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布什的“伊拉克門”
送交者: 晨楓 2006年05月30日13:31:51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布什的“伊拉克門”


[晨楓]

自從水門事件後,美國政治里比較大一點的醜聞都成了門:諾斯中校的“伊朗門”,克林頓的“拉鏈門”,切尼的“特工門”,不過哪一個門都沒有布什的“伊拉克門”大,儘管布什發動伊拉克戰爭的陰謀論還沒有證實,人們也還沒有“伊拉克門”這麼一個稱呼。伊拉克是布什心中走向光榮與夢想的門,但現在越來越像走向無底深淵的絕望之門。

美國打伊拉克不知是為了石油那麼簡單。中東坐落在世界的十字路口,歷史、民族、文化的姻緣和衝突盤根錯節。控制了中東,不僅控制了世界上最主要的石油供應,更控制了歐亞大陸的支點和對未來世界秩序衝撞力最大的穆斯林文明。以色列當然是美國在中東最主要的鷹犬,但是以色列和阿拉伯之間不共戴天的世仇,使以色列只能對中東地區起負影響力,指望阿拉伯世界跟着以色列走,那真的要等彌賽亞再世了。第一次伊拉克戰爭中,老布什見好就收,目的是不打破地區的力量平衡,不陷身於泥潭之中。然而小布什為首的新保守主義不滿足於此,要改造中東的文明和民心,伊拉克是一個橋頭堡。

不過這個橋頭堡不像諾曼底,反而越來越像加里波利。加里波利是土耳其位於博斯普魯斯海峽口的一個半島,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西線打成膠着,英法為了打開第二戰線,以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部隊(Australian and New Zealand Army Corp,簡稱ANZAC)為炮灰,意欲奪占“歐亞病夫”奧斯曼帝國的首都伊斯坦布爾,接應沙俄的南翼,並誘使仍在騎牆的希臘和保加利亞加入協約國方面。英國海軍大臣丘吉爾是加里波利最起勁的鼓吹者。在一系列軍事決策上的災難和雙方慘重的傷亡後,英法聯軍和ANZAC被迫撤退。加里波利之戰在英國這個老大帝國的駱駝背上又加了一塊石頭,要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丘吉爾怕是要遺臭萬年。加里波利之戰粉碎了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人對英國的敬仰,現代土耳其在加里波利的屍骨上誕生。

美軍入侵伊拉克,就是為了對早已危機四伏的薩達姆政權踹上最後一腳,將民主和自由帶給伊拉克人民,在阿拉伯世界建立西方文明的橋頭堡。亞伯拉罕曾經從美索不達米亞把猶太人帶領到上帝允諾的流淌着蜜和奶的土地,今天西方文明也同樣可以從這裡出發,“教化”穆斯林世界。薩達姆的軍隊不足為慮,基地組織的游擊隊面臨強大的美軍也將聞風而逃,伊拉克人們將簞壺玉漿,以迎王師,這將是戰無不勝的美軍的又一個輕而易舉的勝利。

美軍在打伊拉克的時候就遇到過麻煩,但現在的困難遠遠超過人們的想象。更大的問題是,接下來怎麼辦?布什口口聲聲要堅持到底,直到伊拉克實現民主(其實是親美),但另一方面也時不時放風要計劃撤軍。這倒真實地反映了布什的想法。美軍在伊拉克的大規模部署,已經嚴重影響了美軍的全球戰備狀態。軍人被迫超期部署在戰區,部隊調動捉襟見肘,長期連續的戰鬥行動和遙遙無期的結束前景使軍人高度疲憊、士氣低下。伊拉克美軍當局只公布死亡人數(現在已經達到2000以上),但傷亡總數早已過萬。糟糕的是,傷亡率並沒有隨時間下降的意思,抵抗的烈度有增無減。戰爭開銷也嚴重影響了美軍裝備更新的計劃,美國經濟的衰局使軍費難以繼續大幅度增加,已經有不少新的關鍵武器系統的研製和裝備計劃被縮減、推遲或取消,現有裝備的高強度使用又大大提前了退役時間,主戰裝備青黃不接的可能性現實存在。戰爭開銷對美國已經赤字的財政增加了極大的負擔,日益嚴重的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使美元大大疲軟,給美國經濟雪上加霜。美國的如意算盤是由美軍來打爛伊拉克,盟軍接手來擦屁股,就像在阿富汗一樣。但是大批盟軍沒有出現,僅有的狐朋狗黨也在紛紛腳底抹油,準備開溜。為了維持總駐軍規模,美軍甚至可能不得不增加駐軍。美軍占領軍的兵力比入侵的時候還要多。世界民意從一開始就反對美國入侵伊拉克,現在美國民意也開始反對繼續占領伊拉克。伊拉克抵抗力量的活動規模沒有收到抑制,反而持續擴大,從零星的、突發性的襲擊,演變到有明顯政治導向的有組織活動,占領軍對伊拉克的控制反而收縮到少數主要軍事基地周邊地區,連巴格達、巴士拉這樣的主要城市都無法完全控制,占盡軍事技術優勢的占領軍反而成了自己的囚犯。種種跡象表明,美軍通過占領伊拉克來完成文明更迭是一個越來越不可能實現的任務。

