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战役以后粟裕连战连败,被迫检讨
核心提示:揭开宣传的画皮,粟裕并非如许多人想象或吹捧的那样是比林彪还牛的常胜将军,共军也远非百战百胜。胜败乃兵家常事,然而共军打的败仗大都成了“军事秘密”,被尘封了几十年后才逐渐暴光。
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经过40多天的休整和准备,又集中了主力11个整编师(整编师为军级建制),32个旅、24万余人,由范汉杰统领,采取密集平推、稳扎稳打、步步为营的战法,重新向鲁中山区进犯,企图将华东野战军主力消灭在鲁中山区。6月底,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在鲁西强渡黄河,开始战略反攻。在山东地区的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简称华野)为调动分散敌军,创造在运动中歼敌机会,并直接配合晋冀鲁豫野战军作战,粟裕决定兵分三路,以一纵、四纵向鲁南;三纵、八纵、十纵向泰安、兖州段出击;粟裕直接指挥第二、六、七、九纵队和特种兵纵队留内线作战,钳制当面之敌。
华东战场国共两军力量对比其实我军占优势,华野12个野战纵队加地方部队近50万人,敌人总共不到达30万人还分了几路,只要自己主力不分散,随便打哪一路敌人只要指挥得当都可取胜,比起红军时期敌我力量对比都是10:1的力量来说根本算不上什么难事。虽然毛泽东有“分兵”的建议但并不是命令。如有不妥,陈粟完全可以据理力争,配合刘邓并不一定要分兵,只要他们能打胜仗就是最好的配合!
看到粟裕的部署,范汉杰抽调出5军、7军和57、65、48、83、85师,首先在鲁南合围了叶飞的一纵和陶勇的四纵,歼灭二万余人。当一、四纵拼死杀出重围在鲁西南与三、八纵会师时,部队完全丧失了战斗能力。三、八纵也不顺利,在拿下国军留下的泰安这坐空城后,盲目骄傲,图谋济宁,结果损兵折将,丢掉了四千将士。粟裕所率的四个纵队更是不妙,七月十日,粟裕令四个纵队消灭黄百韬的25师,部队出发后才得知25师和64师已经靠拢,于是仓促改变军令,转向胡涟的11师进攻,却不知胡涟在南麻一带早已防守严密,修造了极为精细的立体交叉阵地。粟裕的四个纵队仓促连攻了三天,毫无结果,黄百韬的25师和64师又击其两翼,粟裕大败而退,士气极为低下。当此时,粟裕又得知8师刚到临朐立足未稳,遂攻临朐,谁知天不作美,大雨倾盆,山洪爆发,将士淹死者不计其数,加之8师防守不弱,粟裕强攻五天,伤亡惨重,无果而返。这两仗下来,粟裕所率的四个纵队损失将士四万余人。整个华东野战军共丢掉了近七万人马。粟裕和范汉杰的交手,显得毫无章法,输了再打,打了再输,直到丢了近三分之一的兵力后才清醒过来,不得已主力退出鲁中。十一纵返回苏中;二、七、九、十三纵进胶东。
七月分兵之败后,粟裕代表华野给中央写个汇报总结,说主要是“战略上过于乐观”。谭震林不同意,说战略上问题不大,主要是组织指挥和战术上的问题。陈毅当时也认同谭的意见。谭还特地给粟裕写了一封信,很直率的指出粟裕同志“军事上常常粗心大意,缺乏远见”“常常只看到一两步”“不能简单的以乐观来检讨,这样不能把问题搞清楚”。粟裕一听,有些情绪,单独给中央去电自求处分。
部下的看法:
叶飞:“吴化文过去是我们的手下败将,现在竟然敢跟着我们的屁股追!我叶飞现在有了个外号,你们知道不?我叫面包!”
陶勇接过话来:“面包虽然稀松了点,却是干货。我陶勇英名全逝,被人家点着名叫西瓜!”
王必成直来直去:“过去的手下败将,现在追得我们东奔西跑,到处躲藏。真他XX的丢人现眼!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的责任在粟裕同志,陈毅同志也有责任!”
战士的意见就更大了:‘反攻反攻,丢了山东,手拿煎饼,口咬大葱;大好形势,思想不通,有啥意见,要回华中。”
粟裕连打了4,5个败仗,也检讨了,可是没有检讨到点子上,真正的原因没有找到,所以接着在土山集又打了败仗。1947年9月陈粟率6纵10纵与1纵3纵会合,又与陈唐兵团4纵8纵汇合。粟裕决定集中6个纵队的绝对优势兵力在土山集消灭国民党整编第11师,激战3天后再次饮恨而归。其实打败仗的原因并不是兵力优势不够大,南嘛和临朐用3―4个纵队打一个师,兵力是足够的,失利的主要原因实际上是野战攻坚的战术不精,可是粟裕的战术素养不够,也不愿意在战术上花精力,所以三野部队战术落后的问题一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解决。粟裕继南麻输给胡琏后再次败给胡琏,以后胡琏再也不把粟裕放在眼里。淮海战役居然有胆量往粟裕的包围圈中跳,以后又在金门,步登岛、南日岛屡次全歼了粟浴的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