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美造艦競賽開始,誰能笑到最後?
送交者: 三把刀 2022年05月20日18:38:36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中國海軍最近十幾年的大跨度發展已經讓美國海軍感受到了威脅。曾經獨霸世界幾十年的美國海軍,從未想過居然會有別的海軍能夠接近自己的規模,這讓美國很不適應。根據美國海軍去年底的統計,中國海軍主力艦船總數已經超過400艘,美國海軍則是360餘艘,當然,中國海軍的總噸位只有200多萬噸,只有美國海軍的一半左右,還需要繼續努力。

面對現在的趨勢,美國政客已經坐不住了。據美國海軍學院新聞網報道,根據美國海軍2023財年的預算要求,美國海軍從2023財年到2027財年中將採購10艘”阿利伯克III“級驅逐艦,然而美國國會認為這不夠,正在考慮增加5艘,讓這5年中美國海軍新建的”阿利伯克III“驅逐艦達到15艘,每年下水3艘,同時也能夠讓美國海軍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總數在2027年達到104艘。美國眾議員邁克·沃爾茨展示的理由是,中國海軍在2027年可能會擁有100多艘驅護艦,所以美國海軍必須抓緊造艦。

但是中國這邊的建造計劃更加龐大。最近幾天中國網絡上流傳着幾張照片顯示,中國海軍十四五新一輪“下餃子”已經開始了。大連造船廠的船台上至少有5艘052DL型驅逐艦正在同時建造,上海的幾個造船廠中也有2艘052DL和多達十幾艘054A正在建造。另外,廣州黃埔造船廠中還有幾艘054A型護衛艦正在建造中。可以看出,依託中國強大的造船實力,中國軍艦的建造數量和速度遠超美國。

但是中國海軍還有一個弱項:核潛艇。中國海軍的核潛艇數量還遠遠比不上美國海軍。美國海軍的計劃是未來幾年維持每年建造2艘“弗吉尼亞”級攻擊型核潛艇和1艘彈道導彈核潛艇的速度。不過,中國海軍核潛艇“下餃子”的時代也即將來臨。從去年開始就有美媒報道,我國葫蘆島船廠的核潛艇製造基地正在擴建廠房,新廠房至少能夠容納6艘核潛艇同時開工建造。就在幾天前,美國媒體通過衛星照片發現,葫蘆島船廠的新船台上已經出現了一艘核潛艇。這也許預示着,新艇的建造高峰即將到來。

目前我國海軍主力戰艦的平均噸位和技術水平還比不上美國海軍,但是我軍最新的型號055型導彈驅逐艦已經超過了“阿利伯克III”成為世界第一驅逐艦,而我軍大中小型艦船分工明確,可以最大限度地釋放戰鬥力,不像美國海軍一水的“阿利伯克”,什麼打雜的任務都要用這種九千噸的大驅來執行,造成使用成本增加,船體老化加劇的局面。現在美國海軍正處於青黃不接的時期:20餘艘“提康德羅加”級巡洋艦年事已高都將退役;30餘艘耗費巨資新建造的瀕海戰鬥艦全是廢物,也面臨退役;而只建造了3艘的“朱姆沃爾特”級隱形驅逐艦也只能當個吉祥物在港口擺拍。新一代的驅逐艦和護衛艦都還沒有服役。

中國的優勢是造船業規模是美國的100倍以上。2021年中國下水的商船總噸位超過4000萬噸,還不包括軍艦,就已經達到了美國在二戰造船業鼎盛時期每年下水2000多萬噸艦船的一倍。美國在那個時期建造的船舶中的大部分是向歐洲運送物資的“自由輪”,創造了造船速度超過德軍”狼群“潛艇擊沉速度的奇蹟。但是美國現存的民用造船業已經所剩無幾,軍艦製造能力集中在四家大型軍工廠中。而這些企業也面臨着工人老化,供應鏈不足的問題。當年日本偷襲珍珠港,結果就像捅了馬蜂窩一樣,被美國鋪天蓋地的艦艇淹沒。如果讓中國轉入戰時體制,現在的美國可能會經歷當年日本的絕望。

但是,考慮美國的戰力的同時,我們也要把日本考慮進去。而且美國占據着大洋上所有最好的港口基地,地理上占優。而中國海軍還是被堵在第一島鏈內,只有幾個出海口,容易被堵住。所以,雖然我們擁有更強大的造船能力,但也不能掉以輕心。總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勝利是屬於我們的,這一點我們要有信心。等台灣回歸後,我們有了直面大洋的深水港花蓮港,那時候,中美戰略態勢,才會出現太平洋足夠大,足夠容納中美的局面。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21: 以色列定點清除為何這麼准?不敢相信,
2021: 俄羅斯專家說,有一個深刻問題,它動搖
2020: 急統台灣會葬送中國復興大業
2020: 中國完成一世界首創,終於輪到西方被技
2019: Google停止與華為合作華為手機還能用嗎
2019: 中國第20艘052D換裝新型反隱雷達 或搭
2018: 以史為鑑:貿易戰從來都是以軍事決鬥收
2018: 俄羅斯的高精尖武器的芯片是從哪裡來的
2017: 攻克世界性難題 能源革命中國新突破
2017: 中緬原油管道原油正式進入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