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海狼"遭遇了啥? 一文讀懂美軍核潛艇南海碰撞事件
送交者: 一劍破天 2021年10月13日17:34:2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根據美國海軍的一份聲明,一艘服役23年的“海狼”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康涅狄格”號(SSN-22),於10月2日“在水下撞擊到一個物體”。美國海軍研究所的新聞報道說,這起事故發生在南海,11名艇員受輕傷至中度非致命傷。

  有道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這起引發全球廣泛關注的事件究竟藏着哪些“熱鬧”和“門道”呢?看過這篇文章,您就全明白了。

  一、潛艇到底撞到了什麼?

  答:據《關島每日郵報》當地時間10月8日晚間報道,一名要求匿名的美國海軍官員證實,這艘海狼級快速攻擊潛艇於當天駛入關島水域。而《關島每日郵報》在報道時,也並沒有發布“康涅狄格”號當天抵達關島的最新照片,而是用了一張美國海軍以前的檔案資料圖片代替。此外,美海軍並沒有進一步透露這起水下碰撞事故的細節,也沒有說明該潛艇遭受了什麼損傷,只是一句“美國潛艇並沒有與另一艘潛艇相撞”搪塞。

  美國“康涅狄格”號海狼級核潛艇

  因此,目前網上流傳的各種所謂潛艇受損圖基本可以斷定為“張冠李戴”,潛艇到底撞到了什麼,我們也只能推測出如下幾種可能:

  1、撞上海底礁石或沉船等物體

  在南海海域操作核潛艇並不容易,美國《海軍歷史》雜誌2008年曾發表了一篇關於美海軍“杜父魚”號核潛艇(USS Sculpin SSN-590) 1972年在南海巡邏的報告,當時,該艇跟蹤了一艘越南拖網漁船一路從中國海南島附近到納土納群島,再到泰國灣。該報告詳細描述了路途中數百英里的“危險地帶”,“到處都是岩石、淺灘和沉船”。如果說1972年的南海已經很難通過,那麼今天它只會更難——夜間行動的石油勘探者、海底採礦者和非法傾卸者都可能改變海底。

  為保持隱蔽,潛艇在水下航行時通常只藉助被動聲吶收集周圍情況,對安靜的靜止目標感知能力有限,水下航行主要靠預先繪製的海底地形圖,只在複雜地形海域才會啟動高頻近距離主動聲吶對海底地形進行探測並進行避障機動。但如果潛艇使用的海圖不准,或者因為地殼運動和各種人為原因出現海底地形變化,潛艇就會遇到大麻煩。比如2005年美軍“舊金山”號核潛艇就是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撞上海底山脈,結果造成1名水兵死亡,至少23名水兵受傷。美國國防部事後調查發現,該潛艇使用的海圖是1989年版的舊航海圖,該圖顯示在距離事發地點大約5公里範圍內“沒有任何潛在的危險物”。

  艦艏幾乎被撞爛的“舊金山”號核潛艇

  美軍核潛艇雖然早在冷戰時期就活躍於南海海域,但隨着南海海底地形情況的變化以及美國海洋測量船很難再像之前那樣肆無忌憚的出入南海,因海圖失效而導致核潛艇發生碰撞事故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2、撞上另一艘潛艇或無人潛航器

  目前支持這一觀點的代表人物是前俄羅斯海軍波羅的海艦隊司令、海軍上將弗拉基米爾·瓦盧耶夫,他表示:“康涅狄格”號是美海軍最現代化的核潛艇,因此不太可能是它的導航設備出現故障而撞上水下暗礁或岩石。”

  因此,他認為“康涅狄格”號與另一艘潛艇發生碰撞的可能性是有的,但在這種情況下,兩艘潛艇都會浮出水面並檢查受損情況。“另外,也很難想象這樣一艘現代化的海狼級潛艇,竟然沒有發覺另一艘潛艇的逼近。”

  事實上作為俄羅斯海軍將領,瓦盧耶夫上將在這方面還是很有發言權的,畢竟在冷戰期間,美蘇雙方的潛艇部隊在大洋之下進行的“貓鼠遊戲”曾導致了7起潛艇相撞事件(不完全統計):

