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南風窗,一本極其小人的雜誌
送交者: 曉德 2003年10月17日19:25:58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昨天,從網上看到,最新出版的南風窗以“中國正在興起網絡民族主義浪潮?”為題刊發的楊錦麟的文字,一時間引得各個媒體紛紛轉載,大有甚囂塵上之勢。楊文危言聳聽地提出所謂“網絡民族主義”的概念,並自以為是地洋洋灑灑闡述“新民族主義”以及“言者難以無罪”的論調。

我不了解楊錦麟,只知道此人經常出沒於鳳凰衛視,但我這裡並不能看到,只是偶爾從購買的鳳凰周刊上見到該人的名字。但我比較熟悉〈南風窗〉,也非常清楚他們一貫的嘴臉。

說到熟悉,其實我不認識那裡的任何一個人,只是從98年左右就開始閱讀這份雜誌,那時在內地媒體相對比較弱勢的時候,尤其是政經雜誌近乎於荒蕪的情況下,南風窗得風氣之先,頻頻出手,針對人大代表權力、憲法等問題做出重磅報道,確立了當時的風格。那時的該雜誌,也的確很有一種此前鄧公南巡時“東風吹來滿眼春”的特點。

因為工作的關係,後來我就很少看這本雜誌了,但當我再看到或者說再聽說這本雜誌的時候,是因為它曾做過的一篇有關“憤青”的文字,該文也曾在網絡上廣為流傳。緣何一本大氣的政經雜誌,淪落到介入網絡上我等小老百姓之間的立場紛爭?甚至不惜在自己的雜誌上利用以前確立的影響來為自己代表的那一派別樹碑立傳並痛斥對手?

也許是在類似〈中國新聞周刊〉〈鳳凰周刊〉等時政雜誌競相湧起的浪潮中,南風窗人真的已經江郎才盡理屈詞窮到了不得不依靠做些花邊或者製造一場從網絡到平面媒體的戰爭以期達到吸引眼球的目的吧,此後的文字和選題策劃漸漸失去了以往的厚重和大氣,多了膚淺和鼓譟。

在當今中國的雜誌群中,〈新周刊〉作為一本文化類雜誌是以製造概念取勝,而且它早期推廣的概念幾已成為現在媒體或文化的常用語,這也是新周刊取得成功的主要賣點。而同在廣州的〈南風窗〉,似乎也想學學新周刊的策劃,越來越急於推銷哪怕是學來的概念,並大有為自己在時政話題中確立概念地位之勢。只可惜,它忘記了,文化與時政永遠具有不可比擬性,甚至還可以通過不負責任的製造概念露出它極其小人的尾巴。

經常會有人說,中國的民族主義抬頭了。事實是這樣嗎?在我們每個人生活和工作的周圍,我們發現了民族主義嗎?我們見到過像其他國家那樣的有着自己政治立場和主張的民族主義團體嗎?國外的民族主義不僅有自己的組織團體,而且也可以在該國公開自由地存在和發展,而我們這裡,一切都還是沉寂,基本上可以說連個雛形都還沒有。在這樣的時候,一些人就開始了或叫囂或警告“提防民族主義”。而他們所說的民族主義,不外是針對日本接連對中國的上海我們去了一些人抗議和出海到釣魚島宣誓主權。而這些,在西方國家那裡也不過是正常國民心理最正常的反應和行動,與民族主義的邊都靠不上。其實說到底,只因為我們國家以往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給民眾的聲音壓力過大,在扭曲的環境下全國上下只有一個聲音才是好事,而導致現在老百姓稍稍發出一點聲音就會被那些所謂的“精英分子”扣上個“民族主義”的帽子。

還是回過頭來說〈南風窗〉,這本雜誌目前已經越來越有自詡為精英辦刊的架勢,籠絡了一群親日、親美的人士在其掌握的話語土壤上隨地大小便,並企圖用自己雜誌的影響來給網絡上存在廣泛的爭論進行蓋棺定論,進而迎合西方國家的需求,擴大其雜誌本身的影響。但他們卻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一個媒體,即使製造的轟動效應再大,如果沒有一個公正平和的辦刊之心,最後都只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曉德 2003.10.17 9:34分於長春 http://xiaode.vip.sina.com)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2: 余世存:為什麼中國人覺得美國恨中國?
2002: 中國漁船黃海攔退美偵察船值得狂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