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展隐形导弹快艇的必要 |
送交者: 孙子后人(赢政) 2004年04月28日15:24:31 于 [军事天地] 发送悄悄话 |
写在2208下水前二年零二十天的,原名《中国海军的唯一出路》 对于中国海军的装备建设,历来有“航母派”和“潜艇派”之分。但我想说的是,无论是航母还是核潜艇都不适合中国海军。一个国家的海军该装备什么武器,首先要看该国的海军发展战略,对于我国而言无论过去、现在,还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都只能是也应该是,以“近海防御”为主(近海防御战略是1985年初,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由当时的海军司令员刘华清首次提出来的,并在同年8月23日由中央军委常委、副主席杨尚昆在海军党委扩大会上进一步明确的,如今才过了十几年我国国力稍有增长,老人家的敦敦教诲很多人却已经听不进去了),目前有很多人提出来,中国应该建造航空母舰,发展远洋海军,巴不得能尽快像美军那样,太空有侦察卫星、天上有预警机、海面有航空母舰、周围有大批驱逐舰护航、水下还有核潜艇护驾,拥有一支庞大且齐全的远洋舰队(我也想,可是能做到吗?更何况人家老美也不会停止不前等着你追赶啊!)。 我真不明白他们想用这样一支舰队去干什么?也许是想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吧!这一切连前苏联这个昔日的超级大国都做不到的事情,居然有人认为(至少幻想)中国这个经济、科技,都还很落后的,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能做到。 中国海军未来(至少是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的作战使命,无非是解决台湾问题、夺取南海的控制权、解决与日本的海域争端、以及确保200海里“专属经济水域”,而要解决以上问题主要是解决如何击败日本海军和阻止美国海军的干预(要知道美、日海军每年举行十几次的联合军事演习),要做到这一切“硬碰硬”(即大力发展大型水面舰艇、航母、潜艇与之决战,对于强大的美日联军,这好比是关公面前舞大刀,自取其辱,记住中国不存在与日本海军单挑的可能,更何况日本海军也不是省油的灯)是决对不行的,也是根本做不到的。要击败美、日联军,首先要解决的是反舰问题,当代反舰导弹的性能可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任何现代化的舰艇都很难逃脱反舰导弹的追杀,就像当年的战列舰(不管吨位有多大,防空火力有多密,装甲有多厚)逃不过舰载机的轰炸一样。以至有人说,防御反舰导弹最好的办法就是在它还没有发射之前,先将它的发射平台摧毁。就像“日炙”也许真的能击沉美军的航空母舰,可是还没等它射出发射筒,“现代”这个落后的海上作战平台就已经葬身大海了,可谓是,还没上台就胜负已定了。那么什么才是理想的海上反舰平台呢?是大型水面舰艇吗?显然不行,面对美、日庞大而又先进的联合舰队列,中国即使是竭尽全力去发展蓝水海军(别以为有了168、169、170之类的较先进的大型驱逐舰就可以跟美日联军叫板了),也是难以(根本就不可能)与之抗衡的(德国人在二战前夕建造的“齐伯林”号航空母舰,在二战中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因为面对数倍于它的美英海军出击等于送死,以至于在1945年3月自沉,以免落入苏联之手,要知道德国人的水面舰艇制造技术可是世界一流的,他们缺的只是时间,而中国缺的可不只是时间)。日本曾扬言30分钟可消灭中国海军,决非信口开河。 那么核潜艇又如何呢?