  1968年3月,美“鋸鮫”號核潛艇在關島附近同蘇聯太平洋艦隊“574”號柴電導彈潛艇相撞。美潛艇被撞傷,蘇聯潛艇沉沒。

  1968年10月,在巴倫支海蘇聯北方艦隊一艘核潛艇同美國潛艇相撞,蘇聯潛艇被撞傷後駛回基地。

  1969年11月,在巴倫支海美國“小鯊魚”級核潛艇同蘇聯北方艦隊核潛艇相撞,美潛艇反應堆區受到撞擊。

  1970年6月,美國“隆頭魚”號核潛艇與蘇聯“回聲-2”級核潛艇相撞。

  1971年3月,美國“鱘魚”級突擊核潛艇在距蘇聯海岸17海里處撞上蘇聯潛艇。

  1974年5月,美國“青花魚”號核潛艇在堪察加半島阿瓦恰灣入海口附近撞上蘇聯太平洋艦隊戰略導彈潛艇。

  1974年11月,美國“詹姆斯·梅秀松”號潛艇在北海水下同蘇聯潛艇相撞,兩艇差點沉沒。

  而這種事情不止發生在敵對陣營的潛艇身上,盟友潛艇間也會發生這種事故。比如2009年2月,法國“凱旋”號戰略核潛艇和英國的“前衛”號戰略核潛艇在大西洋某海域發生撞擊事故。這次事件導致英國“前衛”號被拖船拖回蘇格蘭基地,船體上可見撞擊後的凹陷和擦痕,而法國“凱旋”號聲吶外殼嚴重受損。

  英國“機敏”級核潛艇發生撞擊事故,圍殼受損

  究其原因,是因為有些海域非常適合核潛艇戰備巡邏,雙方甚至多方的核潛艇都會在同一個海域出沒,而為了隱蔽,通常都不會開啟主動聲吶,加上現代潛艇靜音性能非常出色,甚至能躲過被動聲吶的艦艇,這就有可能發生潛艇撞擊事故。

  此外,由於美國目前公布的損失情況較輕,也有專家認為“康涅狄格”號是撞上了無人潛航器,理由是美軍核潛艇在南海航行一般都在水深100米以下,如果是與暗礁或潛艇相撞,事故不嚴重的可能性較小,而如果與水下無人潛器相撞,由於對方體量較小,符合目前美軍公布的情況。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美軍在南海投放了很多的水下無人潛器來探測南海水文特徵和我軍潛艇行動,“康涅狄格”號真要是撞上了,那屬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3、撞上水面船隻、漁業設施或鑽井平台

  美軍潛艇撞到水面船隻的事故此前是發生過的,比如2001年2月9日,美海軍“洛杉磯”級攻擊核潛艇“格林維爾”號從120米深的水下緊急上浮,結果把700噸級的日本拖網漁船“愛媛”號撞翻,造成“愛媛”號35人墜海,26人被救,12人受傷。9人當場下落不明,最後只搜尋到8具屍體,而“格林維爾”號並無大礙。

  除此之外,美軍潛艇撞到自家水面艦艇的事故也曾經發生過,如2009年3月20日,美國海軍“洛杉磯”級核潛艇“哈特福德”號(SSN768)與美軍“新奧爾良”號兩棲船塢運輸艦(LPD18)在連接波斯灣和阿拉伯海的霍爾木茲海峽相撞。事故造成“哈特福德”號核潛艇指揮台圍殼受損,15名艇員受傷,但並沒有給該艇的動力系統造成損傷,事故發生後,“哈特福德”號也如同此次發生事故的“康涅狄格”號核潛艇一樣,自行返回了港口,而“新奧爾良”號兩棲船塢運輸艦無人受傷,但燃料箱受損。

  當然,就此證明“康涅狄格”號一定是撞上水面船隻是不嚴謹的,因為如果是這樣,作為事故另一方的水面船隻必然也會有不同程度的受損,但至今未見有相關船隻曝出受損信息。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11日在記者會上對“康涅狄格”號南海碰撞事故提出了“三連問”,其中一問就是“事故會不會影響事發海域的航行安全、漁業作業?”而這幾天在網絡上,也有“美國核潛艇撞上南海人工漁場”的猜測,那麼這種猜測靠譜嗎?

  馬尾造船廠建造的“海峽1號”是全國首座單柱半潛式深海漁場,也適合於在東海和南海進行深遠海養殖

  實際上,這種可能性也是存在的——有別於大家印象里的近海網箱養殖,現代漁業中的人工“深海漁場”的體積其實相當龐大。以2018年海南省臨高海豐養殖發展有限公司向湖北海洋工程裝備研究院訂購的三座深遠海漁智能養殖漁場裝備為例,其工作水深55米,抗17級颱風。每個漁場網箱裝備高75米,直徑120米,整個養殖水體為25萬立方米,相當於200個標準游泳池。

  這至少證明兩點,一是“康涅狄格”號在南海海域是有可能撞上這樣的大型人工漁場的,二是此類大型人工漁場的體積足以讓“康涅狄格”號潛艇受到重創。不過這些人工漁場位置多是位於水深較淺的海域,“海狼”級核潛艇通常會在大洋深處潛伏獵殺,而不會在這樣的海域活動,尤其是情況複雜的漁業作業區域。

