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解讀胡溫治港觀點
送交者: 張三一言 2004年03月08日15:18:02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解讀胡溫治港觀點

張三一言

胡溫最近對香港政製發展事態作了發言。基本點是加強各界團結,排除干擾,克服困難,開創更加美好的香港。對香港正在進行的“愛國”政治運動只表示:「十分掌握香港在這方面的討論情況,包括傳媒在各方面的報道、不同界別的人士對這些重要原則的看法。」「對於這些重要原則性的討論給了我們很積極和正面的評價。」(董建華語)

從這些訊息我們可以對胡溫的治港觀點作如下解讀。


[一]

胡溫的表態沒有給香港極左派、土共任何公開的支持或鼓勵。給以為鴻鵠將至、正在亢奮得語無倫次、原本認定胡溫在兩會期間會公開挺他們進行港式文化大革命的的極左派、土共們一個幻滅式的打擊。

我們要注意的是,胡溫沒有公開支持極左派、土共,並不表示不認同“愛國”論,更不表示他們支持香港民主派,支持在港加速進行民主進程;他們這樣表態僅僅是表示不敢把反民主之火加溫。

不敢的原因是若胡溫一表態支持在港進行文革,勢必引起全國各省應聲蟲代表們的一片討港聲,也難于禁止只接受到單導向訊息和觀點的國內人民反港情緒高漲,造成局面失控;由此也勢必引起國際、港人、國內異議人民的強烈反彈。更重要的,即使這樣做了,也未必能達到把民主派趕出香港政治舞的目的。但是這樣做,黨必須付出國際形象的嚴重損失,也失去了艱苦經營得來的新領導人在國內人民心中的親民形象。他們付不起這個代價。同時,現今領導人頭腦中的“專制量”還沒有達倒與全世界民主公開為敵的程度,所以,面對這樣嚴重的局勢,只好殺車了。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以專政的硬力量來說,要撲滅香港民主派是輕而易的事,但卻不能為之。這是政治道義這個軟力量在起作用,這個政治道義這個軟力量在他們的主觀意念和客觀現實中都起到阻止其與民主公開缺裂的勇氣和能力。在局勢行將失控演變為與全世界民主對抗的情況下,給亢奮的極左派土共澆下一盆冷水。

[二]

胡溫這些技術官僚,頭腦中畢竟有少許民主含量,他們知道一個政權必須獲得人民的認同才能統治下去。現今要取得政權認受性可以通過搞好經濟,即利益交換取得;但是認受性不等於合法性。取得權力的合法性只有一途,就是人民授權。人民授權必須通過民主程序確認。胡溫對此是有認識的,所以他們一反前任作風:走親民路線;提新三民主義;倡以人為本思想;在國際場合多談民主人權;在國內也能向民眾的壓力作理性的讓步…這些都是借用民主理念和外衣的做法,目的就是取得權力的合法性。

在胡溫頭腦中含有這樣的“民主量”情況下,令他們不敢在香港搞毛式的無法無天的“愛國”政治運動。因為這運動一展開,就必然是表達當權者意志的“原則”取代法律。即要在香港以“原則”取代基本法,以官意取代香港的法律。這樣一來,正在立志要建立法制以保黨的胡溫是不願取的。

或者可以說,胡溫和極左派土共目的相同,但採取的路線相異。這個相異點是難能可貴的。政治上的良性互動正是由這個相異點出發的。


[三]

我們看到的事實是胡溫主張香港政治亢奮降溫。

香港的極左派和土共跌倒還要抓一把沙,強調「胡錦濤對香港正在進行的關於“一國兩制”這些重要原則性的討論給了我們很積極和正面的評價。」可惜這個「積極評價」是中性的:希望香港特區政府和各界人士同心同德,團結進取,排除干擾,克服困難,為開創香港更加美好的未來而不懈努力。並沒有向他們傾斜,實際上是給他們澆了一盆冷水。在胡溫表態後,一貫熱衷於向香港民主派打棍子的中聯辦主任(香港土共黨委書記)高祀仁也無奈地說:香港要停止最近掀起的沒完沒了的爭論,要集中力量建設好香港;真是做人也是他,做鬼也是他。

照這個跡象看來,香港港式的文革“愛國”政治運動是要收科了。我已經寫了幾篇香港變天評論,希望這些評論無疾而終。不過也不要太肯定太樂觀,廬山反左變反右的歷史經驗還是有參考價值的。

還有一點也稍可注意,這次胡溫都公開指名支持董建華,一反要求中央直接干政、當董建華無到的極左派土共作為。胡溫實際上否決了極左派土共踢開老董鬧革命的企圖。這也是簡接地給極左派土共一個不小的打擊。

這是新領導人理性務實的表現,我認同胡溫這樣做,並且認為值得我們鼓勵和支持他們的一點一滴進步的表現。

2004/3/7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03: 驚心之旅:我在朝鮮的三天三夜 (1)
2003: 中國日本誰怕誰?
2002: 中國的返回式照相偵察衛星
2002: 我國北方生態環境之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