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媒议论中印战争:32天战争让印度做了50年噩梦 zt |
送交者: 一剑破天 2012年10月22日20:27:27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
“2012年的印度已经不是1962年的印度,今天的我们有能力保卫每一寸国土。”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18日表达的这份自信,昨天被视作献给一个重要日子的礼物。在印度媒体的记述中,50年前的10月20日,印中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喜马拉雅山区爆发激战,印度以“一个月阵亡3770人”的代价输掉了“天堂门口的战斗”。时任印度总理尼赫鲁的“大国自信”不仅为此破碎,印度人心中也自此多了一种“无可比拟的耻辱”。本周,随着10月20日临近,印度媒体对为何败给中国的反思越来越多,有人批尼赫鲁当年推行“前进政策”非常“愚蠢”,也有人说中国是胜在“蓄谋已久收拾印度”,还有媒体断言“中印必将再战”。“自那以后,中国从未走出印度人的噩梦。”英国历史学者诺兰德19日对《环球时报》说。“现在是和解的时候了”,印度评论家彼得万的话代表了印度另一部分冷静的声音,他说,如果真从1962年战争中汲取教训,印度就该谋求与中国光荣和解,而不是自大地宣称我们本该如何赢得战争。 印军将纪念“战争英雄” “安东尼是在回答有关50年前给印度招致耻辱性失败的1962年中印战争时,做出上述表态的。”《印度快报》说,安东尼自信的理由是,“虽然印度东北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情况还不能让我们满意,但跟过去比已经有了很大提高”。安东尼还说印度未来将两手并进应对中国,“一方面加强我们在边界的能力,另一方面继续推进与中国的谈判,我们希望与邻国保持热忱关系,目前与中方边界管理机制的运行也令人满意”。 《印度时报》19日说,根据计划,印度军方20日在新德里的印度门举行仪式,安东尼将在印度海陆空三军总长陪同下向在1962年战争中死难的3370名士兵致敬。实际上,另一场纪念“印中战争英雄”的“朝圣”活动18日已从阿萨姆邦开始。印度人民党主席加德卡里当日在该邦首府古瓦哈蒂主持开幕仪式,100多名人民党青年阵线代表驾驶汽车或骑自行车,在中印边界附近地区穿行,于21日赶到位于“阿鲁纳恰尔邦”(即中国藏南地区)的博姆拉。此前,印度东北部分离组织“阿萨姆邦联合解放阵线”曾呼吁该邦居民不要参与这个“将激怒中国”的活动,批评人民党以该邦民众为人质。但人民党青年阵线领导人塔库尔辩解说,“朝圣”的目的是纪念那些被人忘却的1962年战争中“勇敢的心”,并提升印度的民族主义精神,而不是为了刺激中国。 “从双方动用军队的规模看(印军3个师,中国军队6个师),1962年冲突算不上大事,它发生在偏远的无人地带,持续时间也只有一个月,但对尼赫鲁本人和印度来说,它无疑是大事件。”印度拉迪夫新闻的这番话似乎可以解释为何印度媒体如此重视10月20日这一纪念日。印度学者马汗德拉则在《新海峡时报》上撰文说,1962年战争给印度留下的伤痛比印度历史上经受的任何外来侵略、军事失败和殖民扩张都大,这创伤至今没有愈合。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印度招致耻辱性失败?印度媒体本周对此的分析文章非常多。马汗德拉在文中说,那场战斗发生在海拔4250米以上地区,又是冬天,印度军队缺乏冬天作战的装备,又深陷中国人海战术的包围。更致命的是,尼赫鲁和他的国防部长梅农误判了形势,要求部队在中印边界执行“前进政策”,不断安插据点的他们相信中国不会动手,结果伤了心的尼赫鲁在1964年5月去世。 “当尼赫鲁咆哮着要求印度军队把中国赶出塔格拉峰,并且自信中国不会有大动作时,竟然没有人敢告诉他,他是错的”,印度《克什米尔时报》如此分析印度1962年受辱的原因。文章援引那场战斗后做了陆军参谋长的乔杜里的话说,“我们以为和中国人下的是象棋,没想到很快变成俄罗斯轮盘赌”。拉迪夫新闻网说,战败粉碎了尼赫鲁和整个印度的自信,1962年后,以前那个曾经什么都和中国对比,被认为与中国争夺亚洲的国家,只能和弱小的巴基斯坦比来比去了。 “50年过去了,印度仍在气恼。”法新社19日如此形容新德里当下的氛围。文章说,虽然打了胜仗的中国在停火后主动退回双方开战前的实际控制线,但那场战争至今仍在中印关系中起着关键作用,不安情绪依旧主宰着印度,就像印度学者所说,“我们永远不会忘记那场战争,永远不会忘记中国曾如此深入我们的领土。”印度退伍军官帕塔沙希则说,在经历最惨痛军事失败50年后,印度仍在追赶中国,中国在军事和经济上依然比我们强。 印度会汲取怎样的教训? “我们似乎从1962年的丢脸中什么都没学到。”《印度教徒报》题为“天堂门口的可疑战争”的文章说,如果说1962年的印度军队拿的是30年代的装备,那么2012年的100万印度军人拿的就是上世纪60年代的装备,“别说中国人民解放军了,就连恐怖分子、查谟和克什米尔地区游击队员手里的武器和通信设备都比我们士兵的好。”文章还抱怨印度军力总是和巴基斯坦比来比去,“就算不和美国人、俄罗斯人比,我们怎么也该和中国人比吧”。
