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万维读者为首页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 联系我们 关于万维
简体 繁体 手机版
分类广告
版主:白夫长
万维读者网 > 军事天地 > 帖子
北宋《梅花诗》预言的宋代-民国
送交者: 佚名 2006年11月13日18:04:15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第一节 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山河虽好非完璧,不信黄金是祸胎。

这句“荡荡天门万古开,几人归去几人来。”从字面上的意思是:荡荡通天之门万古以来头一次畅开了。多少人来到人间,又有多少人能回得去呢?然而,这两句诗具体又是指什么呢?这里一下子还看不清楚,在看完全诗后,才能真相大白。不过,从这第一句就可以看出邵雍身手不凡,立意高远,不仅仅是要告诉人们未来要发生的事件而已,而是要告诫人们这历史纷扰中的最终主题。宋朝是个朝庭软弱无能的朝代。自从宋太祖赵匡胤“杯酒释兵权”遣散了打天下的功臣悍将之后,宋朝一直采取对将帅缺乏信任,过多防犯的政策,导致“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的局面。宋朝从一开始就军力纤弱,才建国不久就对北方的胡人政权,称臣纳贡。北方的国土,“燕云十六州”一直被外族所占,故曰:“山河虽好非完璧。”本来北方金国的女真族是个弱小的民族,在其发展壮大时,曾经联合北宋,想一同推翻已近末势的辽国。昏庸的宋徽宗,不听忠臣的规劝,一意要结盟金国,并同意把每年進贡给辽国的贡品转给金国,不相信这定都“黄”龙府的大“金”国才是宋朝真正的“祸胎”。于是有了中国历史上罕有的“靖康之耻”,北宋皇帝、宫妃、亲王、满朝大臣等三千多人全被后来强大的金国掠为奴隶,使得半壁江山落于金国之手。正所谓“不信黄金是祸胎”。

第二节 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三百年来终一日,长天碧水叹弥弥。

到了南宋,皇帝更是昏庸无能,苟且偷安于江南的半壁江山,终日沉浸于声色歌舞之中。而且,整个民风都是颓迷不振,从上到下迷醉在情色欢爱之中,不思奋发图强。宋词万首,多以言文人骚客的恋物伤情,而高昂振奋者很少。因为南宋建都临安(今杭州),在西湖边儿上,依山傍湖,加上南宋皇帝终日沉迷于荒淫醉梦之中,所以叫“湖山一梦事全非”。“再见云龙向北飞”,是指天象气数落于北方,北边降生真龙天子,新朝代要生于北方。 正当南宋王朝沉湎于醉梦中时,北方的成吉思汗,励精图治,一统蒙古,并迅速扩张着自己的版图。在灭亡了金国之后,大举入侵南宋。“三百年来终一日”,指宋朝在历经三百余年后(公元960年至1279年)终于灭亡了。公元1276年,元兵入侵临安,宋恭帝被俘。“长天碧水叹弥弥”是喻指宋朝最后灭亡时所上演的一幕最悲壮的场面。公元1279年,宋军残部在战败后穷途末路。因不愿被俘,大臣陆秀夫背着年仅9岁的南宋小皇帝投海而死,大将张世杰保护着杨太妃企图逃脱,结果,被一场突来的飓风淹没大海。

第三节 天地相乘数一原,忽逢甲子又兴元。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

“天地相乘数一原”是说天干地支相乘的年代又回到了原头,就是新朝代的气数来了。“忽逢甲子又兴元”的“忽”字隐涉了元世祖忽必烈,“兴元”指元朝兴起。忽必烈于公元1260年即大汗位,于公元1264年(甲子年) 登基兴建元朝,定年号为至元元年,后又迁都燕京。至1271年,忽必烈根据刘秉忠的建议,取《易经》中“乾元”的意思,改国号为“大元”,统治中国。元朝虽然因元世祖忽必烈的雄才大略,而得以发展。但在忽必烈死后,就马上陷入一片争权夺位的混乱之中了。在经历了从元世祖至元顺帝的十位皇帝后, 这个辉煌一时,曾经横跨欧亚的短命王朝,就走入了灭亡。若从公元1279年宋朝最后灭亡算到公元1368年元朝被灭,也差不多八十八年,正所谓“年华二八乾坤改”。“看尽残花总不言”一句,也影射了元顺帝时,宦官扑不花扣压警讯不上报皇帝的害元之事。正是“残花”“总不言”。