但是現在從伊拉克撤軍,結果更不可想象。美軍在入侵伊拉克作戰期間,把很大的希望寄托在“斬首行動”上。事實上,首沒有斬掉時,伊拉克軍隊自行崩潰了;薩達姆被抓獲後,伊拉克的抵抗運動沒有絲毫消減的跡象。抵抗運動的草根性越來越顯著,即使抓獲或擊斃本•拉登或扎卡維,也不見得能解決問題。更嚴重的是,伊拉克的民族和宗教問題顯著激化,什葉派、遜尼派和庫爾德人之間很可能爆發帶有宗教性質的內戰,這將是占領軍當局的噩夢。遜尼派雖然在歷史上長期主導伊拉克政治,但遜尼派在人口上是少數。由於遜尼派是美軍入侵中最大的利益受損群體,遜尼派和美軍的敵對是可以想見的。什葉派長期受到遜尼派的壓制,藉此機會捲土重來,意欲利用本身的人口優勢,借民主選舉主導伊拉克政治。美國擔心什葉派將政治宗教化的傾向,又擔心什葉派掌權將和伊朗同流合污,為他人作嫁衣裳,所以對一人一票的伊拉克大選的走向很是拿不定主意。大選後,伊拉克新政府遲遲組建不起來,美國既着急,又不敢插手,怕里外不是人。庫爾德人是戰爭的最大獲益者,在北方建立了事實上的獨立王國。但“解放”伊拉克北方的庫爾德人還不夠,庫爾德人的夢想是建立從土耳其到伊朗、從伊拉克到阿塞拜疆的大庫爾德斯坦。有了“革命根據地”,庫爾德人對獨立事業只會更起勁,但這將導致中亞-高加索南部政治地圖的重畫,對該地區的震盪不可估量。作為在世界處處有“美國利益”的超級大國,敏感地區的長期激烈動盪並不符合美國利益。美軍入侵將沉澱在池塘底的泥沙攪動了起來,現在攪動的池塘水有變成漩渦的可能。基地組織早就看到了這個機會,一方面加緊襲擊伊拉克軍警,打擊其軍心、士氣,另一方面加緊襲擊什葉派,企圖挑起具有宗教色彩的內戰。宗教內戰一旦爆發,交戰各方不殺個血流成河、精疲力竭是不會罷手的。占領軍將處於極其危險又尷尬的地位,既無法制止交戰各方的衝突,又可能成為交戰各方的出氣筒。更重要的是,牽扯到民族和宗教的伊拉克內戰十分可能波及到鄰近國家,那樣整個中東真是天下大亂了,將不僅牽扯進教派之爭、民族之爭,還可能將仇恨發泄到美國和西方引燃中東火藥庫的責任上,美國將難辭其咎。不管內戰的結果如何,中東將在政治上高度宗教化,高度反美化,美國對中東文明改造的夢想將付之一炬,美國對中東的控制和在“自由世界”的信用將毀於一旦。美國在伊拉克為此駐軍,不一定能制止伊拉克的宗教內戰;但美國撤軍,將肯定不能制止伊拉克的宗教內戰,最終對美國的危害更大。

美國培植伊拉克傀儡軍警力量已經有一些日子了。除了開始階段對伊拉克軍隊的戰鬥力和對美國的忠誠度的不恭的評價後,現在已經很少聽到關於伊拉克軍警和美軍協同作戰或單獨作戰的報導,估計是在戰鬥力和忠誠度上有退無進。在最理想的情況下,如果占領軍撤出伊拉克,伊拉克軍警需要有足夠的力量來鎮壓抵抗力量,和抵抗可能的外敵入侵,這就要求為伊拉克軍隊配備包括空軍和裝甲部隊的先進重型裝備。就現在的信任度而言,美軍幾乎不可能容許伊拉克軍隊擁有這樣的重裝備,但缺乏強大作戰能力的伊拉克軍隊不可能擔當起安全大任,這個死結是美軍無法從伊拉克脫身的另一個原因。放到更大的背景里,只要伊拉克戰爭還沒有成為伊拉克軍警或伊拉克人民和反叛分子之間的戰爭,美軍就無法撤軍而保證不致“江山變色”。