也不行,核潜艇作为战略核打击力量(如战略核潜艇)决对OK。但是要把它作为反舰平台,那就大错特错,在冷战时期,前苏联曾经想用巡航导弹核潜艇(如奥斯卡级)来对付美国的航母战斗群,之所以选择核潜艇可能是觉的核潜艇造价相对比较低、技术上也没核航母那么复杂,但是随着美国航母战斗群的攻防能力的日益完善和强大(防御半径达400公里),以至于其所造核潜艇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到了最后不但没有达到省钱省力的目的,反而是核窟窿越捅越大(其等待处理的退役核潜艇达一百多艘),最后是难以收拾(核潜艇退役后的处理是相当昂贵和危险的,随时都可能发生核泄漏事故)。 那么对于我国来说,什么才是最佳也是最实际的海上反舰平台呢?那就是也只能是隐形导弹快艇(其实欧美、台湾、俄国,尤其是德国、瑞典都有类似的发展计划),这位明日(也许是后日)的海战明星。因为这才是是美军唯一的软肋(美国人的隐形技术独步天下,但是反过来,其反隐形技术却也不见得有多高明),“非传统型”的船体构造(穿浪型、半潜式、多船体等等以谋求高速、隐形、及良好的适航能力)、加上隐形技术(全面降低舰艇的雷达、红外、音响、磁性和光学特征)、再加上先进的反舰导弹以及高速静音的推进系统(如AES电力推进系统、喷水推进装置、超导动力推进系统等),配合相应的电子侦察技术(如侦察卫星、预警机等)、高超的指挥艺术(如夜航隐蔽出击)及合理的战术运用(如多角度饱和攻击),就一定能成为所有大型水面舰艇(包括航空母舰)的克星,因为高速(最大速度达50节以上)加上隐形将会使所有传统的防御手段都等同于零。“扬长避短”是中国海军的唯一出路。就象当年的德国海军尽全力发展潜艇,这种当时盟军并不太重视的战术武器,再辅之以“狼群战术”,打的盟军措手不及,直到几年之后才发展出相应的反潜艇技术,但要不是德国海军的密码被破译,也很难说鹿死谁手。所以现在我们不该大力发展至少不能只重视大型水面舰艇的建造(现在已进入了21世纪,一场以高速、隐形、小型化、低人员配置、非传统舰体,为代表的海上革命正在爆发,而我们中的绝大数人却还茫然不知,还在想着跟伯克、航母这种上世纪的“冷战产物”较劲,真是即愚蠢、更可悲)。也许有人说那为什么不发展隐形驱逐舰呢?原因有二个:首先,快艇个子够小才能把隐形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不然象驱逐舰这样的大型舰艇,几千吨的舰体即使采用了隐形技术,代价高昂不说且作用不大;其次,正因为快艇吨位小,所以造价比较便宜、技术也不太复杂、人员训练也相对容易、而且在战时的人员、物质损失都比较小,以便迅速补充。 其实,美国海军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设计了海影(排水量560吨、双船体构造)号无尾迹隐形舰。令设计人员始料不及的是“海影”号在试航时碰到的最大问题居然是过于隐形以至难以追踪、观测。那么为什么美国海军没有继续测试从而订购呢?(不过有报道称美国在1993年又对“海影”号进行过测试,很可能把相关技术用在,在研的隐形驱逐舰上),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个:其一隐形舰的最大的用处是反舰当然也可以防空,而这个作战任务美国海军的其它水面舰艇已足以胜任,何必再花钱“锦上添花”呢?其二美国有它的险恶用心,因为美军如装备“海影”号这类隐形快艇的话,那么世界上其它国家必然会跟进从而发现隐形快艇的过人之处,这岂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得不偿失。所以美军继续生产装备,伯克级导弹驱逐舰、航空母舰、核潜艇,这类昂贵、复杂、大型的海上作战平台,进一步壮大自身的远洋作战能力。而且还会使其它国家(尤其是中国)形成错觉盲目跟风。从而达到它拖跨对手的险恶用心。