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是一位老人(zt)
——读张文木《大国崛起的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经中国改革论坛推荐,怀着极大的耐心读完。最大的感受是:历史是一位老人。历史学家用自己的思想,要么把老人说成是一位花枝召展的姑娘,要么说成是缺脚少膀的残疾人。
我丝毫没有否定张文木是一位有学问的人。文章写得如此流畅,信笔点来,都是历史,都是经典。语气平和,娓娓道来。
其实,学者就是学者。学者的偏见往往比无知更害人。因为学者知识在手、“真理”在手。人们更容易被学者的偏见引向歧途。
我只是提出几个疑惑不解的问题供网友帮我解答:
一、大国的衰落、弱国的崛起,真正原因是什么?在我看来是制度。而张先生完全回避。于是,我想,我们国家该不该继续推进体制改革呢?
二、今天世界的走势究竟是战争与革命,还是和平与发展?我认为联合国的诞生是一个标杆:世界从战争与革命向和平与发展方向转化。这并不是说,战争与革命不复存在。我仅仅是比较而言。我们不要战争。但如果战争要强加在我们头上,我们决不能害怕。所以,我们必须有强大的国防、强壮的国民体质。但强大的国防、强壮的国民体质恰恰是为了回避战争,而不是发达战争。如果我的理解没错的话,张先生是要提醒国民,战争的威胁时刻存在,不要有丝毫的侥幸心理。如果我的理解没错的话,张先生这番忠告是有针对性的:国内目前主流思想提倡“和平崛起”。温家宝总理在第二次博螯论坛明确地提出并阐述了这一思想。郑必坚先生也在这次会上做了专题发言。据说,不久,中央又成立了研究中国“和平崛起”的课题组。对此,北大潘维发表了批驳文章。中国改革论坛也转贴了此文。张先生在这篇文章里阐发的意见可不可以看成是对潘维的呼应?
关于“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流,这个判断是邓小平下的。我个人认为,邓小平的伟大就包括他对世界形势做出了新的判断,逐渐中止了毛泽东时代向亚非拉第三世界不断输送革命与战争的政府行为。力足于祖国的经济建设与经济发展,力求中国有一个相对和平的周边环境。邓小平有一句名言:如果没有大的战争爆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决不能动摇(大意如此)。89是对我们党我们国家的一次重大考验。当时,敌对国家纷纷对我国进行新的制裁。国内各种声音都有。但邓小平要求中央:不妥协,不搞对抗。(大意如此)事实证明,邓小平的要求(原则)是正确的。我们党我们国家经受住了这场严峻考验,既没有被吓住,也没有在对抗中耗释精力、物力。这就是“和平崛起”的最好注释。
这就向我们提出两个判断性思考:一,今天的世界是战争的因素多,还是和平的因素多?二,改革开放20多年,我们的国防建设究竟是强大了,还是衰弱了?我的回答与张先生相反。不知网友的看法如何。
三,现在,是多研究点“主义”,还是多研究点“问题”?处在转型期的中国,“主义”与“问题”交织在一起,相互激荡,令人“晕旋”。我的看法是多研究“问题”。中国太特殊了。分析和解决中国问题,决不能照办理论(主义),哪怕是被西方世界证明是正确的理论(主义)。用西方理论(主义)来分析和解决中国问题,容易犯“刻舟求剑”的错误。所以,批评或捍卫什么理论(主义),实际上都属于“伪争论”。所以,我认为,一切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在中国,正处在一个理论重建的时代。十六大报告十分重视理论创新。提出“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最近,中央又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意见》,旨在促进理论创新。所以,捍卫一种已经定型的理论或批判一种已经定型的理论,都没有多大实际意义。
当然,分析中国问题,要有一个前提,这就是你对中国的总体估价如何?我完全赞成十六大报告对中国形势的总体评价。那就是13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可以载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史册。同时,中国问题又相当严重。温家宝在2004年做完政府工作报告后答记者问时说:金融问题,已经到了非重大改革不可的程度了。而且,这是一次输不起的实践。在我看来,岂止是金融问题,其他许多领域的问题都十分严峻,都到了必须改革并且“输不起”的程度了。但是,我们一定要看到总体形势。国家在一天天强大,社会在一天天进步。这既是事实,又是不可逆转的态势。因此,再难的问题都将会解决,差异仅仅是成本大小,时间长短。所以,我们既要严肃认真地对待问题,又要看到总体趋势。改革并没有终结。浮躁无济于事。不知网友的看法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