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萬維讀者為首頁 廣告服務 技術服務 聯繫我們 關於萬維
簡體 繁體 手機版
分類廣告
版主:白夫長
萬維讀者網 > 軍事天地 > 帖子
中國海軍發展會導致中美對決
送交者: 比較政策 2014年02月22日13:38:04 於 [軍事天地] 發送悄悄話

http://www.ft.com/intl/cms/s/2/78920b2e-99ba-11e3-91cd-00144feab7de.html#axzz2u5ZRifWF

http://www.bbc.co.uk/zhongwen/simp/china/2014/02/140221_ft_sino_us_war.shtml

英國《金融時報》傑夫·代爾撰文說,在太平洋地區開始的軍備競賽可能成為決定21世紀地緣政治的角逐。下面是文章的摘編。

在海南島旅遊勝地三亞,過去10次世界小姐選美當中的5次在那裡舉行,那裡有喜來登、麗思卡爾頓和萬豪國際等豪華酒店。但從那裡的亞龍灣也可以看到在亞龍灣的海面有中國最新的054型護衛艦游弋,因為在沙灘的另一邊就是中國最新、技術最先進的海軍基地。
 
亞龍灣體現了中國崛起的兩面,即其深入同國際接軌的經濟以及深層存在的想挑戰美國的本能。在亞龍灣的一邊是外資公司度假地的雇員在舉行活動,另一邊是海軍基地--中國大國野心的象徵。軍港正對南海,那裡是繁忙的國際航道,是投射國家能力的理想地點。
亞龍灣成了21世紀主要地緣政治角逐、中美在太平洋軍力角逐源點之一。

“摧毀美艦美機”?
亞洲海域成為全球經濟的主要運輸大動脈。自二戰後,特別是冷戰以後,太平洋幾乎被美國海軍當作自己的“內湖”,他們按照自己的構想在那裡實施國際秩序,即建立在規則基礎上的自由貿易、自由航行以及在可能的條件下建立民主政府。自1972年中美緩和關係後的40年中,泛美國勢力一直得到鞏固。根據當時的相互理解,美國允許中國返回國際社會,中國接受美國在亞洲的軍事主宰地位。
但是這個不成文的互相理解現在正在瓦解,中國希望在亞太地區得到與其經濟實力相符的政治和軍事影響力,希望恢復中國歷史上在亞洲的核心地位。亞龍灣海軍基地就是中國實施近海控制的戰略步驟,進一步把美國海軍排擠到西太平洋更遠的地方。由此中國對美國主導的秩序形成了深刻的挑戰,而這個秩序卻是亞洲經濟奇蹟的基礎。
在過去二十年中國加強發展軍力,海軍成為重中之重。美國戰略家認為中國海軍的一系列新型戰艦、靜音潛艇和陸基和海基的精確導彈都是為了防止美國海軍在西太平洋發揮作用。美國前太平洋司令,曾經在奧巴馬政府中擔任過情報部門主管的丹尼斯·布萊爾說,“中國軍方把90%的時間都用在思考如何擊沉我們的軍艦和擊落我們的飛機。”
中國希望通過壯大海軍力量改變亞洲力量對比。中國在這方面一貫低調的努力在最近幾個月中變得越來越公開,特別是中日在東海釣魚島的爭執升級時更是如此。美國同日本有共同防務條約,美國認為中國在釣魚島問題上咄咄逼人意在對周圍更大海域實施控制。

“百年屈辱歷史”
中國走向海洋有地理原因和歷史原因。中國的所謂“百年屈辱歷史”主要是指來自海上的西方列強及其炮艦政策令中國蒙受恥辱。控制周圍海域加強國家安全成為中國刻骨的歷史教訓。另外中國人一直談論阻止中國走向深藍海洋的“第一島鏈”,從地圖上看組成“第一島鏈”的國家,從日本到菲律賓,都是美國的盟國。突破“第一島鏈”封鎖成了中國戰略家的經常性話題。
中國越過“第一島鏈”就會同美國相遇,而以前中國海軍弱小的時候並沒有像現在這般意識到中國周圍美國海軍力量的存在。現在隨着海軍實力增加,他們經常經歷到美國海軍的強大,美國軍艦經常在距離中國主要城市很近的海域游弋以及美國海上力量的優勢,這幾乎構成了對中國海軍經常性的刺激。
除了歷史和地理原因,還有經濟安全方面的擔憂。當中國在1993年開始進口石油的時候,並且考慮到2020年前中國將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過半石油需要進口的前景,對於敵對國家實行海上封鎖的擔憂就成了主要的關注。穿過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狹窄海峽通道的重要航道都在美國海軍的控制之下。對於中國最重要的地緣政治難題是:中國能夠依賴競爭對手來保護自己的航道嗎?
在二戰當中美國沒有損失過一艘航空母艦,戰後60多年來在美國主宰太平洋期間航空母艦在美國投射力量中一直發揮核心作用,而且航空母艦也具有重要的象徵作用。損失航空母艦類似海軍遭遇9/11,對美國會造成很大的心理打擊。僅僅意識到航母有可能暴露於攻擊之下就可能會阻止美國部署航母。