何况美国现在也在搞“浅水作战舰(LCS)”及“浅水支援艇(LSC-X)”等,排水量在千吨左右,速度超过50节,采用非传统船体结构的小型作战舰艇。例如,参与LCS竞标的澳大利亚研制的高速多用途水面作战舰--AUSTAL舰,包括设备和燃油自重千吨,最大速度超过五十节,以十八节航行时续航力超过6000海里,乘员不足25人,舰尾飞行甲板有2个着陆点,能够起降各种直升机和无人驾驶飞行器,机库可容纳2架中型直升机,不过单舰费用有点贵要2.5亿美元。 现在再来看来一下隐形快艇的人员配置问题。我认为在满足作战需要(接收外界所指定的目标,然后对着它发射导弹)的同时,因尽可能少,最好能低于10人(这必然要求侦搜、射控系统高度自动化、美军在研的12000级的DD-21隐形驱逐舰编制在95人以下,不到“伯克”级的三分之一)。在满足作战使命的前提下,吨位也因尽可能的小,以最大限度的发挥隐身优势,象“伯克”级这样的大型水面作战舰,动辄二三百人的人员配置,其培训、维持费用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且在战时一旦损失也很难补充。也许有人会问,这么少的人员配置一旦舰艇被击中,谁来做损管工作。但是反过来想,即使受重创的军舰烧掉或沉入海底,也比留一大堆人在舰上备而不用要省钱。何况以快艇的吨位一旦被击中,你认为还有损管的可能吗? 至于隐形快艇的航程问题,我们可以设计一种子母舰,就象舰载机与航母,把隐身快艇(子舰)放在船舱内等接近敌防御圈(美航母战斗群的防御半径一般为400公里)再释放出来(顺便提一下,美国的子母舰概念研究,其概念是建造一种排水量为20000吨的三体母舰可搭载5艘子舰--当然这要看子舰的吨位,其设计长度约为228米,配备45名舰员采用模块化布局,子舰可通过母舰横结构甲板上的开口,利用门式起重机下水和回收),也可以考虑其它补给手段,如潜艇或者制造一种隐形补给艇随行。何况隐形快艇的吨位小、人员少,需要的油水、食物补给都不会太大,如果设计合理的话,绝对可以满足中、近海作战的需要。 现在再来说一下隐形快艇的防御问题,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当今世界突防力最强、战损率最低的两种军机:SR-71(黑鸟)高空、高速侦察机,F-117(夜鹰)隐形战斗轰炸机,前者自服役以来从未被击落过,因为同期的战斗机、防空导弹不是够不着(升限达3万米)就是追不上(速度达3马赫);而后者F-117飞得又慢也无空战能力(一般只携带两枚激光制导炸弹也不能进行空中机动),可是凭借其高超的隐形能力,出入敌防空火力网如入无人之境(至今只在科索沃战争中损失一架)可谓是“一招先吃遍天”。由此可见要想不被击中,高空、高速及隐形是最好的盾牌,可是对水面舰艇来说,高空当然是不可能的,那就只能凭借高速及隐形了(尤其是隐形)。首先隐形快艇凭借其胜人一筹的高速性能(超过五十节)就足以摆脱大型水面舰艇及潜艇的追踪,再加上各项隐身措施,就很难被舰载机(虽然舰载机除航母外都是直升机,具有速度上的绝对优势,但是恶劣的海上环境对飞机的影响更大,机体也远比舰艇脆弱)及反舰导弹(注意大多数反舰导弹并不适合用来对付快艇这样的小型目标,因为其命中半径太大)咬上,再不行的话装上一套弹炮一体化系统(如俄罗斯的“铠甲”-C1)用来对付舰载机及反舰导弹又何尝不可呢?况且价值几千万美元的快艇(相对于大型水面舰艇来说那简直是太便宜了)损失几艘又能如何? 那么又有人会问隐身快艇这么好,我们可以做,美日更可以搞啊!可是我要问的是隐身快艇的主要作战使命是什么?是反舰。我前面已经讲过了相对于美日海军,中国海军的水面舰艇根本就不值一提,又何来这锦上添花之举呢?就象当年盟军也知道德国的狼群战术,费效比极佳。可是它们为什么不来个“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呢?难道它们不会造潜艇吗?非也,请问德国海军要对付的是什么?