  而對於位置較為固定的石油鑽井平台,常年對南海進行滲透襲擾的美國海軍不太可能未掌握其具體位置,特別是石油鑽井平台還會發出工作的噪音,“康涅狄格”號的被動聲吶應該能接收到其方位並加以規避,因此該艇撞上撞上石油鑽井平台的概率是最低的。

  二、核潛艇碰撞後美軍為何遲遲不公布細節

  答:美軍在核潛艇南海碰撞事故發生多天后仍未對細節做出說明,這是為什麼呢?我們大膽推測可能有如下幾種原因。

  1、遭到他國核潛艇主動撞擊

  為了隱蔽行蹤,潛艇在水下航行時一般會關閉主動聲吶系統,只保留被動聲吶系統在運行,這時一旦對方潛艇靠近,被動聲吶系統幾乎無法將其偵測出來,這樣就很容易擦出火花。

  但這些行動也是非常危險的,蘇聯/俄羅斯核潛艇對這種盯梢行動比較反感,有時會做出被美軍成為“瘋狂的伊萬”的動作,即潛艇在水下航行過程中,突然進行向後180度的機動動作,如同人在行走時,突然轉身看後方有沒有人跟蹤。如果發現後面有潛艇跟蹤,蘇聯/俄羅斯可能會直接迎頭撞去。

  比如1992年2月11日,俄北方艦隊“塞拉”級核潛艇“科斯特羅馬”號(K-276)在科拉半島軍港入口處發現美軍“洛杉磯”級核潛艇“巴吞魯日”號在身後跟蹤,隨即使出“瘋狂的伊萬”動作,迎頭撞向“巴吞魯日”號。儘管“巴吞魯日”號及時做出了閃避動作,但其艇身還是被K-276的指揮台圍殼直接撞中,連艇殼外敷設的消音瓦碎片都被嵌入到“科斯特羅馬”號艇內。這導致“巴吞魯日”號耐壓殼嚴重受損,艇員受傷。由於受損嚴重,難以修復,“巴吞魯日”號3年後不得不退役,成為第一艘退役的“洛杉磯”級核潛艇。

  而這一次如果“康涅狄格”號潛艇也因為遭遇其他潛艇或水下無人潛航器在事發海域使出“瘋狂的伊萬”動作迎頭撞上,導致艇身受損,是否會主動隱瞞真實情況呢?答案是:很可能!

  因為美軍此前確實有過“封口”核潛艇碰撞事故的先例:1970年6月,美國“隆頭魚”號核潛艇與蘇聯“回聲-2”級核潛艇發生相撞事故,事後美軍要求該艇所有艇員對此次事件統一對外口徑為:我們的潛艇撞上了冰山。而此次“康涅狄格”號潛艇撞船事件中,美軍在事件曝出後首先強調“沒有撞上其他潛艇”的做法,其實也頗有些“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感覺。

  2、害怕在敏感海域從事的敏感活動曝光

  從目前的信息分析,“康涅狄格”號核潛艇很可能在這次撞擊事故中受損不輕,甚至出現相對嚴重的漏水事故,導致其無法在水下正常航行,必須上浮返港。美軍開始時試圖隱瞞,但最終發現它無法下潛隱藏行蹤,才被迫公開承認發生碰撞事故,但美軍始終沒有說明“康涅狄格”號核潛艇是在什麼海域執行什麼任務時因為什麼原因碰撞受損的。

  眾所周知,南海海域是多國潛艇、水下潛航器聚集的水下“俱樂部”。而在這之中,美國核潛艇在南海是最活躍的,其主要目的是為了偵察、跟蹤中國核潛艇、航母和其他艦艇的活動。美軍核潛艇頻繁在南海活動,實際上也增加了誤判、撞擊等風險發生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在“康涅狄格”號核潛艇在南海發生碰撞事故時,美國、英國等國海軍在菲律賓海及南海正舉行大規模聯合軍演。美國海軍“里根”號、“卡爾·文森”號航母與英國海軍的“伊麗莎白女王”號、日本“伊勢”號直升機航母進行聯合演練。除了這4艘航母外,還有來自加拿大、新西蘭和荷蘭等國軍艦參加演習,共出動了17艘軍艦。而“康涅狄格”號核潛艇在碰撞前所執行的任務是否與這場大演習有關,耐人尋味。

  三、此次核潛艇碰撞事故美軍將付出什麼樣的代價

  答:作為美軍僅有的三艘“海狼”級核潛艇中的一艘,“康涅狄格”號在此次核潛艇碰撞事故中受損對美軍造成的損失有多大呢?答案是相當大!

