急彈射飛機升空的能力。

  印度的維克拉馬蒂亞號、維克蘭特號航母與戴高樂號同理,也都是因為自身甲板面積不足而選擇了讓起飛區與降落區重合。

  庫茲涅佐夫級是蘇聯建成的唯一一級常規設計的航空母艦,雖然其2號起飛點也插入了降落區,但其設計初衷卻和上述兩國的航母並不相同。庫茲涅佐夫級的長度較美國超級航母短得多(僅305米),如果一定要2號起飛點避開降落區則1/2號起飛點中間勢必沒有空間再布置彈藥升降機。因此反倒不如將2號起飛點直接插進降落區的末端。讓前甲板的布置更加靈活。此外,由於採用了帶角度的滑躍甲板,庫茲涅佐夫級的右前甲板絕大多數時間並不兼職停放飛機。因此其在回收艦載機的同時可以完全不受干擾的在1號起飛點準備好一架用於應急起飛的飛機。這也使得庫茲涅佐夫級及其改進型航母的兩個使用國成為了最經常在回收飛機的同時準備應急起飛飛機的國家。

  至於問題中所說的航母,由於其建設尚未完成,甲板畫線方式也沒有公開過,所以其2號起飛點的擋焰板到底會不會侵入降落區並沒有一個準確答案。從艦島、升降機和彈射器布置可以看出,該型航母的甲板布置方案脫胎自庫茲涅佐夫級,後者的斜角甲板傾斜角度為7°。考慮到艦載機飛行員培訓的問題,該型航母的斜角甲板大概率也是7度。據此畫線可以發現,該型航母2號彈射器後的擋焰板很可能不會侵入降落區,而只會侵入安全停機線。就算其真的侵入了降落區的邊緣,由於上文所說的原因,其也不大可能影響在艦載機降落的時候應急彈射飛機。

  另一個問題是,該型航母是一型彈射航母,如果追求最大架次生成量,其也會遇到美國超級航母那樣的“停機難”問題,而只能在回收飛機時將降落好的飛機推入艦艏起飛區,這會導致1號、2號彈射器被占用的問題。最好的解決方法是在飛機降落的空檔將艦島後方整備區或左舷整備區的飛機直接推到3號彈射器彈射起飛(反正甲板足夠寬,調度起來並不擁擠)。在這種運作模式下,該型航母最大的問題其實是左舷降落區只有一部彈射器,未必能滿足短時間應急起飛大量飛機的需求。

  問:玩戰艦世界時,經常看到低級船的後面有個大大的時鐘,這是指示時間的嗎?為什麼之後的軍艦都沒有這種時鐘了?

  答:

  這個時鐘名叫射距鍾,誕生於前無畏艦時代,作用是給各個炮位指示目標的距離。在前衛無畏艦時代,測距儀的普及度並不高,不可能做到每個炮位都配備一台測距儀。因此艦艇往往需要在艦橋或桅杆頂對目標進行測距並將測得的目標距離向下傳達至各個炮位。然而傳達目標距離的過程肯定不能靠人吼,因為人肉傳聲很容易造成偏差,而且在各個炮位激烈開火響聲震天的戰鬥環境下,也很容易聽不見。因此,當時的海軍就發明了一種只有10個數字的掛在桅杆上,其中“時針”代表千碼(或千米),分針代表百碼(或百米)。這樣一來,只要炮位看到“時針”在9上,分針5上,炮位就能知道目標距離是9500碼,並以此調整火炮仰角。

  後來,隨着艦內通訊手段的提升以及隨後現代化中央火控系統的出現,早期無畏艦時代(戰艦世界的低級船)的射距鍾基本成為了備用品。同時,中央火控系統的出現還大幅延伸了艦艇的交戰距離,艦艇的交戰距離現在很容易超過10000碼,超過了射距鐘的指示上限。此時如果引入秒針則在戰時很難分清楚秒針和分針哪個長哪個短,從而搞錯目標距離。此外,人們逐漸意識到,艦艇每個炮位到目標的距離實際上都不相同,假設中央測距儀測得的目標距離是9000碼,A炮位到目標的實際距離可能是9100碼,X炮位到目標的距離可能是8900碼,使用同一的測距數據反而會增大射擊誤差(中央火控系統則可以自動修正這些誤差)。在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射距鍾也就逐漸淡出了歷史舞台。

  問:點防空和區域防空有什麼區別?

  答: 區域防空最早是陸地防空的一個概念,是在美國耐基系列防空導彈和蘇聯S-25S-75防空導彈系統出現後隨之出現的一種概念。具體指的是這些遠程防空導彈可以部署在某個區域,為整個區域提供防空掩護。

  與區域防空相對的,傳統的防空手段也被分為了幾個不同的類型。比如坦克上面帶防空機槍就可以叫自衛防空;一輛通古斯卡為一個T-72坦克連提供防空支援就可以叫伴隨防空。點防空也是如此,指的主要是用短程防空武器點對點的為譬如橋梁、指揮所一類的關鍵戰術目標提供防空掩護。

  現在國內經常把點防空和區域防空的概念延伸到海軍防空領域。其對應的分別是本艦防空和艦隊防空。本艦防空使用的防空導彈一般以迎頭攔截為主,射程在十幾到幾十公里之間。如美軍的拉姆、我軍的紅旗-10、俄軍的卡什坦等都屬於這種。

  艦隊防空指的是其能夠為整個艦隊提供防空掩護。比如一艘宙斯盾艦被布置在航母右方20海里的位置,其搭載的區域防空導彈既可以為左側20海里外的航母提供一個有幾十公里縱深的防空掩護,又可以對在航母前方20海里外執行反潛任務的護衛艦提供類似的掩護。與上面所說的點防空導彈不同,這裡使用的區域防空導彈不僅要能進行迎頭攔截,有時還需要進行追尾攔截。因此,其不僅對導彈的射程有所要求,還對導彈的最大飛行速度有所要求。這樣的導彈主要有美軍的標準I/II、我軍的紅旗-9、俄軍的S-300F等等。

  除此之外,日本還搞出了一種“僚艦防空”的概念。其起因主要是日本金剛級驅逐艦在執行反導任務時,自身宙斯盾系統的算力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從而導致本艦防空能力下降。這就要求與之配合作戰的秋月級驅逐艦能夠為其點對點的進行防空掩護。受成本所限,秋月級僅僅裝備了ESSM導彈,只是通過增強雷達的防空探測、跟蹤能力讓其能夠在更遠的距離上發現來襲的飛機或導彈,並發射ESSM予以攔截。相當於給本艦防空“超了個頻”,使其能夠實現某些艦隊防空的職能。當然,雖然這種叫法是日本人發明的,但是其本質上算不上什麼創新,畢竟美軍宙斯盾艦搭載的ESSM導彈、我軍054A搭載的HQ-16導彈都有類似的用法。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俄羅斯直接開挖美國牆腳,向中國送上頂
2020: 印度的軍事實力有多強?專家:並非軟弱
2019: 對比蔣介石淞滬會戰與志願軍鐵原阻擊戰
2019: 以色列國防軍是世界上唯一能夠對抗伊朗
2018: 怎樣刪除計算機硬盤裡的文件才能不留痕
2018: 美國為啥沒有公開要求中國升人民紙匯率
2017: 問題不是邊界爭端,而是印度要當棋子走
2017: 印度網友熱議:印若對華發射布拉莫斯導
2016: 南海之戰最大可能的起爆點在於此
2016: 若沒有希特勒 新疆早已脫離中國(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