是盟军的水面舰艇而这一切对德军来说就好比瓷器与瓦片,因为德军的大型水面舰艇相对于盟军来说少的可怜(受华盛顿条约的制约,而且一战结束后德军六十多艘水面舰艇被软禁在英国军港,为免落入盟军手中,德国人乘英国人不备,将六十多艘舰艇集体自沉,德国海军名存实亡,虽然希特勒上台后有心重整海军,但是建造大批大型水面舰艇不只耗费太大、希特勒也没有这个耐心),其仅有的几艘战列舰不是被击沉(如俾斯麦号在大西洋上被英军65艘军舰组成的特混舰队击沉,记住是六十五艘,德国人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有这么多的战舰啊!)就是躲在海港不敢出来(如提尔皮茨号,),战绩甚微,以至于希特勒下令停止一切大型水面舰艇的建造,甚至把战列舰上的舰炮拆下来作海防炮之用。 回顾海战历史,往往只有血的教训才能引起人们对新的武器装备、新的作战手段的重视,就像当年日本人偷袭了珍珠港,美军才看到舰载航空兵的重要,才明白“巨舰大炮”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可笑的是尝尽甜头的日本人却没有认识到这一点,继续建造“大和”、“武藏”这种,中看不中用的玩意儿);英军见识了德军的“狼群”战术之后,才后悔没有在《华盛顿条约》中加入潜艇(虽然在之后的《伦敦条约》中对潜艇加以限制,但己无法阻止纳粹海军前进的步伐,而且也没有对反潜技术的发展予以足够的重视);“飞鱼”击沉了“谢菲尔德”,人们才相信,一枚几十万美元的导弹与一艘几亿美元的军舰原来是可以划等号的。国人今日对大型水面舰艇及航母的痴迷,比之当年日本人对战列舰又何其相似,何其可悲。 说到现在,也许人们会有这样一个凝问,隐形快艇最大的卖点就是隐形能力,那么要是反隐形技术取得了突破,那岂不是玩完。这好比是问,为什么不在“谢菲尔德”上装一套“密集阵”系统一样可笑,因为那时候战争早已结束,况且即使有这么一天,首先玩完的也应该是F-22。 当然,肯定还会有人(很多人)对隐形快艇,这种只有几百吨的小家伙持怀疑的态度(这么小能行吗?)其实当代水面舰艇,之所以越造越大(驱逐舰的吨位已达到了过去巡洋舰的标准)、越造越贵,无非是大而全(片面追求多用途、多功能)的思想在作怪,设计师们,巴不得造出来的舰艇,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结果是最初只是用来对付鱼雷快艇的驱逐舰被设计成了反舰、防空、反潜、甚至对陆攻击,反正是能想到的东西都装上去了,结果必然导致吨位剧增、舰员爆长,价格越来越贵。然后,为了使这几亿乃至十几亿美元的家伙不至于在瞬间化为乌有,结果是在它上面装上更多、更其全、更先进的武器设备,这又必然导致舰体更大、价格更高,从而陷入了一个循环往复的怪圈,难以自拨。其实单论反舰火力(反舰导弹的携载量),导弹快艇与大型驱逐舰相差并不大(如俄制的“布拉风”级导弹快艇750吨的排水量却装了2座4联装的“日炙”舰对舰导弹发射装置,与排水量相差10倍的“现代”级驱逐舰是一样的)。至于目标搜索、锁定能力可借助于侦察卫星、预警机、侦察机、潜艇等侦搜设备也可考虑搭载无人机,加上其自身的侦搜和射控系统且雷达、资料链可与海、空军战管系统直接联系,实现舰与舰之间、舰与岸之间、舰与飞机之间的系统化、网络化,从而使其他舰艇、飞机、陆地及太空的预警、探测和打击系统也能够为我所用,进行海陆空联合作战的话,又何愁找不着、打不准呢? |
|
|
|
实用资讯 | |
|
|
一周点击热帖 | 更多>> |
|
|
一周回复热帖 |
|
|
历史上的今天:回复热帖 |
2003: | 毛泽东时代的一个特点是不寂寞 | |
2003: | 我认为所谓的西方“新闻自由”加重了“ | |
2002: | “风暴”式鱼雷的秘密 | |
2002: | 中国应该加入北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