  1、美軍在經濟層面上的損失

  美軍“海狼”級核潛艇素有“世界最貴核潛艇”的稱呼,最初,美國海軍是打算在10年內,以每年3艘的速度建造29艘海狼級核潛艇,以替代洛杉磯級潛艇。但海狼級造價非常高昂,該級潛艇1989年1月9日開工建造,前兩艘海狼級的平均造價約24億美元,第三艘“吉米·卡特”號的造價更是飆升至35億美元,按照2021年美元計算則超過85億美元,約合548億人民幣。

  實際上由於前兩艘“海狼”級在當時已屬天價,而冷戰的軍備競賽也已停歇,美國海軍在當時就已有放棄建造“海狼”級的計劃,因此美國海軍轉而發展一種較海狼級小且便宜的新一代攻擊核潛艇。此一替代計劃最初被稱為百夫長級(Centurion)潛艇,後來成為新型攻擊核潛艇計劃(NSSN),產物即為“弗吉尼亞”級核潛艇,在外型上像是海狼級的縮小版,而武器配置則與洛杉磯級類似。

  而當時美國海軍之所以批准第三艘海狼級的建造,完全是為了挽救面臨困境的潛艇建造工業——沒有新訂單的情況下潛艇船廠根本撐不到弗吉尼亞級核潛艇的建造。

  核潛艇建造時是“金疙瘩”,修起來的費用同樣是天文數字。

  前文提到過的2009年“洛杉磯”級核潛艇“哈特福德”號(SSN 768)與兩棲船塢運輸艦“新奧爾良”號(LPD 17)相撞事故,事後“新奧爾良”號兩棲船塢運輸艦的維修花掉了230萬美元,而“哈特福德”號核潛艇總維修費用則為8690萬美元。

  “邁阿密”號核潛艇

  2012年5月23日,“洛杉磯”級核潛艇“邁阿密”號在緬因州基特里樸茨茅斯海軍造船廠檢修作業中遭遇船廠工人蓄意縱火。大火持續了12個小時,造成7人受傷,潛艇也損毀嚴重。美國海軍曾試圖進行維修,但當費用高達7億美元時決定報廢該艇。“邁阿密”號原本計劃結束20個月大修後於2015年4月30日再次進行部署,該艇設計周期為30年。

  而這一次“康涅狄格”號的維修費用(如果確定要修的話),在美軍官方公布之前,大家可以通過以上案例進行推算。

  2、美軍在戰略層面上的損失

  從戰略意義上講,比之洛杉磯級核潛艇,目前僅有三艘的“海狼”級核潛艇可能是美軍在南海地區最得力的潛艇。“海狼”級是一款冷戰時代的核潛艇,最初設計用於穿透蘇聯防禦良好的核潛艇“堡壘”,它比 “洛杉磯”級核潛艇速度更快,裝備更複雜,配備的傳感器也更好。而美軍新型的“弗吉尼亞”級核潛艇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倒退,是為冷戰後一段時間內的作戰環境而做出的更具成本效益的妥協。因此,“海狼”級核潛艇正是美國需要在中國台灣、中國海南島、菲律賓和越南的島嶼附近巡邏的潛艇類型。僅有的三艘“海狼”級核潛艇有一艘受損,實際上打亂了美軍核潛艇部隊維護、訓練、執行任務的原有戰略部署。

  如今美國海軍在關島已經喪失了對於潛艇的維修能力,因為原本的修理船廠已經民營化,為此不再承擔軍用船舶的修理工作,為此“康涅狄格” 號核潛艇目前最好的選項就是通過半潛船運回美國,或者在浮出水面的狀態低速返回美國夏威夷或者本土進行修理,不過仍然要面臨排隊等待修理的過程,這就意味着哪怕是受損較輕,該艇也將長期缺席戰備巡邏。

  美軍剩下的28艘“洛杉磯”級核潛艇中的大多數已經接近使用壽命,並且面臨着“整體”退役。較新的“弗吉尼亞”級仍在努力建造,以滿足美軍對攻擊核潛艇的不斷需求。如果“康涅狄格”號受到嚴重破壞,美國可能需要考慮將“弗吉尼亞”級的產量從每年兩艘提高到三艘,幫助彌補核潛艇數量的不足,但這勢必又將改變美軍現有對核潛艇生產、維護的計劃,而這些,不僅僅是掏錢就能解決的。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0: 繼續採購俄羅斯裝備,國產直升機難堪重
2020: 如果當年台灣也失守,蔣介石、宋美齡准
2019: 徐向前說百丈關失敗不是張國燾的錯誤
2019: “中華民國”根本就不值得懷念。不說“
2018: 日本閱兵彩排軍力陣容龐大 出動F35戰鬥
2018: 國產戰機FC-31面臨最大難題得到解決 或
2017: 薩德陰影下續簽中韓貨幣互換協議了,到
2017: “餓死3600萬”的重大謬誤是怎樣產生的
2016: 台軍該怎樣投降? 2016-1
2016: 美國中東親自參戰, 也門武裝腦袋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