“海空整體作戰”
那麼美國就需要部署航母之外的計劃,那就是所謂“海空整體作戰”的概念。“海空整體作戰”的概念類似於冷戰後期的“空陸整體作戰”的概念。當時西方面對蘇聯在歐洲維持強大軍力的壓力。現在“海空整體作戰”的細節仍然沒有被透露出來,只有一些粗略的內容被公開。但是如果進一步強調“海空整體作戰”,就有可能開啟新的冷戰階段。
雖然五角大樓有高級官員強調這並非是針對中國的作戰計劃,但是中國的遠程精確導彈能夠限制美軍艦部署,加上中國的潛艇以及網絡戰,顯然“海空整體作戰”的目標是中國,難怪有些時候美國軍官把中國稱作“伏地魔”(《哈利·波特》)。在五角大樓的新作戰計劃中,中國是他們不敢點名的敵手。
2012年五角大樓公布了一份名為“聯合作戰介入概念”的文件。文件說在衝突發生時,美國應該攻擊敵人的網絡空間和太空能力,同時也應該縱深攻擊敵人的防介入力量。這意味着如果戰爭爆發,美國有計劃對中國大陸實施廣泛的轟炸攻擊,因為中國的反艦導彈基地和偵查設備部署在中國各地,包括許多人口稠密的地區。
“海空整體作戰”背後的結論是,在同北京發生衝突的初期,美國應該摧毀中國數十個軍事基地,這是美國海軍在21世紀亞洲實施“震撼與威懾”戰略的計劃。
上述同中國開戰的想法很危險,因為這會導致戰爭迅速升級,特別是考慮到中美是兩個核大國。應該給外交斡旋留有更大的空間。如果要求美軍在戰爭初期打擊中國的導彈陣地,中國可能會認為美國的打擊是針對其核武器。因此使用“海空整體作戰”的戰略是非贏即輸的戰略。按此戰略開戰,如果不能讓中國徹底屈服,很難想象戰爭會以何種方式收場。

“衝突限制戰爭”
另外還有盟國的問題。亞洲國家當然願意看到美國軍隊遏制中國的咄咄逼人壓力,但他們未必願意看到美國對中國縱深發動攻擊,特別是從他們本國領土上的基地發動攻擊。因此“海空整體作戰”有一個最後的問題,即這種策略在政治上是否可行?考慮到核戰的危險,還不清楚是否美國總統會同意這樣的計劃。但是成功的威懾依賴於展示可信和現實的軍事威脅能力,五角大樓的策劃者希望中國軍方認識到美軍“海空整體作戰”的戰略而被威懾。當然中國有可能會將其當作美國的虛張聲勢。
無論如何“海空整體作戰”反映了中國的挑戰和美國的抉擇:如何能保持美國的優勢,如果能轉攻為守,但又能防止新型強權控制亞太地區。美國對中國可以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利用地區的地理特徵,使中國難於控制有爭議地區,明示中國如果一意孤行會面對的嚴重後果。美國海軍歷史學者吉原俊井說美國可以部分聚焦於所謂的“衝突限制戰爭”( “war limited by contingent” ),即用小規模的行動防止戰爭迅速升級。中國周圍的“第一島鏈”為此提供了理想的實施場所,那裡建立小規模的導彈陣地能夠對敵國海軍構成很大的麻煩。
儘管如此,對於悲觀的觀察者來說,美國和中國必將重複冷戰時期的安全對抗。有學者認為美中對立可能會超過冷戰時期的美蘇對立,因為美中之間的潛在爭端更多。當然經濟聯繫減少了不負責任行為的空間,但是之前的全球化並沒有阻止英國和德國開戰。日本首相安倍用1914年的歐洲比喻現在的亞洲形勢,持這種觀點的人並非安倍一人。


(編譯:橫路;責編:李莉)

0%(0)
0%(0)
標 題 (必選項):
內 容 (選填項):
實用資訊
回國機票$360起 | 商務艙省$200 | 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出爐:海航獲五星
海外華人福利!在線看陳建斌《三叉戟》熱血歸回 豪情築夢 高清免費看 無地區限制
一周點擊熱帖 更多>>
一周回復熱帖
歷史上的今天:回復熱帖
2013: ZTHSH112艦+528艦出征亞丁灣!(組圖)
2013: 俄專家:東風-21D導彈能貫穿航母6層甲
2012: 解放軍最強戰艦部署南海釋重要信號 菲
2012: 岳東曉: 打破中日友好的神話
2011: 十字軍東征的客觀結果是基督教自相殘殺
2011: ZT 東征前的十字軍 (裸硬,你真是死不
2010: 美國都要低頭:中國軍方又一種頂尖武器
2010: 達賴偷偷摸摸從白宮後門溜出來竟發現路
2009: 四大野戰軍戰史及排名
2009: 犧牲在抗日敵後戰場上的“國軍”將領唐