在本周印度舆论场,像这样要求印度自强的文章不少,有些还把怨气撒向中国。印度LIVEMINT网站的文章说,“对印度来说,1962年的教训是,要获取和平必须要做好保卫和平的准备,甚至不惜为此进行战争”。文章埋怨中国当年为了“给印度上课”蓄谋已久,一直在等待时机对印度动手,于是当美国苏联陷入古巴导弹危机,中国政府便找到了最佳时机。文章还批评中印至今仍在进行的边界谈判是“现代历史上时间最长、最没用的谈判”,并称中印之间近年来持续发展的经贸关系“并不能阻止世界上最大专制政体与最大民主政体的对抗”。文章甚至宣称,如果北京有需要,“随时会给印度上第二堂课”。 上述这篇对中印关系如此悲观的文章作者是印度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学者切拉尼。他渲染中印战略敌意的文章本周被《苏格兰人报》、《日本时报》等多家国际英文媒体转载。 “1962,再来一次?”印度《展望》杂志以此题为的文章说,虽然中国不希望吓唬邻国,让他们投入美国怀抱,也不希望因战争阻碍经济发展,因此似乎不会再与印度开战,但与印度开战也未必能阻碍中国经济发展,有中国分析家测算,中美开战也不过拖延中国4年到5年的发展,中印开战最多能让中国经济晚发展几个月,因此中国真有可能与印度走向战争。 “一场32天的战争让印度做了50年噩梦。”伦敦大学国防历史研究学者诺兰德19日对《环球时报》说,恐惧中国是1962年冲突给印度留下的“战争后遗症”。法国《世界报》则说,这种后遗症对印度更大的影响是,新德里出于对华戒备的心理,总是疏于在东北部阿萨姆邦等地区加大经济建设,以免开战后玉石俱焚,结果使该地区一直贫困,引发民怨与动荡。 俄罗斯《军事评论》本周的文章称,中印1962年冲突与当时东西方冷战的环境有关,印度1959年向达赖集团提供庇护也是导致战争的重要因素。文章援引俄罗斯学者的话说,虽然中印矛盾持续了50年,两国也都在不断更新武器装备,但这并不会成为双方发生战争的理由。 如何与中国相处成印最大挑战 中国国家安全论坛副秘书长彭光谦说,印度其实并不是真心想“报仇”,中印之间未来不见得真能发生战争,因为两国并不存在真正的战略冲突。此外,中印之间有太多相似之处,都是文明古国,都是金砖国家,两者共同发展的可能性超过对抗甚至战争。中印不再战的关键在于印度克服“不健康的感觉”,比如部分印度军营里挂着“打到北京”的标语。“只要印度不挑衅,中印不会有战争”。 《印度时报》18日报道了美国皮尤中心前不久所做的民调,结果显示,印中两国各只有23%的民众对对方国家看法积极。53%的印度城市受访者甚至认为中国经济崛起对印度来说是“坏事”。不过,《环球时报》旗下的环球舆情调查中心近日也在中国7座城市就中印关系进行了民意调查,结果显示,3/4的中国人认为中印有可能走出战争阴影。 “现在是和解的时候了,”印度评论家彼得万近日以此为题撰文说,印度如果真从1962年战争中汲取教训,就应该谋求与中国光荣和解,而不是自大地宣称我们本该如何赢得战争。彼得万还说,中国在战争中优待印度战俘、撤出一些占领的城镇,中国士兵甚至把缴获的印度军车加好油、擦干净送回来,“这不是要把中国人说成天使,而是要说明他们的目的就是修正印度错误的‘前进政策’,把印度拉回谈判桌。” 法新社19日在报道中特意提到《印度时报》近日一篇社评。该社评称,“当中印两国各自成长与发展,我们最大的挑战是学会如何与中国相处”,“我们恐惧中国,嫉妒中国,我们不希望成为中国,但我们想像中国一样高效。”(驻印度、英国、加拿大、德国特约记者陈竹 纪双城 陶短房 青木 记者邱永峥 刘洋 柳玉鹏 汪析)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11: | 毛泽东的雄才伟略是庸人们无法理解的 | |
2011: | 儿子赛义夫如何出卖他的老爹卡扎菲 | |
2010: | TG真实战力很弱啊!施工队挖断一根电缆 | |
2010: | 林孟:美国人奇怪了 中国人为啥不关心 | |
2009: | 从索马里护航看中国海军是老虎还是病猫 | |
2009: | 毛泽东曾指示潘汉年联结汪精卫伪政权 | |
2008: | 彭德怀PK林彪,到底谁厉害?! | |
2008: | 谁说“美国不敢拍摄朝鲜战争电影”?! | |
2007: | 台湾独立是台湾人民的基本权利 | |
2007: | 台湾要入联公投,中国怎么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