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写在胡锦涛访美之前:怎样和美国人打交道
送交者: 相忘于江湖 2006年04月05日15:42:20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在胡锦涛访美之际,美国在严阵以待的同时,一如既往地制造了许多“噪音”,期望给即将到来的“对手” 一个下马威, 并获取更多的谈判筹码。从关于是否定格为“国事访问”, 到对“操纵人民币”的指责,美国人尽其所能在未来的交锋中占领先机。
作为一个中国人,会觉得这是“来者不善”,并觉得很愤怒:对中国人来说,关于是否拘泥访问规格简直是小题大做,有失美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身份。至于在盗版和人民币问题上,简直是不合时宜。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待双方达到谅解共识的前提下才会得到较好的解决,这样气势汹汹的指责对方简直是失策和野蛮之举。中国人认为国家领导人之间的访问更多的是体现友谊和理解的开始,美国这样做简直是不尊重对方,太过霸道。既然邀请对方回访,美国就应该尽“地主之谊”,懂“待客之道”才对。

然而,在美国呆了这么久,才发现中国人认为是“常识”的处事规则在美国全然行不通。美国人从来不会和你讲什么宾主之谊,待客之道。美国人对你最大的尊重就是把你当成最厉害的对手,想尽一切办法来羞辱你击败你。如果你轻易被他们的阵势弄糊涂了,吓倒了,那你简直不值一嗮,自取欺辱。美国人对你会打心眼里蔑视你。如果你还有几分难对付,拼命顽强挣扎应对,美国人开始会对你有所尊敬,因为你还懂得护卫自己的尊严,尽管他们认为侮辱对手是理所应当。更让美国人觉得兴奋的是你居然能来几个回合,和他们打的难分难舍,这样会激起他们竭尽全力来打败你,这是美国人觉得最过瘾的。就像打一场拳击赛,对手越是难对付,胜利的滋味越是美妙。但是,在这样的逻辑里,美国人事先把自己放在了战胜者的一方。这就是所谓的“强者的思维”。
让我记忆尤深的是曾经在美国看的第一场篮球赛。美国人从来没有友谊第一比赛第二这种说法,赢是他们唯一的目的。在他们主场比赛时,他们尽一切可能给对方球队制造不利因素。啦啦队就不用说了,就连对方的每一个进球都是跺脚和倒彩声, 连请来的小学生都拼命跺地板喝倒彩。我当时简直大吃一惊,因为我记得在国内这是“不文明”的行为,老师总是告诫不要有不文明的行为。我非常不解地问美国的朋友:“这就是你们的待客之道”?这是否太过分?美国朋友却说这很正常,竞争就是竞争,对待对手从来不讲什么友谊礼让。 接着,我的美国朋友告诉我所谓美国人最欣赏的胜利的滋味就是当筋疲力尽的对手一次次反击失败并倒下,那时的胜利是最美妙的滋味。不知怎地,在我的脑子里,马上出现了一个残忍的食肉动物在玩弄自己到手的猎物的形象。
我的朋友接着问了我一个让我百感交集的问题:为什么当时英国和法国等国进攻中国时,中国政府并没有做太大的反抗,就轻轻易易投降并和西方列强“修好了”?在他们眼里,这是最令人蔑视的行为。他们在开始时的确认为是冒险的,并期待会有严酷的回击。但令他们觉得失望的是:清朝连做个对手都不配!我给他的回答是将大部分责任归咎于无能的清政府。但同时,我意识到中国人所珍视的所谓“和平”在西方人认为是弱者的选择,是在出卖自尊的情况下获取的。

原来,看对手在垂死挣扎时的乐趣, 才是美国这样的胜利者所追求的。西方世界的规则果然是弱肉强食的自然状态。呜呼!这就难怪向来讲究礼让的中国人会沦落到近代悲惨的失败者的下场。

近年来,美国开始严肃对待这个以前蔑视过的对手:中国。 因此,胡锦涛的访美成了美国人严阵以待的交锋。然而,中国人并不是来交锋的,中国人是抱着交朋友的态度。美国这种态度就格外让中国人愤怒不已。面对这种局势,胡锦涛应该怎么应对? 是按照中国人礼尚往来的态度,用一腔好意去化解敌意?恐怕美国人会认为你懦弱没有胆量。用美国人的态度去应付挑战?这也是下策。因为这正中了美国人的圈套,这样一来,美国人所做的所有过分的指责都找到了合理的借口:本来我们就是对手嘛,策略只有有用的,没有不道德的。 因此,我认为胡锦涛应该本着实际的原则,一下抓住要害,该硬就硬,不要对美国人来太多礼貌。同时,应该表明态度:我们是来交朋友的,我们是吃软不吃硬的。要让美国人明白: 和中国人打交道,吓唬弱者这一套,我们绝对不吃。尊重我们的,我们当运用中国人的待客之道,不尊重我们的,我们会以其人之道还制其人之身,我们相信: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这样做。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人物素描)中国军方智囊熊光楷
2005: 龙之翼-中国苏-27飞机[军购篇]
2004: 细节中的亚裔美国人形像
2004: 评“雄鹰天下无敌”
2003: 巴格达的“太阳”就要落山了
2003: 伊拉克-政治失败的民族
2002: 以色列解除武装:中东和平四点建议
2002: 互联网上的两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