美國入侵伊拉克的名義是打擊恐怖主義,包括子虛烏有的伊拉克大規模殺傷武器和薩達姆-本•拉登的互相勾結。美國以為只要打進了伊拉克,挖地三尺,肯定能找到美國所需要的證據。結果當然什麼也沒有找到,或者只找到對美國“高度不方便”的證據,畢竟兩伊戰爭期間拉姆斯菲爾德曾經是薩達姆的上賓,伊拉克的化學武器原料和技術就是這個時期美國直接間接經手提供的。美國確實占領了伊拉克,但對於美國希望打擊的恐怖主義力量來說,這或許根本不是美國聲張的那樣,“把戰爭引向敵人的土地”,而恰恰把本來看得見、夠不着的美國大兵送上門來,“關進門裡打狗,堵住籠子抓雞”。恐怖分子不再需要到美國去撞世貿雙塔,只要在家門口打冷槍、埋地雷就可以幹掉美國大兵,還有比這更爽的嗎?對於本•拉登來說,美軍繼續留駐伊拉克一天,那就是繼續當活靶子的一天,就是讓美國流血的一天;美軍要是被打跑了,那更是天大的勝利;反正怎麼着,他就是包賺不賠。對美國來說,當然就是包賠不賺了。政治家需要遠見,需要膽略,但政治家最重要的本事是為自己的國家創造決策空間,使自己的國家在風雲變幻的世界政局中遊刃有餘,而不是左右不是。最愚蠢的政治家就是把自己的國家驅趕上單行的羊腸小道,而喪失所有的政策上的靈活性。布什恰恰就是這樣一個人。

美國在伊拉克的處境上的進退維谷,使布什對收拾其他“邪惡軸心”的胃口大減,現在再也聽不到美國對敘利亞的威脅了,在伊朗問題上,布什只得一再壓住火氣,繼續在外交上走過場,而不敢踢開聯合國和盟國輕舉妄動。即使在伊朗反覆強調已經成功地分離出濃縮鈾之後,美國仍然把伊朗的低濃縮鈾說成中國以前提供的核電級濃縮鈾,一方面抹黑中國,另一方面為自己在不改變“有核必打”的大政策條件下製造國際上的活動空間。對於歐洲大造輿論的蘇丹達富爾地區的人道主義災難(據說這裡面有黑人基督徒和黑人穆斯林的衝突的背景,當然也少不了石油的事),美國罔顧左右而言他。對“戰略競爭對手”中國,布什也只好放軟身段,“打壓”不識相的陳水扁,頂住國會壓力不把中國列為“操縱匯率的國家”。這些都是布什在被動局面下不得以而為之,因為布什最大的錯誤不是具體的決策,而是在重大國策上不考慮後果的一意孤行,極大地局限了美國的決策空間。在決策的結果和預想出現偏差時,美國政策失去彈性空間,不可避免地陷於極大的被動。說伊拉克是美國的第二個越南並不為過。伊拉克當然和越南有極大的不同,但越南最大的問題不是背後有中蘇支持,而是美國在越南迷失了戰略方向,戰略資源大量從主要目標向次要目標轉移,威脅到美國的根本利益。美國在冷戰時期的主要戰略目標是抑制蘇聯,美國介入越南是為了阻止“共產主義多米諾骨牌效應”,屬於“有空時順手處理一下”的次要行動,所以一開始在戰略資源上並沒有投入很多。當越南戰爭逐步升級,美國戰略資源被大量消耗的時候,美國在世界其他地方應付蘇聯勢力擴張的能力越來越拮据,這正好讓勃列日涅夫時代的蘇聯在世界各地見縫插針,蠶食美國勢力範圍,直到尼克松從越南撤軍和里根重建美國優勢。布什的思路並非不清楚:中國是美國唯一的長遠對手,利用反恐搶占中東是掃清外圍的重要一步,但布什對伊拉克的錯誤估計和約翰遜對越南的錯誤估計一樣,掃清外圍的行動喧賓奪主,占用了美國的主要戰略資源。更糟糕的是,“伊拉克門”可能是一個通向汲收美國政治資本和軍事、經濟實力的黑洞的單行道,美國連撤出都不容易。越南撤軍主要是一個顏面問題,伊拉克撤軍可能把伊斯蘭極端主義的基尼放出魔瓶,席捲整個中東甚至西方世界。伊斯蘭極端主義的得逞對中國並不是好事,中國既沒有必要幫本•拉登推波助瀾,更不可能幫美國去趟渾水。但美國深陷伊拉克,未必沒有給中國的和平崛起提供一個機會。

加里波利的英雄、土耳其開國元勛凱末爾在加里波利的紀念碑上寫道: "Those heroes that shed their blood and lost their lives... You are now lying in the soil of a friendly country. Therefore rest in peace. There is no difference between the Johnnies and the Mehmets to us where they lie side by side now here in this country of ours... You, the mothers, who sent their sons from faraway countries wipe away your tears; your sons are now lying in our bosom and are in peace. After having lost their lives on this land, they have become our sons as well."

在美索不達米亞的兩河之間掙扎的伊拉克人現在還沒有這樣的興致,在911中失去雙塔的美國人也沒有這樣的興致,加里波利仍然在戰鬥。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5: 鳳凰衛視揭密:志願軍為什麼撤出朝鮮
2005: 金一南:中國人的戰爭觀
2004: 中華民族的走狗極其漢奸!
2004: 中國走向世界霸權的必由之路
2003: “北斗一號”在軍事應用上的嚴重落後
2003: 日本,一面可怕的鏡子!
2002: 日本熱的野性和中國人的蔫性[轉貼]
2002: 新疆問題:亡羊補牢,為時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