第四节 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 飞来燕子寻常事,开到李花春已非。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贱,身为平民布衣,曾当过几年和尚,后参加农民起义的红巾军,因为骁勇善战,大显英雄本色,从一个普通士兵跃升为领袖,并于公元1368年在南京称帝。就此“朱门”不再是旧的黄土农家了。“毕竟英雄起布衣,朱门不是旧黄畿”就写明了这段历史。“飞来燕子寻常事”是指雄踞燕京的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夺取帝位的历史。明太祖朱元璋,因为太子早亡,将皇位隔代传给了皇太孙,即明惠帝。当时,有十几位皇子被封为藩王,驻守边塞。其中驻扎在燕京的燕王朱棣,深悉兵法,屡建战功,是实力最强,威望最高的。书生气十足的明惠帝,在谋士的建议下,执意要削藩,罢免燕王等藩王的位子。燕王即使装疯都无法幸免,无奈只好在建文元年起兵反抗,被迫发动“靖难之役”。因为燕王朱棣才德出众,智勇过人,终于在四年后胜出,攻入南京,夺取了帝位,成为明太宗,后又被称为明成祖,年号永乐。燕王得天下,仔细想来也确为“寻常事”,在情理之中,与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颇有雷同。明朝在明成祖朱棣的统治下,经历了他全盛的辉煌。但明朝末年的衰败,加上多年的农民起义,使得大明王朝终于是“开到李花春已非”。“李花”应指明末的闯王李自成。公元1644年春,李自成率领起义军功占了北京,崇祯皇帝于紫禁城后的景山上上吊自尽,明朝灭亡,所谓“春已非”。

第五节:胡儿骑马走长安,开辟中原海境宽。 洪水乍平洪水起,清光宜向汉中看。

中国历来有“北胡南蛮”的说法。所以这里“胡儿骑马走长安”一句是指崛起于东北的满清入主中原。明末,社会动荡,李自成夺取天下后,立足未稳。把守山海关的明朝大将吴三桂出于私利,投靠了满清,并引清兵入关。当时的满清,精干强盛,入关后,势如破竹,一统明末的残局,于公元1644年建都北京,成就大清帝国。“走长安”其实是用长安来喻指中国。清朝前期,国势大兴,文治武功都非常强盛,有一百多年的“康乾盛世”。特别是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的康熙皇帝,雄才大略、励精图治,平定了各种内乱外侵,使中国的版图空前地扩展。另外,自清代开始,与海外开始進行较大规模地通商,开辟港口,正所谓“开辟中原海境宽”。

“洪水乍平洪水起”的第一个“洪水”指的是公元1851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起义,象洪水一样席卷半个中国,历时达十八年之久,严重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洪水”的“洪”字暗示了洪秀全。满清政府在耗费了巨大的代价元气大伤后,终于侥幸平息了这场运动。但太平天国刚刚被平息(“乍平”),大清帝国就進入了内忧外患接连不断的阶段,推翻封建帝制的革命势力不断撅起壮大,好像更大的一波波洪水席卷着全国、遍布各地。终于在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黎元洪,被拥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都督,袁世凯死后又成为总统,清王朝彻底灭亡。黎元洪的名字也嵌一个“洪”字,所以叫“洪水乍平洪水起”。 “清光宜向汉中看”一句是说,清朝最终的前景(“清光”)还应该向“汉中”,也就是革命起义成功的“武汉”看。

第六节:汉天一白汉江秋,憔悴黄花总带愁。吉曜半升箕斗隐,金乌起灭海山头。

“汉天一白汉江秋”是说经历了满清外族统治达三百年之久的中国,也就是“汉天”,终于又有了新希望。“一白”是喻指新的希望。“汉江秋”是指公元1911年的秋季,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中华民国成立了,中国進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也就是中国于1911年的秋季在武汉又重新崛起。 “憔悴黄花总带愁”是指民国革命虽然成功,但根基非常不稳定,如“憔悴”的“黄花”,黄花在传统上常被用来指稚嫩的生灵。自从民国建立后,先是袁世凯的复辟窃国,又是张勋的复辟,接着是长期的军阀混战,派系割据。国民政权就如“憔悴黄花”,总是愁事不断,故曰:“总带愁”。“吉曜半升箕斗隐”:“吉曜”喻指中华民国青天白日满地红的国旗,“半升”指国民党统治初期,经历了长期封建统治,外族掠夺和军阀战争的中国,百废待兴。蒋介石领导的北伐战争刚刚成功,国家正在起步发展中,国民党政权正在巩固自己的地位,而这时共产党的势力却于暗中迅速发展壮大。“箕斗”为中国古代星相学中所讲的“二十八”宿中的星宿,这里也就是星星的意思,指共产党的势力。“箕斗隐”字,道明了共产党趁内忧外患之机,于暗中迅速发展实力的史实。“金乌起灭海山头”一句的 “金乌”,是古时候对太阳的别称,此处指自称太阳之国的日本。整句指日本在二战中兴起、入侵中国与最终战败投降的命运。

0%(0)
0%(0)
标 题 (必选项):
内 容 (选填项):
实用资讯
回国机票$360起 | 商务舱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炉:海航获五星
海外华人福利!在线看陈建斌《三叉戟》热血归回 豪情筑梦 高清免费看 无地区限制
一周点击热帖 更多>>
一周回复热帖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2005: 深度追踪中国空军歼六战机服役史(附图)
2005: 林保華:且看被炸死中共新舊烈士待遇比
2004: 费鲁杰抵抗武装惨遭覆亡的三大原因
2003: 绝不能武力统一中国
2003: 所有的军事准备瞄准2006-2008!
2002: 爱国没有什么了不起
2002: 殴打过彭德怀的李钟奇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